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将迎来6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市场俗称“麻辣粉”)到期,随后的10月、11月、12月还将分别到期5000亿元、10000亿元和5000亿元MLF。
面对大额MLF到期,市场上围绕“降准置换到期MLF”的讨论悄然升温。
那么,会降准吗?不妨看看机构的观点。
数万亿MLF将到期
数据显示,本周公开市场共有6100亿元央行流动性工具到期,其中包括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和6000亿元1年期MLF.
从8月份开始,每月MLF到期规模明显上升——7月份只有1000亿元,8月份增至6000亿元。
据统计,9月15日至12月15日,3个月时间里将有26000亿元MLF到期,占到今年全年MLF到期量的一半还多(57.1%)。此外,2023年1月份,MLF到期量也有7000亿元。
面对如此多的MLF到期,人民银行会怎么做?
历史上,常规做法是对到期MLF进行续做,同时,也不乏降准置换MLF的案例。
比如,人民银行于2018年4月17日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注意到,近期市场上有观点认为MLF大量到期可能成为降准的触发因素。
机构称降准有不确定性
历史上,降准置换MLF意在何为?
以2018年4月份操作为例,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同时,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保持不变。
简言之,降准置换MLF,可在基本保持流动性总量不变的同时,向银行体系释放期限更长、成本更低的资金,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增强其资金配置能力,并传导至信贷和债券市场,促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符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思路。
因此,有机构人士认为,此举是可行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也有观点认为,操作时点存在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证券固收分析师胡建文称,未来一段时间MLF到期量较大,目前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低于1年期MLF利率近80个基点,商业银行续做MLF动力较低,但MLF缩量操作会减少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同时,经济自然增长过程中,超储不断被消耗,也需补充。通过降准置换MLF,能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具有合理性。
信达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说,降准更多是为了补充信贷扩张造成的超储消耗。考虑到4月份降准及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的影响,信贷扩张消耗的超储仍有近4000亿元待补充,因此年内仍有较大概率降准,但会否在9月份落地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四季度内,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再度引导LPR下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也提示,短期内降准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降准与否还需考虑政策逻辑,其倾向于认为年底或年初时再做安排的可能性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8月份,由于流动性充裕、市场上资金利率较低,交易商上报需求有限,当月6000亿元MLF仅被续做了4000亿元。
短期再“降息”有悬念
8月份,人民银行在缩量续做到期的6000亿元MLF的同时,操作利率下降10个基点。
倘若人民银行选择继续缩量续做到期MLF,操作利率会再次调整吗?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9月份以来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预计本月MLF操作利率将保持稳定。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目前政策重点继续聚焦于打通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链条,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预计MLF利率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1年期MLF操作利率已分别在1月份和8月份各有过一次10个基点的下降。
孙彬彬提示,从本轮宽松周期中降息规律来看,先有重要会议后有降息,且两次降息均发生在信贷偏弱的情况下,考虑到今后一段时间融资数据可能阶段性走高,预计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并不高。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8月末,M2同比增速达12.2%,较前一月上升0.2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较上年同期多增39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多增2138亿元。
“实体经济及融资市场的情况正在变好。”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称,政策具有持续性,并不是说其仅作用于某个月。政策效能的完全发挥也常有一定的滞后性。未来,随着政策逐步传导,实体经济及融资市场的情况会变得更好。
对于资金面,机构人士普遍认为,当前经济形势下,资金面虽然可能不会重现7月份极宽松场景,但大幅收紧的风险很小。孙彬彬预计,近期资金利率将会保持稳定,隔夜利率预计在1.2%-1.5%之间运行。
数据显示,截至13日11时,银行间市场上DR007上行约6个基点至1.50%,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