光大银行成立30年系列之三:聚力转型发展 提高数字化经营能力

财经
2022
08/17
02:31
亚设网
分享

“能不能不用在窗口排队就把费给缴了?”这是10多年前,大多数在电力公司网点和银行网点排队缴纳水电费的居民的想法,而这也正是光大银行思考很久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在当时看起来还有些天真的想法,如今已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这背后离不开光大银行云缴费业务的发展。2010年5月,光大银行携手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正式发布推出业内首个开放式网络缴费业务平台。该平台服务对象惠及国内所有银行的持卡人。

“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光大云缴费”用户已突破5.6亿户,线上缴费代收项目超1.3万项,累计输出合作机构超过700家,包括100余家银行同业。

在这些数字背后,是光大银行不断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持。据了解,金融科技力量的不断提升是支撑“光大云缴费”庞大体系、敏捷生态和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云缴费已形成开放式缴费平台、收费托管平台、移动应用平台三大核心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三十年来,光大银行伴随中国银行业电子化、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不懈奋进、勇于担当。进入新发展阶段,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光大银行以金融科技为依托,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能力建设,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和科技创新机制,主动融入数字经济生态,大力强化数字化经营,为客户提供精准、优质、综合化的服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

“提高数字化经营能力,是战略实施的路径和方法。数字化经营,就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科技为生产工具,平台场景为生产方式,依托于数据深度挖掘、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服务分层分类的客户经营体系建设,强化用户思维、客户连接、敏捷反应、数据治理,建立有效的平台和场景连接。”日前,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光大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江在光大银行2022年年中工作会议上提出。

云缴费成为5.6亿用户的选择:

光大银行数字服务的一张“王牌”

2021年10月,光大银行云缴费携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了《构建便民服务新格局——2021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报告》。这是该行连续第7年发布该报告。

上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便民缴费市场总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光大云缴费”经过十年打造,近五年的大发展,现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服务项目最广、受益客户最多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之一。2021年“光大云缴费”服务缴费用户已突破5.6亿户,缴费金额突破5500亿元。

截至2022年6月末,“光大云缴费”当年缴费服务笔数达11.34亿笔;线上缴费代收项目超1.3万项,其中电费、有线电视费、通讯费代收服务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水费、燃气费代收服务全国地级市覆盖率分别为81%、72%;缴费代收服务已输出至微信、支付宝、美团、银联等700余家大型互联网机构及银行同业等,其中输出至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省、市级政务服务平台70余家。

据了解,过去银行在接入缴费项目、集成全国缴费系统等方面存在着技术难题,而且由于不同公缴单位的网络结构、操作系统、接入语言、数据标准、交易时间各不相同,增加了缴费系统的建设难度,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集成改造,当时被普遍认为是“脏活、累活、苦活”。

在其他机构不愿做、不能做的情况下,光大银行坚持了下来,而且做得很好。

据悉,为了整合缴费渠道以及输出缴费服务,光大银行逐步将分散在全国各地复杂繁乱的缴费项目集中上收,汇聚成品种丰富、数量巨大的资源库。同时,光大银行还制定出统一的输出标准,开放给代理缴费服务的各类合作伙伴,包括支付公司、电商平台、金融同业等。

不可忽视的是,在“光大云缴费”发展过程中,科技赋能、创新发展、生态引领、数据驱动成为凸显行业优势的重要关键。以科技为例,云缴费基于光大银行集成整合平台和自主研发平台,实现金融级数据库的分布式集群部署;平台日均交易量可达1.3亿笔,交易处理时间小于100毫秒,每秒事务处理量(TPS)达5000笔/秒,为各渠道合作伙伴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保障。

强化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

苦练科技服务“内功”

2022年6月30日,光大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总行相关部门组织架构调整的议案》,同意信息科技部更名为金融科技部,并设立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智能运营中心三个一级部门。

科技组织架构调整背后的考量,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能力。

据了解,光大银行2022年出台了最新一期的科技战略规划,将科技定位逐步向驱动引领转型。新成立的金融科技部日后将更多体现统筹保障的作用,其他三个部门也将按照职责,加强全行数据资产、应用系统以及智能策略和模型的建设与管理,助力科技规划落地见效。

近年来,光大银行持续深化“一个智慧大脑、两大技术平台、三项服务能力、N个数字化名品”的“123+N”数字光大发展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治理,提升科技基础能力,赋能业务发展。

数字是最直观的说明。光大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为34亿元(营收占比2.56%),2020年为51.5亿元(营收占比3.61%),2021年为57.86亿元(营收占比3.79%),2022年科技投入预估将超60亿元,为系统建设注入新动能,也为科技创新带来强大支持。

科技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19年末、2020年末、2021年末全行科技人员人数分别为1542人、1965人、2361人,占比分别为3.38%、4.24%、5.02%,截至2022年6月末全行科技人员已约2600人,并在持续增长中。

在科技队伍迅速扩增的同时,光大银行还采取一系列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举措,通过创星营、百名敏捷教练、科技派驻、科技与业务岗位双向交流、金融科技人才库等,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科技又懂业务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充分激发创新思维,大力创造敏捷价值。目前,该行已经为数字化转型积攒了大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沉淀了大量的技术平台。

机制体制的灵活创新,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为该行持续推出“光大云缴费”等金融科技明星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数字经济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到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异彩纷呈,呈现出平台化、场景化、移动化、智能化、综合化等共性趋势,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聚焦在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对运营模式的创新、对数字金融新型风控体系的探索以及对新时代科技治理体系的变革。”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认为。

以数字化经营服务财富管理银行战略:始终立于银行科技服务“潮头”

金融科技等数字技术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正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动能。银行业如何使用数字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从“夯基垒台”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

据了解,在持续加强金融科技建设、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光大银行紧密围绕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在公司金融、零售金融、数字金融领域探索科技派驻模式,促进科技赋能,推动业务创新,提升场景服务能力。

截至2022年6月末,光大银行派驻科技人员超130人。科技派驻模式实现“响应快、开发快、交付快”的敏捷目标,上半年助力挖掘公司开户3.2万户,增加财富客户5.8万户,进一步提升获客活客水平。

据了解,未来该行还会在派驻团队里设立科技总监,将其与业务紧密捆绑在一起,使其在中短期内聚焦某个业务板块,发现业务短板,并提出系统的建设方案和规划。

具体业务上,以入选央行监管沙箱的“光信通”产品为例,该产品基于区块链促进平台有关各方形成更好的协同关系,推动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融合统一,且以金融科技手段更好地保障各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类似的产品还有很多,如物流通、贸融云、普惠云、“阳光医药通”“惠农贷”“停简单”“光大云医院”等,涵盖公司金融、零售金融等各个业务板块。

相信这些明星产品不是终点,光大银行将站在科技服务新的起点上,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出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为财富管理银行建设再上台阶提供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