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一年来,养老理财迅速成为养老第三支柱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自《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于2021年9月15日落地起,我国养老理财试点至今已满一周年。券商中国记者汇总多份产品成立公告,同时综合从多家理财公司处获悉的信息获知,截至目前48只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规模已接近950亿元。
也就是说,养老理财开闸后仅一周年的募集规模,就已经几乎快赶上2018年8月获批运行了整整4年的养老目标基金合计规模。鹏扬基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场已累计有195只养老FOF产品,规模合计1057亿元。
当前,居民养老保障意识被引导至空前高度,顶层纲要出炉、政策红利落地、金融机构围绕长期资金进行各种探索。2022年以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围、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行、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等养老第三支柱的标志性事件频出。
9家机构发行48只产品,首批4家占据数量规模优势
按照《通知》所述,9月15日为暂行过渡期的最后一日,而此时市场上9家理财公司已发行48只养老理财产品。
今年3月,我国养老理财试点从“4城4机构”扩容至“10+1”家机构及10座城市,整体试点规模上限已提升至2700亿元。截至目前,除了信银理财及兴银理财暂未发布产品,其他获批的9家机构(6家国有大行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合资理财公司贝莱德建信理财)均已在试点城市发行了养老理财,开放式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均有涵盖。
具体来看,工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和光大理财作为首批4家试点机构,得益于在今年试点扩围中将单家募资规模上限由1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其养老理财募集规模遥遥领先,发布产品数量占市场总数的75%。
券商中国记者从各试点机构及相关公告中获悉,招银理财5只产品募集规模超260亿元;建信理财11只产品募集规模超180亿元;工银理财11只产品募集规模超130亿元;光大理财10只产品募集规模超90亿元。
试点扩容之后的第二批养老理财也受到了市场热捧,向首批机构奋起直追。其中,农银理财2只产品均提前完成募集,达到100亿元募集上限;中银理财首只产品60亿元提前销售一空,3只产品募集额度约达85亿元。类似的是,中邮理财首只产品开售仅一小时销量就突破20亿元,2只产品共50亿元的额度均提前完成募集。
从产品类型来看,约950亿规模的48只养老理财中,较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据主导,共36只,规模超850亿元;而混合类产品数量也在增加,12只产品规模接近100亿元。
收益稳健,运作趋于灵活
养老理财作为目前颇受市场看好的养老金融新品种,通过今年以来持续运作,一些新的特点正在显现:
一是业绩基准高于多数理财,平滑基金机制熨平波动收益稳健;
二是涵盖封闭、开放式产品,运作模式更加灵活,结合“已老”和“未老”客群特色及差异化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供给;
三是5年—10年或更长的投资期限,1元起的极低投资门槛及认购、管理费率优惠,凸显长期性和普惠性;
四是代销渠道进一步扩宽,客户认购积极性强。
收益率来看,养老理财目前的业绩比较基准分布在4%—10%区间,大多数产品聚集在5.8%—8%之间,业绩比较基准普遍高于市面上大多数理财。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理财网统计了已披露净值变化的34只产品,目前累计收益率最高的是光大理财发行的产品,已超4%;而其余产品净值均超过1,在此前快速下跌的行情中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凸显其产品的稳健性。
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12月发行的首批4只产品,正式运作至今的近10个月,这些产品的最新累计净值在1.0192至1.375之间,即收益率在1.92%至3.75%之间,光大理财首款产品净值水平最高,而招银理财的首款产品在4只产品中排名靠后。
收益平滑基金机制,是养老理财风险保障的核心内容,此外,风险准备金、减值准备等,可进一步增强产品的风险抵御能力。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收益平滑基金能够熨平收益波动,使得产品收益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降低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已有一些养老理财产品正在发挥平滑基金机制的作用。根据贝莱德建信理财发布的“贝安心 2032 养老理财产品1期”产品2022年二季度投资管理报告,该产品自5月10日成立以来,共提取了227.3万元平滑基金,占资产6月末资产净值比例为1.4%。
从产品运作模式来看,虽然目前大部分养老理财产品是封闭型产品,但已有多家机构开始发布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其中,建信理财和光大理财均在今年1月各自发行了一只开放式产品;8月,招银理财也发布一款同类产品,且为混合类产品。开放式产品的资金规模不固定,且存续期往往比封闭式产品的时间更长。
同时,投资期限也更加多样,长期限特性突出,已出现10年期封闭式、最小持有期等期限安排,如贝莱德建信所发行的首款产品封闭期达10年。长期限产品更符合客户长期养老需求及生命周期特点,同时这意味着在资产投向上,可以积极围绕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领域做配置,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稳定资本。
就产品投资类型而言,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新发产品中的混合类产品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光大理财发行混合类产品10只,招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各发行1只,混合类产品数占养老理财产品总数的比例达到四分之一,规模近100亿元占比约一成。不同于固收类产品投资固收类资产达80%以上,混合类产品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通常超过20%。
普惠性凸显,客户认购积极性高
养老理财在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中被寄予厚望,还在于产品的“低门槛、低费率”的普惠性。
首先,投资门槛方面,以9家机构大部分理财产品1元起购、1元递增,相较于保险公司的大多数养老保险产品,乃至近期国民养老保险推出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起投门槛显得极低,未来待全面放开后有利于将优质养老理财产品下沉至县域、城乡。
另外,从理财费率结构来看,多数理财产品基本仅收取管理费和托管费,大部分产品不收取认购费和销售服务费。甚至多家机构近期还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在已经十分低廉的固定管理费上进一步实行费率优惠,取消管理费或减免托管费。
例如,近期发行产品的交银理财不收取固定管理费,仅收取0.01%/年的托管费;中银理财在发布三款产品后不久,将固定管理费率由0.05%下调至0.00%,仅收取0.015%/年的托管费。
中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发挥养老理财产品普惠性,‘0费率’现象较为普遍,这样更好地服务了广大群众养老需要,充分让利投资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来养老理财的代销渠道也进一步拓宽,除了依托母行代销渠道,不少理财公司的养老理财进一步拓展至其他银行,往往在一家大行中可购买到多家平台发布的养老理财,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并进一步增强客户的认购积极性。
券商中国记者从中银理财获悉,该公司养老理财产品推出后,受到投资者认可,表现出了较高的购买热情。投资者以40岁及以上客户为主,从客户城市分布看,排名前5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销售渠道方面反馈,养老产品引发了强烈的市场反响,很多尚未纳入试点的城市,都希望进一步扩大养老理财试点范围。
业内呼吁:加快制度及运作模式创新
由于养老理财试点至今仅满一周年,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仍处于平稳起步阶段,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亦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创新,并建议相关理财机构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及机构间的合作。
今年8月,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活动中提出对我国养老金多支柱建设的一些建议。她认为,可以直接把第二支柱的养老金转移到第三支柱的个人账户,从而投资到监管认可的资管产品中,既可以提高资金效率,也避免了跨账户转换损失。
另外,在配套政策方面,潘东提出了个人养老制度设计上的思考:如遗产税与房产税的统筹思考、养老账户的风险隔离、破产隔离保护机制,以及账户的弹性缴费机制,因为这都有利于帮助养老人群主动增加养老账户的资金。
具体到未来养老理财资产配置、产品运作和投研方面,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此前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产品供给方面还有待改进,为更好地匹配不同客群的风险偏好及资产配置需求,有必要设置细分子系列,并在稳健投资基础上,推进养老理财产品多资产、多策略探索。
在优化产品流动性体验方面,王一峰认为,养老理财产品通常期限较长,有必要通过现金分红、柔性赎回安排等方式,如过往养老理财产品曾有过类似企业年金模式的份额分红设计,此种模式可供借鉴,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流动性需求。
在针对理财公司相对薄弱的投研能力,王一峰认为,理财子公司可与基金公司合作,借助“外脑”博取收益增强,这是“1+1>2”的选择。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深化发展、银行理财增配权益资产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银行养老理财与公募基金等专业资管机构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