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据中核集团消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内穹顶提前成功吊装。标志着该机组从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预计在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华龙一号压力容器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反应堆核心设备,代表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关键设备研发制造最高水平。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成果,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具备批量化建设能力,已成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三代核电优选方案。目前,“华龙一号”在全球已有4台机组商运,批量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核电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1世纪初国家理顺核电发展机制后,在政策主导下,我国核电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2010-2021年,我国并网核电装机量年复合增速高达15.5%。根据中国核能协会,2021年12月全国并网核电容量达到4977万千瓦,2021年1-12月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2%。据王寿君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总装机容量为557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三;在建及核准核电机组23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政策面上,2019年,我国核电机组结束了三年的“零核准”,将核能发电重新加入规划。2021年以来,政策导向更为积极,由此前的“稳妥推进核电发展”,转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核电项目建设”202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6台核电机组项目,是近年来核准最多的一次。
8月9日,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上,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表示,预计在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大装机规模,保持每年6-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7000万千瓦左右;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1年翻倍。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国家新核准三个核电项目合计6台机组,继2019年核电重启以来核准台数创近年新高(2019-2022年核准新机组分别为4/4/5/6台),核电趋势景气向好,十四五期间有望延续景气;按照单台核电机组投资约180-200亿元、设备价值占比50%计算,2022年新核准机组带来核电设备市场增量约540-600亿元。
国信证券认为,国家发展核电态度积极明确,核电景气持续向好,批量化建设+核废物后处理打开核电成长空间。国信证券看好核电细分领域市占率高、核电业务占比高的公司,设备环节重点关注:江苏神通、应流股份、中密控股;运营商环节重点关注:中国核电。
东北证券指出,在核燃料循环领域,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授权的进行核燃料专营的唯一机构,竞争优势突出,江苏神通、兰石重装也在积极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业务。设备制造领域,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和哈电集团垄断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等关键设备的制造,民企则布局控制棒、核级阀门、开关、配套电机等细分领域。核电站运营管理领域,中国广核、中国核电平分天下,国家电力、华能集团也开始兴起。
相关概念股:
中国核电(601985.SH):国内核电运营“双寡头”之一,截至6月底,公司核电控股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1万千瓦。
中国广核(003816.SZ):8月24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陆丰核电属于公司的子公司,目前陆丰5、6号核电机组已获国家核准,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工后会计入公司管理的在建机组容量。
江苏神通(002438.SZ):已开始布局乏燃料后处理专用设备产品线,投资建设 “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并已取得订单。
中国核建(601611.SH):国内核电建设领域龙头企业,核电工程建设是公司核心业务,具备多种核电机型自主化建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