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称,短期来看,随着关节集采落地执行,明年开始龙头公司有望重回稳健增长趋势。创伤、脊柱集采短期可能对部分企业业绩带来一定影响,后续也有望迎来业绩拐点。中长期来看,市场份额有望向综合能力强、产品线完整的国产龙头集中,随着老龄化趋势带来的需求量增长,降价带来的市场渗透率提升,行业有望恢复稳健增长状态。建议关注:威高骨科(688161.SH)、三友医疗(688085.SH)、爱康医疗(01789)、春立医疗(01858)、大博医疗(002901.SZ)、迈瑞医疗(300760.SZ)等。
事件:2022年9月27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国家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拟中选结果。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价格降幅符合预期,国产份额有望提升。
1)
国家脊柱集采覆盖14个产品系统,拟中选企业152家,拟中选产品中标价相比原终端价平均降幅8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价格降幅符合预期;
2) 报价多集中在略低于最高有效申报价的40%的位置,新增的规则三起到稳定价格预期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厂商理性报价;
3) 史赛克等部分进口厂商未中选,国产龙头中标情况较好,预计国产份额有望显著提升;
4) 短期来看,可能会对部分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率带来一定影响,但集采落地后国产份额有望提升。长期来看,需求驱动下收入业绩将重新回到稳健增长趋势。
骨科三大品类集采已全面覆盖。
2021年9月,国家关节集采结果公布,平均降价82%;2022年3月,继2021年7月河南联盟创伤集采后,京津冀联盟创伤集采结果公布,平均降价83.48%,创伤集采基本覆盖全国;2022年9月,国家脊柱类耗材带量采购结果公布,平均降价84%。至此,三大骨科品类集采已全面落地。
业绩影响:短期影响可能有所分化,集采落地后企业经营业绩有望迎来拐点。
从三大品类的集采执行顺序来看,关节早于创伤早于脊柱,预计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也是类似顺序。关节行业2023年起有望进入价格稳定、需求稳步增长的新发展阶段。脊柱集采落地后,不确定性因素出清,参考此前关节集采经验,预计短期业绩影响可能有所分化,主要由于不同厂商出厂价、中标情况、渠道库存等可能存在差异。集采执行后的价格变化预计将对部分公司收入业绩带来一定影响,但此后将重回稳健增长趋势。
格局变化:部分进口厂商未中选,国产龙头份额有望提升。
史赛克、捷迈邦美等部分进口厂商报价较高,未能中选,美敦力、强生在部分品类按照规则三中标,将释放部分标内报量份额。参考此前关节国采落地执行情况,集采有望促进国产替代率和行业集中度提升。1)国产化率有望提升:今年上半年关节集采在各省陆续落地执行,从渠道和终端初步反馈来看,国产品牌市占率有提升趋势。一方面部分外资品牌降幅较高,经销商拿货意愿降低。另一方面,部分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利润率受到影响,对国内市场的重视度有所下降。2)行业集中度和国产龙头的市占率有望提升:集采后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龙头企业在生产制造、渠道物流、销售推广、研发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中小企业不具有规模优势,品规不全,医院采购过程中或倾向产品线齐全的龙头公司,行业份额有望向头部公司集中,叠加进口份额可能有所下降,利好国产龙头。
经验借鉴:规则设计进一步优化,为后续集采提供经验,有利于引导企业理性报价。本次国家脊柱集采中选规则如下:
1) 规则一:A、B竞价单元内,按照竞价比价价格从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企业。入围企业数量上限与关节国家集采接近。
2) 规则二:同一产品系统类别内,若A组产品未能拟中选,但价格比B组最高拟中选价格更低,则A组该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3) 规则三:未按照规则一和规则二中选的企业,若价格≤最高有效申报价的40%,则获得拟中选资格。
通过规则二或三中标的企业获得的协议采购量为报量的50%,而通过规则一中选可获得报量的80-100%(价格越低获得的报量比例越高),通过这一量价关系的规则设计,能够在稳定企业预期的同时保证有效竞争,形成合理降幅。这一规则设计有望为后续集采提供经验,有利于稳定集采价格预期,引导企业理性报价。
风险提示:疫情进展超出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