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然而,中国的三家“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却面临越卖越亏的尴尬处境。根据上半年财报显示,三家“造车新势力”2022年上半年合计亏损近百亿元。这些钱都亏在哪了呢?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翻倍
9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国内8月汽车产销数据。
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来源:中汽协
其中,新能源汽车8月产销表现依然出色,产销同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月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69.1万辆和66.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8%,高于7月。
今年前八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到22.9%。中汽协预计,下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半年亏损近百亿,亏在哪了?
新能源车产销量一路“狂奔”,三家“造车新势力”上半年却合计亏损近百亿元。其中,蔚来、小鹏、理想的净亏损额分别为45.4亿元、44.02亿元和6.52亿元。这些钱都亏在哪了呢?整车企业在受疫情、芯片紧缺、供应链断裂等因素干扰下,上游原材料的涨价进一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表现出持续的高增长态势,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也随之扩大。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影响着新能源车企的发展。
2022开年以来,主要原材料锂、钴、镍都出现大幅度涨价。公开资料显示,3月中旬,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48万元/吨-52万元/吨,而2021年初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仅为5万元/吨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中旬,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稳定在48万元/吨左右。最近又开始向上攀升,并于9月2日突破53.5万元/吨的历史价格最高点。
不过,原材料上涨只是导致新能源整车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多家车企在财报中还提到了研发费用持续投入带来的影响。如理想汽车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9.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亿元增加148.8%。
原材料价格暴涨严重压缩了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将触手伸向了最上游的锂矿领域,有新能源汽车厂商还紧锣密鼓地加码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脚步。为了掌握主动权,新能源汽车厂商不得不一边造车一边挖矿、造电池,这无疑会加速自身的亏损程度。
传统车企加速追赶 “蔚小理”排名下滑
在与传统车企抢占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造车新势力”的光环正渐渐“褪色”。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车企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与“造车新势力”形成竞争。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与传统车企抢占新能源车市场的过程中,“造车新势力”排名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三家“造车新势力”全部进入了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的前10名,而在2022年1-8月,蔚来、小鹏、理想的排名均出现明显下滑,进入前10名的“造车新势力”也仅剩小鹏汽车一家。
与此同时,合资车企的加入将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起亚表示,“未来将加快新能源转型速度,5年内将在华投产6款纯电动车型。”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仅凭数款新能源车型,就在2021年全年和2022年1-8月双双进入了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前15名。
如何化解“里程焦虑” 提升车主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火爆,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出远门跑高速,经常遭遇充电难的尴尬,而到了小长假,排长队“一桩难求”的情况往往更加严重。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出远门能否及时解决充电的问题。
公桩的运营体系不够完善、充电速度相对较慢、用电焦虑心态加剧,无疑是造成充电难的几大因素。在社会公众行为层面方面,燃油车主占据充电桩车位,新能源车辆充电完成之后没有迅速驶离,充电桩损坏率过高等问题,也进一步影响了有充电需求车主的体验感。
建设更多数量的充电桩,只是解决新能源车充电难的第一步。如何通过精细管理和精心维护,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国标制定,让充电桩兼容各品牌新能源车快充协议……这些都是让新能源车使用体验与燃油车一致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大众网)
文章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