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还未商业化便开始自建产能,股价跌8成的加科思-B(01167)还有未来?

财经
2022
09/07
16:30
亚设网
分享

作为一家曾获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及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的创新药企,加科思-B(01167)上市一年多,股价表现离差强人意似乎还存在一定距离。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自去年5月达到最高的25.35港元后,加科思股价便开始了“下坡之旅”。在经历了新冠、政策以及创新药赛道投资风口转变等诸多因素影响后,截至今年8月,其公司股价已跌至区间最低的3.92港元,较最高股价下跌84.54%。截至9月7日,公司股价5港元,较最高价也下跌了80.28%.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3日发布中期业绩公告后,加科思获得了来自高盛、中金等大行的买入评级,并随后在26日股价大幅收涨20.41%,让投资者一度以为公司股价即将迎来重大反转,但9月初以来,公司股价再度出现波动,其中9月5日公司股价收跌近9%,让投资者对其后续的走势再度陷入迷茫。

稀缺管线的实质进展

加科思之所以能在上市时便被不少机构和投资者看好,在于其研发管线与众多未盈利生物药企表现出的“稀缺性”。加科思的管线研发方向是被誉为“史上最难成药的原癌基因RAS家族”。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RAS基因突变是多种癌症类型的遗传驱动因素,包括大肠癌、胰腺导管腺癌(PDAC)、肺腺癌、黑色素瘤和某些血液系统癌症等。RAS

家族蛋白主要分为三类:KRAS、HRAS 和 NRAS,其中KRAS突变最常见,比例超过

80%。KRAS基因发生突变,第12位氨基酸从甘氨酸变成了缬氨酸,这种变化会改变KRAS蛋白质的结构并使其一直处于激活状态,会持续刺激细胞生长,导致肿瘤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从发现KRAS基因至今已过去30多年,但全球范围内能有效对付它的方法仍然处在临床研究(或临床前研究)之中。

但在加科思上市时,其对于KRAS信号通路的研究,便领先于国内同行。其首个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SHP2抑制剂(JAB-3068)此前便获得多种实体瘤的IIa期临床研究批件并获得美国FDA用于食道癌治疗的孤儿药认定。

因此KRAS通路产品的后续研发进展显然便是此次加科思中期业绩的关注焦点。

产品还未商业化便开始自建产能,股价跌8成的加科思-B(01167)还有未来?

财报显示,加科思在2022上半年加速推进临床项目,SHP2抑制剂在中美两国完成多项联合疗法的首例患者给药。例如,在全球范围内,JAB-3312正在与Sotorasib联合用药,用于未经KRAS

G12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剂量爬坡试验于今年7月完成;

而在国内,SHP2抑制剂与公司自主研发的JAB-21822联合用药试验已在5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临床一期剂量爬坡试验正在进行,并且在第一个剂量组中已有部分缓解(PR)非小细胞肺癌病例。

除此之外,9月6日,KRAS G12C抑制剂 JAB-21822的2期关键性临床试验在国内获批,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带有KRAS

G12C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此前在今年ASCO年会上公布的JAB-21822一期临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1日,公司共入组72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其中有疗效评估的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32例,客观缓解率(ORR)为56.3%(18/32),疾病控制率(DCR)为90.6%(29/32)。

除了已获批临床的产品外,加科思目前还有8款临床前阶段药物,涉及靶点包括pan-KRAS、P53 Y220C、PARP7、HER2、CD73和KRAS

G12D等靶点领域,成药形式主要包括小分子、单抗和ADC。上述产品将于2022-2023年陆续提交IND申请,进入临床阶段。

产品还未商业化便开始自建产能,股价跌8成的加科思-B(01167)还有未来?

缺乏商业化产品抑制估值增长

虽然创新管线的临床研发进展喜人,但正如前文提到的,加科思的估值增长在其上市后不久便停止,股价和市值转而向下,并持续至今。这显然与近两年来国内创新药市场投资风口的变化息息相关。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1年以来,受宏观因素影响叠加18A公司二级市场价值倒挂,一级市场对于生物医药赛道的投资趋于保守,让大部分18A上市公司融资窗口不断趋紧,不少“造血能力”不足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压力倍增,加科思显然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从此次披露的中期业绩来看,加科思当期收入5468.7万元,同比下降5.2%;股东应占亏损1.28亿元,同比收窄6.4%。

产品还未商业化便开始自建产能,股价跌8成的加科思-B(01167)还有未来?

收入层面来看,目前加科思并没有商业化产品,其所有收入均来自于与AbbVie签订的许可协议,上半年公司收到艾伯维研发付款1.03亿元,当期确认营收5470万元。

由于现在公司的收入完全依赖license

out交易,若在未来公司无法成功与其他跨国药企达成更多的授权许可协议,其收入可持续性显然难以保证,这也是目前市场对未盈利生物药企成长性最大的担忧。

费用端方面,随着公司临床候选产品以及临床前研究管线的进展,今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同比增长45.15%至1.77亿元。

产品还未商业化便开始自建产能,股价跌8成的加科思-B(01167)还有未来?

在收入与上年持平,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加科思的现金储备情况便成为了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

数据显示,在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按当前市场公开披露的现金储备信息,2022年或有4家港股18A公司存在现金耗尽的危险,且如果经营、融资状况未有改善,大约30%港股18A公司在2024年面临现金耗尽的境地。

因为缺乏造血能力,因此18A公司依赖融资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其自身角度来看,正常情况下,仅三期临床试验,可能就需要耗费3—7年时间,算上临床前研究及上市审批等时间,一款药物的成功上市平均需要5-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最早一批的18A公司至少需要5年左右才能实现普遍商业化。

然而现实在于长周期的研发与较短的融资窗口期存在矛盾,也就使得现金自然成为18A公司度过融资寒冬的必要储备。

财报显示,加科思当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14.67亿元,按目前的研发开支和亏损情况,公司账面现金可支持其24至30个月的研发活动。不过这些账目现金似乎不完全会用于公司研发。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根据此前的商业化规划,加科思将于今年在中国提交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注册性临床试验申请,并有望在2023-2024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NDA)。

与此同时,公司也开始了自建产能。据悉,目前加科思位于北京的两万平米总部研发大楼及GMP生产车间已经完成封顶,将在今年年末启用。

虽然加科思自建产能的目的很显然是为了自主掌握生产主导权、降低生产成本,但自建厂房的挑战和成本不容忽视。

首先是硬件方面。药物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时候,企业无法预估产品将来的市场份额,对于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工艺区别把握也不够精准,难以指导厂房产能的设计。假如产能设计过小,产品上市时产能供不应求,反之则会出现产能过剩,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提高。

其次是软件方面,对于研发企业而言,一旦项目研发进度出现问题或者终止,提早布局的自建产能在几年内很可能会被空置,甚至无用武之地。而且,质量体系和生产团队需要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才能够建立起来,企业没有足够的生产实践,很难快速达到商业化产品的生产能力。正是因为以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不少创新药企选择与与CMO合作。

虽然,自建产能加速研发是加科思对其自身研发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自信体现,也预示着这家公司即将从Biotech向Biopharma转型。但在当前二级市场对创新药企估值偏向保守的背景下,加科思在缺乏产品商业化和持续造血的情况下全面铺开研产销的规划,或许才是抑制的估值增长的原因之一。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