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最为关注的零售银行招商银行,再获新行长增持股份。据香港交易所最新披露,招商银行行长王良8月22日增持招行A股3万股股份,买入均价为33.55元/股(人民币,下同),成交金额共计100.65万元。这是王良今年年内第二次增持招行。此番增持后,王良合计持有30万股招行股份。
王良二度增持的同日,招行定向举办2022年中期业绩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该行管理层回应了上半年零售贷款增速放缓、财富管理业务中收波动、净息差收窄、不良率指标抬头等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王良表示,招行将进一步坚持零售银行发展战略,不仅要发展好财富管理业务,也要加大零售信贷业务的配置力度,保持零售贷款较高的占比。
截至今日收盘,招行A股股价报33.10元/股,跌幅1.55%。
年内两度增持合计持有30万股
王良被任命为行长后,火速于今年5月26日在二级市场增持2万股招行股份,成交均价为38.33元/股,最终成交金额共计76.66万元。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8月22日增持后,王良合计持有30万股招行股份。
招行日前刚刚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招行实现营业收入1790.91亿元,同比增长6.13%;实现净利润700.02亿元,同比增长13.55%;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694.2亿元,同比增长13.52%。
从上半年多项指标来看,招行经营承压不小。上半年,该行营收增速罕见降至个位数,净利润增速虽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由拨备下降来反哺;二季度净息差显著下滑,由一季度的2.51%降至2.37%,为该行近13年来单季度最低水平;主打的财富管理业务也有明显压力,今年1-6月,该行实现大财富管理收入282.57亿元,仅较去年同期增长0.3%。财富管理中收同比下降8.1%,主要是因为代销基金、信托收入的下降。
另外,受房地产客户风险上升及部分地区零售贷款业务的影响,上半年,招行不良贷款、关注类贷款余额和占比均较年初有所升高。
回应零售贷款增速放缓、净息差环比显著下降
上半年,受到信用卡和按揭贷款的双重收缩影响,招行零售贷款增速不及预期。
“过去,招行新发放贷款的60%左右基本会配置在零售信贷资产上。今年上半年总量增长1000亿元左右,仅完成预算的30%多一点,但是这不改变今后我们继续加大零售信贷配置、加大零售业务投入的战略。”王良在8月22日举办的2022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说。
王良表示,净息差下降是由于多重原因所致。当前,银行业贷款利率是有统计以来最低的时期,主要是为了应对外部变化,稳定经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大的环境。由于多重利率的下调,货币政策的宽松,优质资产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利率下调幅度确实比较大。其他原因还有资产结构的变化、存款成本的上升等。
“整体判断,招行下半年净息差下降的幅度会边际收窄,不会再像二季度这样出现断崖式下降。”王良认为。
对于上半年财富管理业务手续费出现负增长的问题,招行副行长汪建中回应称,上半年财富管理中收有一定的压力,这跟资本市场的变化有关系。
汪建中表示:“上半年招行的财富管理中收有所波动,希望大家不要纠结于这一点。招行财富管理能否做得好,关键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客群能否持续增加。上半年,招行客群增长不错,非常不容易,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资产增长情况非常好;二是招行是否真实地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客户体验的提升,真正了解客户,为他们进行比较精准的配置。截至6月末,招行财富持仓客户为4074.8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84%,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当这些客户达到一定量级以后,招行财富管理的‘护城河’将会更加坚实。”
“下一步我们将让越来越多的零售客户变成财富管理客户。这其中的关键点在于,线上的效率要不断提升。其次,是更精准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他说。
回应不良等指标抬头、涉房类信用风险
上半年,招商银行不良生成、关注类贷款和逾期整体有所上升。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招行副行长朱江涛在2022年中期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主要有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整体风险处于上升趋势;二是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质量的管控,从严收紧分类标准。比如对不良贷款的认定,今年全面实行逾期60天以上就列入不良贷款的标准,信用卡逾期时点的认定也按照监管的要求调整到位;三是受房地产和信用卡两大领域风险上升的影响。
朱江涛表示:“我们有信心保持招行全年资产质量稳定。对于下半年资产质量的判断,总体上还是会延续上半年风险变化的趋势。”
对于受到市场高度关注的房地产信用风险,朱江涛表示,年内季度不良生成的高点已经过去,后续整个行业风险会趋于平稳。
汪建中表示,整体来看,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招行零售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很小。个人按揭贷款方面,招行规模相对来较大,今年上半年增长不及预期,这与市场是高度相关的。下一步该行将会在一手房的基础上,加大二手房的接单量,实现房贷的稳定增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