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银行公布员工增持计划。
9月15日,渤海银行(09668.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9月15日起9个月内,渤海银行若干员工(不包括渤海银行核心关联人士)计划以自有资金自愿从二级市场买入渤海银行H股股份,合共将买入不少于2500万股渤海银行H股,购买计划不设置价格区间。
渤海银行称,此次增持是基于对渤海银行长期业务发展及战略规划前景的信心,以及对渤海银行股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对于此次增持,购买主体自愿承诺,根据本计划所买入渤海银行的股份自买入之日起两年之内不对外转让。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总体走弱,近两个月内跌幅超过7%。其中,数据显示,渤海银行年内跌幅达63.88%,居于股份行前列。截至9月15日收盘,渤海银行H股每股股价为1.10港元,日内跌幅5.17%。
资产总额突破1.6万亿元大关,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渤海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为16620.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01%。
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4.91亿元,同比下降14.63%;净利润44.03亿元,同比下降17.62%。具体来看,渤海银行收入下降是受累于利息净收入下降:上半年渤海银行利息净收入113.51亿元,同比下降16.19%;非利息净收入21.39亿元,同比下降5.3%。
渤海银行净息差明显承压。今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净息差为1.55%,同比下降37个基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3.4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0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6%,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36.30%,较上年末上升0.67个百分点。
年内多家银行发布增持计划
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高管、大股东、骨干员工出手增持自家股票。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17家银行披露增持信息,涉及金额超24亿元。
9月14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的稳定股价措施已实施完成,增持53.38万股、金额328.22万元。同日,长沙银行披露高管主动增持股份公告,该行新晋董秘增持3万股。
此外,今年8月,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沪农商行14名高管和北京银行的13名董监高分别增持自家股票,分别加仓3万股、64.73万股、259.95万股股票。
具体来说,年内增持手笔最大的是兴业银行和南京银行。
今年2月21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2022年1月13日至2月18日,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子公司、分行及总行部门负责人(包括其配偶、子女)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自愿买入该行股票1693.2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20.36元至23.08元。按此计算,该行骨干员工此次增持金额约在3.45亿到3.91亿元之间,增持金额远超其他银行。
7月末,兴业银行再次披露股东增持计划,称该行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7月26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该行约1120万股,增持金额约2亿元。
南京银行年内也被股东多次增持,合计增持2.07亿股,涉及金额21亿元。今年8月,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大股东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云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7月14日至8月4日期间增持约1.36亿股南京银行股份。
除上述银行外,浙商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北京银行、青岛银行等多家银行高管及股东增持自家股票。
光大证券在其研究报告称,2022年以来银行板块出现较大波动,多家银行宣布高管或股东增持,包括主动购入股票和因股价触发稳定股价条款而实施的“被动增持”。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主动增持情况下,由于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高管增持通常具有信号效应,有助于向市场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经营基本面向好的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股价。
而在“被动增持”情况下,高管增持更多出于“义务”,而非主动而为之,即使短期内可能对股价有提振,但囿于基本面未有实质性改善,涨势通常难以持续。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