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间,上海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0亿元,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和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L3级)汽车占新车生产比例超过70%,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L4级及以上)汽车在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机构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将推动激光雷达需求放量增长。相关标的:永新光学(603297.SH)、万集科技(300552.SZ)、炬光科技(688167.SH)、光库科技(300620.SZ):水晶光电(002273.SZ)。
《方案》提出推动核心部件攻关,聚焦车规级芯片、人工智能算法、激光雷达、车载操作系统、智能计算平台、线控执行系统等关键领域,组织实施一批攻关工程。
特斯拉CEO马斯克8月29日表示,他的目标是在年底前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准备就绪,并表示他希望这一技术能很快在美国甚至欧洲广泛发布,这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马斯克今年5月曾表示,将在2023年5月推出完全自动驾驶的电动车。
中信证券研究部高级副总裁丁奇表示,2025年或将在高端车型上、较大范围内实现简单场景的智能驾驶,例如高速脱把驾驶、车库自动泊车等。而在2030年,自动驾驶可以迈向接近L4水平,届时汽车架构或将随之改变,驾驶舱成为“第三空间”的愿景将有望实现。
此外,8月8日集度首届汽车机器人生态伙伴大会上,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发表视频演讲时提及,202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预计达5000万台,中国L2级以上智能汽车销量将破1000万台,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50%。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智能汽车的渗透率日趋扩大,规模效应使得激光雷达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形成应用的良性循环。上证报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将推动激光雷达需求放量增长。
激光雷达被认为是L3以上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2022年以来,奔驰、宝马、“蔚小理”等车企的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乘用车纷纷上市,搭载激光雷达成了今年智能车的主要卖点之一。
目前,国内宣布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已超过20款,包括蔚来ET7、理想L9、极狐αSHI、阿维塔11、智己L7等。据佐思汽研统计,2022年H1国内乘用车新车激光雷达安装量达到2.47万颗;2022年下半年,国内拟交付的激光雷达新车达10余款,包括小鹏G9、威马M7等,将大幅提升激光雷达上车量,预计全年总安装量有望突破8万颗。
市场规模方面,从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的需求看,预计全球的需求量将由2021年的19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2704万颗;国内的需求量预计由2021年的10万颗提升至2025年的1399万颗。据测算,2025年全球及中国车载市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分别为127亿美元、66亿美元左右,两大市场2021-2025年CAGR均接近150%。
申万宏源表示,从激光产业链角度来看,激光雷达上游主要是光学组件和电子元件,其中光学组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又有深厚的产业基础,有望成为整个产业链当中率先突破的环节。
东方财富证券认为,激光雷达迎来全面量产落地,逐步形成千亿市场,将成为未来3年电子行业增速最高的细分板块之一,行业公司将逐步进入业绩释放阶段。
国盛证券预计未来3年激光雷达将伴随未来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在“高等级自动驾驶离不开激光雷达”这一观点认知的逐步统一中,实现产业的飞速发展。
相关概念股:
永新光学(603297.SH):公司已先后与Quanergy、禾赛、Innoviz、麦格纳、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激光雷达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车载激光雷达产品最终将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及无人驾驶等领域。
万集科技(300552.SZ):已经与东风、宇通就车载激光雷达达成商用合作,公司128线车规级激光雷达目前正在和乘用车企进行联合测试。
炬光科技(688167.SH):公司正在拓展面向智能驾驶激光雷达(LiDAR),智能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汽车创新应用场景的车规级核心能力,拥有车规级激光雷达发射模组设计,开发,可靠性验证,批量生产等核心能力。
光库科技(300620.SZ):激光雷达领域是公司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定位是提供全面的元器件组合交付能力和发射光源的集成解决方案专家。目前无人驾驶激光雷达市场还在发展阶段,公司会做好技术储备,积极把握未来的市场机会。
水晶光电(002273.SZ):公司的激光雷达罩产品已经量产出货,并与多家行业前列的激光雷达厂商已进行业务沟通,除了激光雷达罩,棱镜等其他光学零组件也有可能量产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