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东吴证券吴劲草分享医美主题核心观点,认为医美作为颜值经济,成长的核心逻辑包括渗透率提升、正规化提升、轻医美、国产化。2019年我国医美渗透率为3.6%,相比海外渗透率还有五倍以上的提升空间,2020年我国对医美持反对态度的人占比仅为7.9%,对医美接纳程度正逐步提升,预计出生于1990年及以后的新世代医美消费者,将在未来逐步提升其医美投入,消费者不会达成某个程度就结束,而是会不断迭代,消费需求将持续释放。
东吴证券吴劲草主要观点如下:
医美作为颜值经济,成长的核心逻辑包括渗透率提升、正规化提升、轻医美、国产化。
渗透率提升阶段,是市场想象空间最大的阶段,也是成长性最强的阶段。Frost &
Sullivan统计显示,2009-2019年我国医美渗透率不断提升,从0.1%提升至3.6%,但仍较世界主要国家有较大差距。对比美国、韩国和日本,他们的渗透率分别在16.6%、20.5%和11%。中国的渗透率应该还有五倍以上的提升空间。
从城市分布看,我国医美消费在各线城市渗透率相差较大,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头部医疗机构、医生集聚,且医美消费水平及接受度更高,医美消费渗透率甚至接近韩国、美国等发达地区水平。而在低线城市渗透率相对较低,三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低于平均水平,未来随着低线城市医美机构的规范及消费者认知的成熟,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推动医美消费规模的扩大。
从人群分布看,我国医疗美容消费仍处于导入期,消费人群总体较为年轻。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接近40%,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超过70%。
由于医疗美容消费可伴随女性一生,年轻时一般消费单价相对较低的双眼皮手术或通过注射玻尿酸进行面部轮廓调整等;40岁以上则通过医美缓解面部衰老,并逐步保持稳定投入。因此,预计出生于1990年及以后的新世代医美消费者,将在未来逐步提升其医美投入,医美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充也将为医美消费注入长期驱动力。随着年轻人逐渐具备消费能力,医美正在不断年轻化,消费场景也从非常规走向了常规。医美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变美,而是为了变得比别人美,因此消费者不会达成某个程度就结束,而是会不断迭代,消费需求将持续释放。
渗透率提升阶段,鱼龙混杂程度最高。
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数据,2019年正规肉毒素和玻尿酸市场占比仅30%,水货市场占比较高。从医美经营机构看,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在全部9万+的医美机构中,合法机构仅1.3万家,合法占比仅14%。在合法医美机构之中,还有2000+家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因此合法合规医美机构预计仅不到1.1万家,合法合规经营的医美机构占比仅12%。
《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市面上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只有33.3%,在非法医美场所中90%以上的医疗美容设备都是假货。
当下,我国医美产品水货市场占比较高,大量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现象严重。促进正规机构和上游厂商发展,加大打击非正规现象迫在眉睫。医美整治打击渠道其实有利于上游企业。现在医美整体的渗透过程,假货水货较多,未来它们将被正规产品取代。医美的合规化、规范化必然是长期趋势。同时,非手术类的轻医美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预计2021年手术/非手术占比分别为57%/43%。
纵观整个医美产业链,上游原料、耗材和器械商技术及资质壁垒较高,盈利能力最强,尤其是药品耗材厂商的毛利率高达70%-95%。
中游医美机构规范性和盈利水平参差不齐,头部效应明显。下游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医美垂直APP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机构的获客成本,但是目前竞争较为激烈且面临综合APP的竞争。未来,例如玻尿酸、水光针、胶原蛋白、肉毒素等核心上游产品,国产化趋势将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