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难不难?说难是真难,一个凸块我们奋斗了整整10年;说不难也不难,我一个做建筑的也能带领团队打造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8月18日,汇成股份登陆科创板。在上市前夕,公司董事长郑瑞俊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畅谈自己跨界半导体的“芯”路历程。
汇成股份的主营业务以前段金凸块制造为核心,并综合晶圆测试及后段玻璃覆晶封装和薄膜覆晶封装环节,形成了显示驱动芯片全制程封装测试综合服务能力。
“秉持初心,坚定信念,信任你的团队。”从建筑行业跨界到半导体行业,郑瑞俊的感悟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带领企业做社会需要的产业;企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则是,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市场需求。
财务投资失败成就二次创业
对于跨界半导体,郑瑞俊形容,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
将时间拨回到2011年,郑瑞俊还在建筑行业打拼,他的公司参与了汤臣一品等知名楼盘的建设,正风生水起。这个时候,一个半导体创业团队找到了他,希望他投资建设金凸块制造厂,一开口就要2亿元资金。
凸块制造是一项中道封装技术,是通过在芯片表面制作金属凸块,提供芯片电气互连的“点”接口,实现封装领域以“以点代线”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倒装、晶圆级封装、芯片级封装、3D封装等先进封装。
“2亿元可不是小数目,再说我对半导体一无所知。”回忆起自己的半导体事业开端,郑瑞俊笑了起来,他起初对这个金凸块制造项目根本没有信心。
但在这个创业团队几度登门拜访后,郑瑞俊告诉创业团队,他愿意投资这个项目,但团队需要再找一个投资方,分担一部分投资额度。就这样,汇成股份的前身成立了,在扬州建设8英寸的金凸块制造厂,开展显示驱动芯片的封装测试业务。
但从事半导体业务谈何容易?三年不到,这个金凸块制造项目就烧光了融资款,欠债一堆也没有量产出产品。公司经营飘摇,郑瑞俊的几千万元投资眼看就要打了水漂。
不甘心就这样“投资失败”,郑瑞俊选择亲自上阵,于2013年10月掌管运营汇成股份,没想到,这成就了自己的二次创业。
全力以赴“磨出”金凸块
郑瑞俊接手汇成股份时,公司面临着“弹尽粮绝”的境地,他的好朋友也劝他及时止损。
“凸块封装是一个重资产、高技术的行业,每天早上一睁开眼,我就知道几十万元又没有了。”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郑瑞俊形容“真的好难”。而比烧钱更难的是,没有人相信一个盖房子的人,可以经营一家半导体公司。因此,汇成股份当时连购买原材料都得现金交易,郑瑞俊就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
但一个小细节让郑瑞俊觉得前路有光。当他在理顺公司业务时,他发现那时很多人不懂半导体,他认为很多人不懂,就意味着巨大机遇,值得大投入。
郑瑞俊相信自己的判断,他是一个认准了就会坚持下去的人。一切从头开始,他重新组建团队、四处寻找融资、不断投入研发、一家一家去拜访客户。关键时刻,他的好人缘发挥了作用,天钰科技给了他第一个订单。接任董事长一年后,汇成股份扬州厂8英寸线的月产能从1000片上升到0.8万片。
刚刚缓过一口气,郑瑞俊认为,汇成股份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建设12英寸的生产线。当时,显示驱动芯片凸块制造及封装领域,国内还没有12英寸的生产线,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2015年,汇成股份在合肥上马了12英寸金凸块制造项目,经过数年的研发投入,公司不仅8英寸产品突飞猛进,12英寸也成功量产,并吸引了大批主流设计公司客户青睐,订单纷至沓来。
汇成股份快速发展,郑瑞俊的前瞻研判得到行业验证。随着先进封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芯片封测公司开始重视凸块制造技术,纷纷上马项目。
登陆科创板开启新征程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金凸块制造的公司,汇成股份的工艺和技术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郑瑞俊看来,除了领先的工艺和技术,汇成股份的核心竞争力还包括资深的团队、完善的管理经验。“汇成股份的大部分高管都具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历,细节很重要,魔鬼藏在细节中……”
“登陆科创板是我们的新起点。”对于汇成股份上市后的发展规划,郑瑞俊介绍,未来,公司将不断提升先进封装技术水平,学习引进不同的封装工艺、优化现有工艺的流程与效率;积极扩充12英寸大尺寸晶圆的先进封装测试服务能力,保持行业及产品的领先地位,同时将进行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拓宽封测服务的产品应用领域,积极拓展以CMOS影像传感器、车载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品领域。
从一名建筑商跨界成为一家半导体科创板上市公司掌门人,可谓成就一段传奇。对此,郑瑞俊认为,他和汇成股份的成功对半导体从业者的更大“样本意义”在于:认定那是社会需要的产业,就坚定不移地迎难而上,秉持初心,终将成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