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国石化(600028.SH)宣布,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本土化。东北证券指出,碳纤维行业是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行业,随着产能以及成本的优化,我国碳纤维需求将飞速扩张,预计2022年我国碳纤维需求有望达7.7万吨。相关概念股:上海石化(600688.SH)、中材科技(002080.SZ)、光威复材(300699.SZ)、国恩股份(002768.SZ)、精功科技(002006.SZ)。
该产线计划于2024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2.4万吨/年原丝、 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中国石化表示,48K大丝束最大优势在于,相同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以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据悉,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这种“新材料之王”应用场景广泛,如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实现突破,但是由于小丝束碳纤维成本高,影响了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
碳纤维国产化使得碳纤维在新能源等下游市场应用逐渐爆发,
随着碳纤维应用率的不断提升,相关行业将迎来长跨度的高景气阶段,有力助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碳纤维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目前各企业已宣布的投资扩产计划,若所有建设项目可以顺利投产落地,“十四五”末期,中国新增碳纤维产能将达 21
万吨以上,其中新增大丝束碳纤维产能达 17.6 万吨,中国大丝束产能扩张时代将随之开启。
据广州赛奥统计,2020 年中国大丝束产能仅 0.83
万吨,结合“十四五”期间所有大丝束项目顺利投产落地的新增产能,2025年国内大丝束产能有望达18.4万吨,则2020年至2025年大丝束产能复合增速为85.9%。
另据《2021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碳纤维全球需求为11.8万吨,同比增长10.4%,预计2030年全球需求量将达40万吨。
东北证券近日研报指出,碳纤维行业是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行业,随着产能以及成本的优化,我国碳纤维需求将飞速扩张,预计2022年我国碳纤维需求有望达7.7万吨。而随着碳纤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碳碳热场、压力容器、航空航天新兴领域有望迅速扩容。
光大证券表示,我国碳纤维工业起步早,21世纪以来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碳纤维之都,全产业链布局完善,国资委企业碳纤维产业链布局完整,企业协同效应强,政策扶持叠加市场机遇,建议关注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全面布局碳纤维产业链。
相关概念股:
上海石化(600688.SH):是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2021年1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达35亿元。
中材科技(002080.SZ):产品集中于碳纤维应用领域,包括风电叶片、高压储氢瓶以及部分航空航天配套产品。
光威复材(300699.SZ):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并实施了碳纤维的产业化,产品在航空、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国恩股份(002768.SZ):复合材料板块已成功开发新型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编热固、热塑型拉挤产品,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风电领域。
精功科技(002006.SZ):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医疗器材以及建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