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医药电商叮当快药的母公司叮当健康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向全球发售3353.7万股,每股价格12港元。从业绩方面来看,报告期内叮当健康的营收一直在增长,但由于重资产的经营模式,亏损也在与日俱增。
在业内人士看来,叮当健康在同城配送方面有着极强的市场优势,这是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核心的优势。当前,最关键的是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将自己的优势保存下来,特别是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才能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
叮当健康即将上市
医药电商赛道的叮当快药的母公司叮当健康就要上市了。实际上,这并非是叮当健康第一次冲击资本市场。2021年6月,叮当健康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于迟迟未通过上市聆讯,这份上市申请最终在同年12月失效。2022年3月,叮当健康再度递交资料,二度冲击资本市场,目前已顺利通过港交所聆讯。
招股书显示,叮当健康在数字零售药房行业中排名第三,处于市场领先位置,主打城市核心区域7x24小时、28分钟送药到家服务。在IPO之前,叮当健康就已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7亿元,投资方不乏软银中国、中金资本、招银国际、泰康保险等知名机构。
从营业收入来看,叮当健康3年时间增加了6倍。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叮当健康的总收入分别为5.8亿元、12.8亿元、22.3亿元、36.8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9.87亿元。不过,虽然营收在不断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年增长从118.12%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6.6%。
按业务种类划分,药品及医疗健康业务贡献了超过95%的收入。按照销售渠道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线上直营、线下零售、业务分销三个方面。其中,线上直营是叮当健康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贡献了约75%的收入。线下零售渠道和业务分销渠道(电商平台)的收入占比分别在15%与10%左右。
而叮当健康的线上直营渠道可以分为自营线上平台与第三方线上平台,除了自家的APP和微信小程序外,也入驻了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叮当健康对于第三方平台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2020年~2022年第一季度,其来自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线上平台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3.5%、69.5%与72.6%。
4年累计亏损近30亿
虽然营收在增长,但叮当健康的盈利却不尽如人意。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2021年,叮当健康的净亏损金额分别达1.03亿元、2.74亿元、9.20亿元和15.99亿元,4年累计净亏损近30亿元。到了2022年一季度,亏损状况仍未有好转,单季净亏损达4.04亿元。
与此同时,叮当健康的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41.1%滑落至2021年的31.6%。这与公司“重资产”自建药店模式和配送系统密不可分。
记者了解到,早期的叮当快药采取的则是互联网轻模式,平台通过线上“烧钱”获取用户,由线下实体药房提供服务。但随着服务规模的扩张,其不得不向“重资产”转变,以此深入整合后端供应系统,提高“即时零售”的竞争力。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叮当健康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设立了286家智慧药店,将抓药与配送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28分钟送药上门”。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高昂的成本代价。报告期内,叮当健康履约成本分别达到9750万元、2亿元、2.83亿元和4.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6.7%、15.7%、12.7%和11.2%。
作为医药电商,叮当健康一方面要维持业务闭环,继续经营线上平台;另一方面,随着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医药电商赛道也变得更拥挤,叮当健康也加大了对销售及市场开发的投入。2018年~2021年,公司销售与市场开发费用分别为1.4亿元、2.78亿元、4.41亿元和8.3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1%、21.8%、19.8%和22.7%。
另外,线上流量获取成本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18年~2021年,叮当健康自营平台注册用户从1590万增至3300万,年复合增长率为27.6%。同期,平均用户获取成本从5.9元增至18.2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6%;2022年一季度,获客成本已增至18.4元。
医药电商玩家众多
“叮当健康在同城配送方面有着极强的市场优势,甚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说起同城送药,大家想起来的多是叮当健康。这是叮当健康长期发展形成的最核心的优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当前的叮当健康来说,可能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够给市场更多的想象空间,毕竟伴随着整个大健康市场的发展,市场的参与者已经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整个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激烈竞争的状态,“摆在叮当健康面前的是如何在众多的竞争者中,将自己的优势保存下来,特别是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进一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
记者梳理发现,在医药电商领域,目前除了叮当健康外,还有各连锁药店的自建平台,以及京东健康、阿里健康、1药网、360好药、好药师、药房网等;而在即时配送领域,饿了么、美团、顺丰同城等物流头部公司也纷纷入局。中康CMH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医药O2O销售额仅为67.8亿元,相比线下零售药店2480亿元的销售额,差距不小,但竞争却已陷入白热化。
对于叮当健康将登陆港股市场,高级经济师邓之东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我国医药电商的渗透率还不高,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值得期待。这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跟进者,涌入医药电商赛道,加大行业供给和竞争,促进行业繁荣发展,提高行业渗透率和集中度。”
据智慧芽预计,中国医药电商和在线问诊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分别达到1.2万亿元及4070亿元,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
业内声音
药品网售新规出台将加速行业规范化发展
近日,医药电商政策方面“靴子落地”。9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对于争论多年的网售处方药等问题给出了明确说法,网售处方药获许可,尚未限制第三方线上平台网售。
“企业平台要把握好政策机遇,一方面提供丰富的药品信息、专业的用药知识、便捷的采购服务;另一方面将互联网‘数字化’创新融入医药流通,创新互联网医药营销方式,深度影响上下游终端,助力百姓获得更有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高级经济师邓之东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当下,医药电商企业按模式分主要有B2B的药师帮、药易购、益药仓、药药好、药便宜等;B2C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1药网、360好药、好药师等;O2O(2家)的叮当快药、上药云健康等。随着《办法》的出台,明确相关要求,提升相关企业合规化,将加速行业规范化发展。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