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 夯实民生基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夯实民生基础,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不断筑牢民生底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生命,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都得到全力救治。面对病毒变异,坚持“动态清零”,始终护佑人民生命健康。
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心里装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31个省区市,每到一处,最关切的都是百姓的安危冷暖。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他叮嘱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在北京市的快递服务点,总书记关心快递小哥的工作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了解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一路走来,步履不停,习近平总书记同百姓贴心交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的幸福安康托底。十年来,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4亿人,用很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一百多年走完的路。
兜牢民生底线,约有4680多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每个月都可以领取救助金。十年间,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超过两万亿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面建立,截至2022年3月底,已分别惠及1192.5万困难残疾人、1519.1万重度残疾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格局发生变化,公益普惠底色愈发鲜明。截至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其中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有力保障了不断增加的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我国城镇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由2012年的37287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46773万人,2021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较2012年翻了一倍。加强兜底帮扶,累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494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86万人。
一系列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组合拳,助力病有所医,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4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聚焦“看病难、看病贵”,推进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和使用,降低虚高药价,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
十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34万个,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一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人民幸福,大国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夯实民生基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转变为现实。14亿多中国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国务院督查组分赴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实地督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九次大督查。
按照统一安排,19个国务院督查组分赴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实地督查。
国务院督查组将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聚焦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督查,同时对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一些地方“三公”经费不减反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措施防止层层加码等情况进行核查,切实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堵点痛点。
实地督查中,国务院督查组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带着线索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坚持把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坚持督帮一体,着力实现督查提质增效与减轻基层负担并举,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
各地多措并举保秋粮生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我国秋粮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抢农时抓田管,克服天气等不利影响,多措并举保秋粮生产。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南方农作物因高温热害和干旱,受灾面积达4524万亩,其中成灾1462万亩。受灾作物主要是中稻、夏玉米和大豆。
面对严峻的农业抗旱减灾形势,各粮食主产区正在积极行动,分区域分条件落实抗高温热害干旱措施,分作物分环节落细稳产增产措施。
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地处于灌区末端,遭遇严重旱情后,由于周边的山塘已经干涸,无法进行有效补水,这里的5400亩水稻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危急时刻,永阳镇组建党员先锋队,多方找水打井,抗旱保苗。
在河南省临颍县的30万亩高标准农田里,为了满足作物生产水分需求,数台喷灌机正有序浇灌。种粮大户李晓东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利用喷枪、卷盘式喷灌机同时作业。
在黑龙江垦区鹤山农场,这里的大豆已经进入鼓粒期。种植户何玉龙今年种了600亩大豆,比去年增加一倍。这两天,农场正在通过大型航化飞机作业,为他家的大豆地喷施肥料和杀虫剂。
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东北、黄淮海、西北等主产区秋粮面积增加,雨水好、光照足,长势好于去年。
2022年服贸会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8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北京市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5日在北京举办。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2022年服贸会以“服务合作促发展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其中线下展览展示总面积15.2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6万平方米。除综合展外,设置了金融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等九个专题展,充分展示各类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新模式。本届服贸会期间,还将举办7场高峰论坛、128场专题论坛。
截至目前,已有189位境内外重要嘉宾确定参会,将有超过400家的世界500强及国际龙头企业线下参展,整体国际化率达20.8%,比上届提升近3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年均增长6.1%,高出全球增速3.1个百分点。从2014年起,服务贸易规模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二位。
国内联播快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天津举办
国新办发布会今天(8月23日)发布,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8月28日至29日在天津举办。大会以“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主要包括开幕式、主论坛、网络诚信建设高峰论坛、10场分论坛、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示和网络文明主题活动。
前7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工信部发布数据,1—7月份,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达54560亿元,同比增长10.3%;软件业利润总额5698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增长加快,同比增长11.9%。
我国成功发射中科院创新十六号卫星
今天(8月23日)10时3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中科院创新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
9省区启动共建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
今天(8月23日),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在山东济南启动共建,黄河流域9省(区)就行政审批“一体化通办”、共享共用产学研平台等56条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事项达成合作,旨在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推动黄河流域构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
今天(8月23日),核电站安全的重要屏障——重达350吨的福建漳州核电2号机组穹顶完成吊装,标志着该机组由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漳州核电2号机组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技术,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超100亿度。
黑龙江两处国家级示范区启动建设
昨晚(8月22日), 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仪式在哈尔滨举行。两个示范区涉及黑龙江多个地市,立足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陕西首趟中越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今天(8月23日),陕西首趟中越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预计8天后到达越南河内,相较以往铁海联运的方式,不仅耗时缩减了一半以上,还将与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实现同站无缝衔接,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国际贸易再添一条物流大通道。
(文章来源:央视网)
文章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