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和减污降碳有天然的矛盾吗?专家建言保障能源安全是根本

财经
2022
08/21
08:35
亚设网
分享

2022年8月,四川、重庆等西南部分区域连日以来破纪录的高温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让能源安全的话题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里。

去年9-10月,东北、广东、江苏、浙江等多地出现错峰用电现象,沈阳红绿灯停电引发交通拥堵登上了微博热搜。当时,发改委、国家电网等多部门在回应中,均表示要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能源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既要双碳,更要安全,但能源的安全供给是最根本的。”8月19日,在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主办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活动上,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我国实现能源转型仍需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形成以新能源电力生产、传输、消费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胜利油田看望慰问石油工人时指出。此后,他在2022年初对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考察调研中也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能源安全与减污降碳不矛盾

短短一年时间里两次电力供应紧张,再次向人们提醒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截至2021年底,2021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3.8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火电装机13亿千瓦,水电装机3.9亿千瓦,风电装机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3.1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3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5.6万亿、1.82万亿、0.65万亿和0.33万亿千瓦时。从比例上看,火电仍然是我国当前电力系统的“压舱石”,而受气候条件影响随机性较大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量占比加起来不到40%。

刘吉臻指出,对于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来讲,重点就是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风电光伏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不能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用户是需要保障的。”

能源基金会(EFC)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会上也指出,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并不矛盾。他表示,能源安全目前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一个是不能停电,一个是目前还占多数的燃油车不能停车,第三个是冬天北方不能停热。以车为例,目前中国70%石油都是进口的,我们可以加速投资可再生能源和电动车,到2030年大约可以节省进口的13%甚至15%,这样就能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

能源转型如何“先立后破”?

在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都是非常复杂且极具挑战的一项任务。8月19日,全球能源战略专家、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在公开发言中表示,能源转型必须依托于能源安全,如果没有能源安全,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在能源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能源转型,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性。

而在我国,目前能源战略的主要方向也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能源低碳转型。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其中,对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的要求为“先立后破”,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一致,都更加强调能源安全。

刘吉臻表示,到203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大约要达到12万亿千瓦时,与去年8.3亿千瓦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和空间。“(这个缺口)拿什么弥补?既要保证量,又要调质量,所以说实现能源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极为艰巨和复杂。”

他指出,新一代电力系统应具有多元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的特征,加速实现电能对终端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要立足中国的国情来探索我们的碳中和之路,实现燃煤发电清洁高效灵活,新能源主动支撑,源网荷储互动协同。

具体措施上,他提出四点建议:首先是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基础领域和前沿领域研究,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其次,在政府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再次,建立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电力调峰辅助服务,构建分时价格机制;最后,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使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