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主营业务均衡发展 中信建投资管子公司设立申请监管已受理

财经
2022
09/07
14:34
亚设网
分享


上半年主营业务均衡发展 中信建投资管子公司设立申请监管已受理

9月6日,中信建投证券召开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证券多项主要经营指标行业领跑。其中,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23亿元,同比增长17.01%,增幅位居上市券商第二名,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43.75亿元,同比微降3.40%。


从各业务条线营收增速来看,投资银行业务表现最优,由2021年上半年的19亿元增至28亿元,增幅高达45%;资产管理业务同比上涨12%至6亿元;财富管理业务实现营收30亿元,增速6%;对营收贡献最大(42亿元)的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同样实现1%的同比上涨;此外,其他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39亿元,同比提高33%。

中信建投证券总经理李格平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目前中信建投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的申请已经被证监会受理,正在审核过程中。

投行营收增长45%

上半年,中信建投投行业务大丰收,营收增长45%。完成股权融资项目39单,主承销金额742亿元,主承销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IPO主承销金额增速更大,高达165%,22单项目承销金额共计406亿元,排名行业第二。

中信建投执委会委员、董事会秘书王广学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道,上半年,中信建投独家保荐并牵头主承销宁德时代450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为注册制推行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也是创业板市场规模最大的再融资项目。同时,中信建投服务晶科能源、中航无人机等有良好市场影响力的IPO项目,并在双碳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军工等方面积极支持国家战略。

可转债方面,中信建投上半年共完成8单,融资金额224亿元,排名行业第一。项目储备上,截至6月30日,在审IPO项目92家,在审再融资项目22家,均位列行业第二。其中,在审IPO项目数量同比增长67%。

“公司在债券融资方面也保持非常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完成主承销项目1388单,主承销规模7260亿元,均位列行业第二。其中,公司债连续保持行业第一名。我们还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牵头主承销的华鲁控股集团公司债是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牵头主承销的京东方数字经济公司债,为全市场首单‘数字经济’债券;创新创业债主承销金额位居行业第一名。此外,公司还完成了并购重组项目4单,行业排名第二;所涉金额57亿元,行业排名第四。另类投资方面,中信建投投资完成项目投资27笔(其中科创板IPO跟投9笔),投资金额13亿元,同比增长211%。”王广学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中信建投完成对中信建投基金剩余股权的收购,中信建投基金成为中信建投的全资子公司。截至6月30日,中信建投基金管理规模753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26%。其中,公募55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5%。

此外,今年上半年,中信建投向中信建投资本增资18.50亿元,后者目前在管备案规模65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1%,在管备案基金61只,项目退出平均收益率114%。

各项业务均衡发展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公布的证券公司2022年上半年度经营数据和2021年上半年度经营数据,今年上半年,券商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40%和10.06%。但中信建投归母净利润为43.75亿元,仅同比下降3.40%;营业收入更是逆势增长,同比上涨17.01%,增幅位居上市券商第二名,营收再创历史新高至144.23亿元。

针对业绩的提升,中信建投证券董事长王常青在业绩说明会上将其主要原因归于多年以来坚持和强调的均衡发展战略。

对此,他详细解释道:“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45%,而行业整体微降;代买收入等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同样稳步提升;自营业务方面,我们继续强化风险控制,营收降幅低于行业均值。与此同时,从各业务板块对整体营收的贡献度来看,我们表现同样较为均衡。”

谈到下半年发展,王常青认为市场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对整体充满信心,将继续推动中信建投证券各项业务综合均衡发展。

李格平提到,中信建投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优势开阔起来,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作为头部的资产管理机构,资源的协同能力强,具备投资银行研究咨询和财富管理服务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主动管理规模、业务收入增长稳定;三是客户渠道广泛,产品线布局全面,资产管理业务坚持机构与零售业务并举,积极拓展产品线的深度和广度,涵盖货币型、债券型、权益型、混合型、量化型、衍生品型、境外投资型等多类型产品,能够满足各类风险收益特征的客户需求;四是数字化赋能资管业务转型;五是成熟的分工体系和专业的人才队伍。

李格平同时表示,应当清醒认识到资产管理业务所面临的前景和挑战。比如,

资产管理业务结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目前,公募业务基础比较薄弱,未来在资管子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投资者范围小、自主品牌认知度低、零售端市场渠道不足等问题。在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培养引入优秀投研人才、明星基金经理等方面需要持续地深入探索。同时,权益类产品在公募业务新赛道上也面临较大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