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每日经济新闻》独家报道了均瑶集团或已成云度汽车实际控股股东。如今,该消息已得到证实。
“均瑶集团的加入,算是云度汽车在融资进程中跨出的第一步。”8月30日,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走向市场化之后,云度汽车还会有更多轮融资。
日前,网络上流传了一张标题名为《Hello,我是均瑶》的截图。图中内容显示,均瑶集团希望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创一家面向未来的公司,这家公司将提供电动智能汽车产品,名称有可能为“吉祥汽车”。
对此,均瑶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仅回复称:“关于汽车的事,我不清楚”。同时,记者也致电均瑶集团旗下公司——吉祥航空证券投资部,相关工作人员直言:“吉祥航空并没有要造车的计划。”
一位接近云度汽车的知情人士则向记者透露,均瑶集团接手云度汽车后,已单独成立了一个全新的汽车团队。“基于云度汽车品牌目前的市场口碑考虑,均瑶集团成立一个独立的汽车品牌是必然。”上述接近云度汽车的知情人士表示,均瑶集团入主云度汽车最大目的就是使用其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和生产基地。
均瑶集团6月接盘云度汽车
去年4月,海源复材对外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云度汽车的11%股份转让给珠海宇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投资),交易完成后,海源复材不再持有云度汽车股权。“收回云度汽车外部股份后,再将其打包卖给均瑶集团。”彼时,上述接近云度汽车的知情人士曾向记者透露,“云度汽车已经被均瑶集团收(购)了,双方也已经签订了协议。”
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5月6日,海源复材正式退出云度汽车,珠海投资股权由此前约15.56%提升至约26.56%。一个多月后(6月17日),珠海投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由云度汽车CEO林密变更为上海均瑶航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航空)。6月27日,珠海投资注册资本由约5411万元增加至约8.53亿元,同时新增股东上海吉道航新能源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上海吉道航),而均瑶航空和上海吉道航均隶属于均瑶集团。
图片来源:启信宝
目前,关于均瑶集团旗下两家公司在珠海投资的股权占比还未公开。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均瑶集团加入后,就已是珠海投资的实际控制人,而林密可能仅持有珠海投资5%左右的股权。
启信宝数据显示,在均瑶航空成为珠海投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后,云度汽车股东认缴出资额连续出现变动,直至6月24日珠海投资认缴出资额从约5311万元提升至现在的约8.53亿元,注册资本也增加至10亿元。通过一系列调整后,6月24日,珠海投资的股权占比上升至超85.31%,成为云度汽车疑似实控人。至此,均瑶集团正式完成对云度汽车的接盘。
图片来源:启信宝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4月20日前,均瑶集团就与云度汽车签署了相关协议,计划正式接盘云度汽车,成为云度汽车的实际控股股东。
云度员工人数已增至近千人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造车新势力,云度汽车在“蔚小理”还未量产时就已经完成了“研发、交付、售后”的流程,是国内最早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云度汽车旗下首款车型——纯电动SUV π1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创下了2400辆的销售成绩。2018年,云度汽车更是迎来“高光时刻”,全年完成9300辆的新车销量及100%的交付率,仅次于交付量约1.13万辆的蔚来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第二位。
不过,此后云度汽车的发展开始停滞,销量陷入低迷,亏损也逐步加大。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云度汽车净利润为-0.95亿元,2018年净利润为-1.38亿元,2019年净利润为-1.77亿元。到2021年,云度汽车亏损额已高达2.13亿元。截至今年3月31日(未经审计),云度汽车资产总额约为16.52亿元,负债总额高达16.82亿元,净资产为-3079.64万元。
图片来源:海源复材公告
也正因如此,云度汽车的新车研发、渠道建设工作一度“瘫痪”。即使在2020年林密离开云度汽车两年多后携全新高管团队回归,也难挽云度汽车的颓败之势。“因资金问题和停工停产原因,云度汽车员工从2021年开始陆续离职,从最初1000多人,到今年4月份,仅剩几百人。”上述接近云度汽车知情人士透露。
海源复材4月份发布的公告中曾披露,因为资金链断裂,云度汽车于2022年2月开始已处于停产状态。不过,当时,云度汽车高层曾向记者解释称:“公司停产主要是受电池供应影响,现已拟定新的电池采购计划,与供应商也已谈得差不多了,预计6月底左右就能复产。”
最新消息显示,截至8月底,云度汽车旗下员工已再次扩充至近千人。“从5~6月份开始,公司便着手把团队拉起来,现在工厂工人基本有上千人了。”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说,既然要复工复产,一些生产需要的基本岗位人员都必须到位。
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以前停产是因为没有钱,现在有钱了就可以启动复工复产和新车推出计划了。
为保留资质已启动复工复产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均瑶集团拥有雄厚的资金,它的加入,对亟需资金的云度汽车来说是一大利好。
得益于均瑶集团的注资,云度汽车已于7月份实现了复工复产。7月26日,云度汽车复工复产后的首款车型π1 LITE在云度汽车总装车间正式下线。“均瑶集团快速推动云度汽车复工复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云度汽车的生产资质,且复产规划产能也仅有两千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工信部相关规定,云度汽车如停产时间太久,资质可能会保不住。
据上述接近云度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云度汽车于2021年元旦过后就开始停产了,直到今年年初再次通过2020年剩下的材料生产了100多辆新车。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工信部2020年8月份发布的最新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明确,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24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别公示。经特别公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
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此次复产π1 LITE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靠它赚钱,而是为了把生产线拉起来,同时把停售已久的经销商渠道拉起来。”
按照规划,今年年内,云度汽车复工复产车型仅有π1 LITE一款车型,产能规划为2000辆。“2000辆的规划产能只是阶段性的。如果销售得好,可能会增加产能。”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称,最终今年产能多少,还需由市场需求和动力电池供应情况决定。
据悉,目前,云度汽车旗下还有90多家经销商。“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启动原来的销售网络。”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10月份或今年年底,公司会开始为明年新车上市后的营销网络做新的规划。
按照最新规划,云度汽车在2023年将有两款全新车型上市,售价在10万元左右。“首款全新车型预计在2023年2~3月份推出,4月份开启交付;第二款车预计在2023年年底左右推出。”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云度汽车旗下车型售价会逐步上升到15万元左右。
崔东树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接下来,云度汽车要将产品研发注意力放在中低端市场,这样才会有与其他新能源车企一较高下的可能。
而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则认为,云度汽车最好的机会就是坚守最初的公司产品定位,把它做精做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什么都不缺的情况下,云度汽车只有找准这样一个市场发展缝隙去做好,才有机会。”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建议,云度汽车可以利用福建地域上的特点,结合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诉求去开发出一些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产品。
均瑶已成立独立汽车团队
云度或成代工厂
在外界看来,均瑶集团选择接盘云度汽车来开启其造车新征程,看中的是它拥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生产制造能力。“在接手云度汽车后,均瑶集团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团队。”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未来,均瑶集团与云度汽车的关系,将会变成“江淮与蔚来的代工关系”。不同的是,均瑶集团是云度汽车的控股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集团是一家以实业投资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创始于1991年7月,现已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在2021年中国服务企业500强企业名单中,均瑶集团以年收入319.3亿元,位列第199位。
目前,均瑶集团旗下拥有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均瑶健康4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均瑶健康前身为均瑶乳品,主营产品为牛奶,后开始进军乳酸菌饮品市场,于2020年8月在A股上市,被誉为“乳酸菌饮品第一股”。
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均瑶集团于今年7月新成立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上海吉祥智驱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智驱)。上海吉道航为吉祥智驱的控股股东,持股80%。
图片来源:启信宝
启信宝数据显示,7月20日,吉祥智驱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王均金,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桩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汽车销售;二手车经销;汽车装饰用品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等。
7月25日,吉祥智驱新增主要人员王精龙,而王精龙已于6月24日成为了云度汽车法定代表人。公开消息显示,王精龙还曾在均瑶集团、均瑶旗下上市公司大东方担任过财务总监。
“无论是云度汽车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定位,都不符合均瑶集团对自身造车的定位。”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未来,均瑶集团将单独用自己的汽车公司品牌来卖车,生产则由云度汽车代工。
图片来源:云度汽车官网
云度汽车官网显示,云度汽车位于福建莆田市的生产基地拥有8万辆新能源车年产能。其中,一期工厂总投资18.9亿元,正向开发出了三款纯电动汽车产品。
被均瑶集团接盘后,云度汽车未来新品和渠道建设将如何规划?对此,上述云度汽车相关负责人仅表示:“目前,公司生产和渠道重启都在正常推进中。对于公司的远景规划,还需要看大股东方面的决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