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一则涉及乐视控股的裁判文书。
文书显示,2015年,台州九盛盛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与乐视虚拟现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控股签订协议。九盛投资向乐视虚拟现实(下称“乐视VR”)增资6000万元,获得12%股份。
但此后,九盛投资支付了6000万元增资款,乐视VR却迟迟未完成工商变更。“钱给了,股份却没拿到”在现实中上演。
事涉7年前投资纠纷
2016年前后,国内VR产业迎来投资热潮,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进军VR领域。乐视VR公司即成立于2015年9月。
2015年11月,九盛投资与乐视VR、乐视控股签订《增资协议》。各方按照乐视VR投前4.38亿元的估值进行计算,九盛投资支付增资款6000万元,获得增资后乐视VR12%股权。
裁判文书中公布的细节显示,造成该笔投资未成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乐视VR估值上涨过快。
九盛投资表示,在其履行付款义务时,乐视VR因融到其他投资,要求九盛投资以新的估值计算投资款,并拖延、拒绝提交应交付给银行的手续材料,导致银行不能及时将款项划拨至乐视VR账户,致使后续款项未能按时付款。
即便如此,在已签订协议的情况下,九盛投资并未放弃对乐视VR的增资。
九盛投资称,为促进该笔交易成交,在并未违约的情况下,其向乐视VR支付了600万元作为违约金,并催促乐视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文书显示,从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6月1日,九盛投资分4次向乐视VR账户转入6000万元增资款及600万元违约金。但乐视VR的工商变更一直未能办理。
从公开报道来看,乐视VR获得的唯一一笔外部融资发生于2016年。
2016年6月,多家媒体报道,乐视VR正在进行一轮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投后估值超过30亿元。传闻中的投资方为深圳鑫根基金。
从工商信息来看,乐视VR的母公司乐视创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在2016年11月4日完成了工商变更。新增股东的确为深圳鑫根基金,其持股比例为12.5%,与传闻内容基本一致。
就双方诉讼事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公开渠道多次联系乐视VR,但未能取得联系。裁判文书也显示,乐视VR、乐视控股经法院传唤未到庭应诉,法院依法缺席判决。
用户未达1000万,被判回购股份
九盛投资此次诉讼请求包括要求乐视VR支付律师费,要求乐视控股按照6000万元价格回购其持有的乐视VR12%股权。
九盛投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乐视VR的产品销量未达双方约定数量。
根据双方《增资协议》中的约定,乐视VR虚拟现实产品面市发售后,截至2018年财务年度结束之日,累计用户量应达到1000万人。如未达到,投资人可要求大股东按原价回购本次认购的股权或双方另行协商补偿。
乐视在2015年年底发布了首款VR头盔产品乐视Cool1.2016年又相继推出了多款VR硬件产品。但由于VR消费端市场并未如愿火爆,这些产品并未在市场掀起太大水花。
法院认为,考虑到目前乐视VR产品均已下架,乐视VR亦未到庭提交2018年度用户量情况,故法院对于九盛投资主张的乐视VR用户量未达到双方约定标准的主张予以采信。
法院判决乐视控股在判决生效10日内,向九盛投资支付股权回购款6000万元,乐视VR向九盛投资支付律师费30万元。
乐视VR业务早已停摆
虽然九盛投资在一审中胜诉,但债务缠身的乐视控股,恐怕很难支付这笔回购款。至于乐视VR业务,早在2017年5月后,就已逐步停摆。
2017年5月,部分媒体报道乐视VR团队解散,乐视退出VR行业的消息。
2017年5月23日,乐视VR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称,媒体报道不实。声明称,基于VR消费端市场前景不明朗,根据乐视生态战略第二阶段的任务目标,公司对VR业务进行了战略转型。相关业务、人员、产品均转入公司其他体系,提升经营效率。
声明中虽然提到,公司将通过乐视视频VR频道、乐视VR产品和乐视界APP继续提供VR服务,但随着此后乐视危机持续发酵,乐视VR业务逐渐停摆,目前这些渠道均已无相关VR服务。
这份声明也成了乐视VR官方微博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条微博。
企查查信息显示,乐视虚拟现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目前存在多条风险信息。公司已于2021年2月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原因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仍未履行相关义务。
乐视直播30天带货2万元
目前,乐视旗下尚在运营的业务主要包括乐视视频、乐视商城。其收入来源主要系影视作品的版权收入(主要是《甄嬛传》)、物业出租收入以及部分硬件产品的销售等。
今年7月,“乐视400名员工过上神仙日子”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乐视方也对此回应称,目前主要靠运营和版权收入养活员工。
7月份以来,乐视还开始大力推进直播带货业务。直播带货的产品主要包括其新推出的乐视新款手机、电视机等。
不过,乐视的直播带货成绩并不理想。乐视视频官方微博此前在微博自爆,其30天直播14场,仅带货2万元。
9月15日,乐视直播带货单场GMV(商品交易总额)才首次突破1万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