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没有症状的居家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财经
2022
12/08
18:31
亚设网
分享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会上指出,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部分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感染者居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这里面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卫生免疫司司长夏刚提到,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他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各地迅速行动,制定具体的落实举措,精准划定高风险区,优化核酸检测,调整隔离方式,按规定取消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取消健康码和行程码等等。

要按照国家防控措施,科学精准抓好落实。畅通“接诉即办”渠道,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第一时间回应解决。

要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摸底,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服务。

在此也提示大家,优化措施后,仍然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将继续围绕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请各位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进一步优化措施中特别强调对重点人群的救治,强调要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救治,各级医疗机构在为重点人群提供分级分类健康服务中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都特别关注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分级分类管理工作,在优化措施中,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我们知道,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传播,但是随着病毒变异,可以说在临床特征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重症比例是比较少的。因此为了统筹做好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利用,重点是要做好新冠感染者重症和有重症风险因素这部分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和管理,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者进行分级分类救治。

第一,对于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这部分人,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今天我们也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对居家照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方面,感染者居家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这里面特别要强调的是没有症状的就不需要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有症状的,比如说发烧、咳嗽等,做好对症治疗,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者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形式,由医生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也特别要求,因为大部分感染者可以居家进行隔离治疗,我们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公开咨询电话,同时对于独居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孕产妇特别是血液透析的特殊人群建立台账,做好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医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进行线上服务,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也可以提供上门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同时我们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备齐常用药品以及抗原检测试剂,能够满足居家治疗人员健康监测和用药的需求。

第二,重症或者有重症风险的这部分患者要收治到定点医院,为了确保重症或有重症风险这部分患者的救治,我们要求要选择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同时配足配强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团队还要做到多学科,因为既要保证新冠肺炎的治疗,更要保证基础性疾病的治疗,所以对定点医院我们要求要提升医疗救治的能力,保证患者的救治。

第三,还有一部分患者,他本身有基础性疾病或者是以其他疾病为主,到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就诊,而在就诊过程当中,有可能检测以后是新冠阳性,对于这部分人,我们都已经要求综合医院还有专科医院,无论是在门诊、急诊还是在住院区域,都要设立缓冲区,这样能够保证这部分的患者得到救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的需求。

在这里我们也特别强调,在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比较多,包括流感等,很多都有发热症状。所以我们要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必须“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同时要公开电话、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够就近到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同时也要求发热门诊要扩大接诊空间,配齐医护力量、提升接诊能力,不能够随意关停,保证诊疗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优化措施明确了要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核酸检测频次,想请问关于这一点具体的一些措施和要求是什么样的?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贺青华:

感谢您的提问。进一步优化措施要求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强调核酸检测要聚焦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和人员,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缩小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

一是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二是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四是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此外,还要求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按照二十条优化措施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商超、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人员。谢谢。

总台央视新闻新媒体记者:

80岁以上老年人很多都行动不便,患有多种慢性病,一般极少会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为什么他们还需要接种疫苗?另外,对于高龄老人特别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为接种时会提供哪些服务和便利?

卫生免疫司司长 夏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当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苗接种在预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后极易发展成为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接种新冠疫苗获益最大。我国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员,长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亲属陪伴或者亲属走访过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导致发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还是有必要接种疫苗。

同时,考虑到这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的接种疫苗,我们延续了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措施。同时,也提出各地可以选派诊疗和接种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建接种小分队,携带接种后观察期间所需要的常用设备和药品,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让这些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以完成疫苗接种。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新措施发布之后,如何统筹日常诊疗和新冠患者的救治,如何既做好新冠患者的救治又不影响日常诊疗的秩序,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群众的就医需求?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知道,看病就医是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统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在这个领域,应该说我们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和统筹。我们已经指导各地强化医疗救治床位准备,扩增救治资源,特别是制定了分级分类诊疗策略、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对患者实施分级和分类救治,尽最大可能不影响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

第二,科学精准做好医疗机构疫情防控。不能对发生疫情风险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一封了之,特别是像发热门诊、急诊、手术室,还包括透析部门、重症监护室等等这些重要的诊疗科室是不能关停的,切实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对确有风险需要进行处理的区域,也要做到快封快解,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第三,要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工作。我们要求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的一些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发热门诊联系电话、地址等等,都要能够方便公众,让老百姓能够了解相关信息。

第四,要求建立台账式管理。要求基层社区对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孕产妇、定期血液透析等特殊人群实行台账式管理,保障好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能够畅通就医绿色渠道,做好服务衔接。

同时,我们还要求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能够以任何原因推诿或拒诊,同时也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作用,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让120能够打得通、送得到,能够保证服务到位。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新的优化措施明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可以居家隔离了。有的群众一听说身边有阳性感染者就会比较恐惧,还有一些家庭有老人和婴幼儿,担心这样会增加感染风险,请问专家对此怎么看?这是否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风险是否可控?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所以重症病例非常少,我们可以有效控制重症风险,降低病死率。另外一方面,新冠病毒致病力下降,所以平时大家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它,不必要紧张甚至恐惧。当然,我们采取的优化措施,居家隔离和观察治疗不是放开,而是为了更精准有效地分层救治,一方面预防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另外一方面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我们也有一系列的办法来防止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同时使那些需要治疗的人群、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诊和治疗。

在这方面,对居家隔离人员强调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内的成员尽可能少接触,如果接触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我们强调的几点:一是居住的房间要每天通风,良好的通风对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性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卫生间、浴室,如果单用最好,每天也要消毒,如果共用的话,一定要错开时间,用后也要进行很好的消毒,避免造成家庭内传播。三是做好手卫生、做好环境消毒,包括在做饭、用餐等过程中,要注意好手卫生。四是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拿一个纸巾盖住,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避免喷溅导致后续潜在的气溶胶传播风险。五是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再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个人物品不要混用,和家里人尽可能分开,因为物品本身也有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的风险。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记者:

最新的优化措施要求我们科学精准划定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那是否意味着,以后检出“混管阳性”的单元以及楼栋也不再需要封控了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当发现“混管阳性”以后,相关部门会尽快通知到混检人员,让他落实就地隔离措施,同时也会尽快安排人员去上门采样复核。所以跟混检阳性人员同楼栋、同单元的人员不需要实施临时封控。

当复核结果都是阴性以后,混检人员马上解除隔离措施,但如果上门复核出现是阳性,这时候要及时落实管控措施,要根据现场流调和风险研判结果及时管控密接,划定风险区域,做好相关的疫情处置工作。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以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请问这个特殊场所还包括哪些?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另外,跨区域流动人员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也不再开展落地检,请问这样的考虑是什么?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贺青华:

谢谢您的提问。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但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重点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尤其是住在养老院、福利院这些场所的人员,还有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这类场所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因此对进入这些特殊场所的外来人员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一般场所的人员,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区域流动人员,均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也不需要开展落地检,但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减少聚集和人际接触。新10条措施还提出,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以由当地自行确定一些防控措施,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疫情形势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在20条措施里面提到,对一些重点企业防控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新10条是对20条措施的进一步延续和更新。刚才您提到对于不再跨地区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查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这都是基于这三年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的经验和信心。谢谢。

健康报记者:

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老年人接种疫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也多次呼吁,但是老年人整体的疫苗接种率还是偏低,想请问一下我们是否了解老年人接种疫苗有哪些顾虑?我们有哪些措施去打消这些顾虑,促进老年人疫苗的接种?谢谢。

卫生免疫司司长 夏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也关注到,目前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接种疫苗。我们对相关情况也进行了调研和了解,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顾虑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不敢打,老年人基础疾病比较多,健康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担心接种新冠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第二类是认为没必要打,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活动范围不大,感染风险比较小,认为自己没必要接种疫苗。第三类是客观上存在困难,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者交通不便,可能出行确实存在困难。

据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老年人,8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来讲,感染新冠肺炎以后重症的风险分别是5倍、7倍、9倍,死亡的风险分别是90倍、220倍和570倍。80以上的老年人,如果1剂疫苗都不接种,他的死亡风险大概是14.7%;如果接种了1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了7.16%;如果接种了3剂疫苗,死亡风险就降到1.5%。与没有接种疫苗相比,接种3剂疫苗,死亡风险下降了9.3倍。

对于促进老年人接种,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针对不敢打的情况,我们要求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时,要认真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做好医疗保障,配备急救设备,加强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关注老年人身体状况。针对认为没必要打的情况,我们要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大力宣传疫苗接种的必要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动员老年人接种。针对客观存在的出行困难等情况,我们要求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细化各种便民措施,打通老年人接种的“最后一百米”,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温度。在这里,我也希望老年人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为自己的健康护航。谢谢。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我们都知道,医务人员一直是在抗疫第一线,如果他们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居家治疗还是继续上岗工作?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也特别谢谢您对我们医务人员的关心。昨天在刚刚公布的“新十条”当中特别提出要对感染者进行科学分类的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可以选择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也可以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的方式。医务人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由于岗位的特殊,每天会接诊大量的患者,因此面临的感染风险最高,工作也非常繁重,可以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也应当遵循“新十条”有关的要求。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我们对医疗机构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首先,要加强对重点区域也就是职业暴露风险比较高的区域的管理,像发热门诊、急诊、病房包括门诊,要优化相关工作流程,配足医护人员力量,医务人员要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科学穿戴防护用品,努力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来保障执业安全。同时,医疗机构也要加强医疗资源的调度和准备,来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第二,我们多次要求要落实好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各项措施,做好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健康监测,特别是要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临床救治工作,动态优化和调整医务人员编组、医疗力量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能够确保医务人员的力量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不至于由于医务人员大量的职业暴露造成感染以后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第三,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一个是人流量大,另外一个是脆弱人群也非常多。因此按照“新十条”的要求,进入到医疗机构要查验48小时核酸结果。我们要求患者也要尽可能的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或者是抗原检测,就诊的患者及陪同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好口罩。但同时我们也要求,一旦有急危重症,即便是没有核酸证明,也是以救治为先,同时做好科学防护,来保证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谢谢。

中国网记者:

进一步优化措施明确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请问群众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专家有哪些建议?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密切接触者选择居家隔离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最好有独立的房间,并且有良好的通风;如果共用卫生间,要做到很好的消毒处理;居家人群如果独立居家的话,他的生活方面要能够自理;居家人群一定能做到足不出户,拒绝各种探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建议密切接触人群可以居家隔离。

我们强调在居家隔离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婴幼儿等,这时我们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造成潜在的传播风险,要规范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同时,每天要进行抗原检测,一旦出现阳性,及时上报。同时,阳性以后做好自我监测。阴性的时候也要做好每天的自我症状监测,包括有没有发热、有没有咳嗽气短的表现,如果出现这些表现,也要及时上报社区。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员,在居家观察的时候,有特殊的需求,包括用药、治疗等等,一定要及时向社区报备,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要及时就医就诊。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目前只要检测出1例阳性,就要封控整个楼栋,请问封控的条件是什么?另外,单元楼栋的容积率不同,一个单元住户多的可能有几百户,请问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还有就是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请问“快解”的时限是几天?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对于仅仅检出1例的情形,如果说在他的工作地、居住地、活动地传播风险比较低,而且及时把密接进行管控以后,经过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这时候是可以不划定高风险区的。对于您刚才提到的住户比较多,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楼栋可能有上百户的情形,根据流调和风险研判的情况,根据新十条,可以仅仅判定这种暴露风险比较高的楼层或者住户,尽量减少疫情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对于划定了高风险区以后,如果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检出,就可以及时解封,尽量避免长期的封控。新十条也提到了,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轻症甚至密接都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因此,社区里封控的很可能有这样一些人群,对于划了风险区以后实行封控的高风险区检出的新增感染者,如果是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的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或者是密接人员,经过研判以后,没有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这种情况下,即使检出阳性也不影响整个高风险区解封的时间,也仍然是连续5天没有新增就可以解封。谢谢。

澳门月刊记者:

养老院、福利院等是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场所,一旦有人感染,易发生聚集性疫情。老年人又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请问养老院、福利院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怎么办?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正像您所说的那样,老年人和儿童是疫情防控过程当中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而老年人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所以当社会面出现疫情传播,养老院、福利院等这些机构就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影响。在我们颁布的“新十条”中也特别提出,进入养老院、福利院这些机构,仍需要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包括健康码,这样就能够大大降低将病毒带入到这些机构的风险。对于养老院等特殊机构,我们要求:

第一,对于养老院、福利院平时就要做到很多预防性措施的落实。比如说环境通风、环境卫生,要提醒和协助老年人,包括福利院里面的儿童要做好手卫生,特别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规范的戴口罩等,尽可能把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人员也不要相互聚集和相互串门,相对减少这样的人群聚集和相互流动,做好新冠肺炎的一系列预防工作。

第二,一旦养老院内发生感染,我们也要求养老机构这些特殊机构做好相关的预案,比如一旦发生感染,要科学进行分区管理,所谓分区就是把感染的老人和未感染的老人能够分别安置,同时工作人员也相对固定,避免影响更多的人员。很多养老机构也都内设了医务室,同时也有一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有相应的联系,所以对于感染的老人也要进行评估,比如说症状比较轻、没有症状,就要安置在养老机构内进行观察和对症治疗。如果有病情比较重的,或者有的是基础性疾病加重,就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进行救治。在养老机构就地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医务室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派驻医务人员进行驻点的专业医疗服务工作,必要的时候还要求在大型集中化的养老机构要派驻一些急救车辆,能够保证有病情加重的感染老人能够及时转运到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还要强调的就是,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请问当个人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什么情况可以选择自己居家观察?在出现了怎样的症状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就诊?谢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 王贵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居家观察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有独立的房间,如果只有一个房间,家里又有卧床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就不适合居家。再一点很重要的是,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都是可以居家的,只有一少部分有严重基础病的或者可能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

当然,居家以后强调是居家观察和治疗,一方面要定期测体温,观察自己的各种症状,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这些症状的话,可以对症用一些药,可以自己购一些药在家里放着,但是我们强调不要囤药,不要大量的购买,有一般的镇痛药,一些中药,像治疗感冒的一些药就可以,按照说明书来使用,也可以咨询社区医生或者通过互联网咨询医生来合理使用。

这里要强调一下,镇痛药有很多药名不一样,但成份一样,不要混在一起服用,只用一种即可。如果用多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很多处方药有非处方药,它含有酰胺基酚,吃多了以后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大家用药的时候不要用太多。同时,抗菌药物,我们强调要合理使用,不能滥用,一定在医生指导之下使用,因为抗菌药不合理使用也容易出现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的风险等。

再有一点,有基础病的人群,基础病的用药也需要保证,很多基础病的老人居家的时候也要进行用药,不要断药。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我们建议到社区,跟社区医生联系,如果病情非常重的话,直接就可以联系120到医院进行诊治。一是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二是经过药物治疗以后仍然持续发烧,超过38.5℃,超过3天以上就到医院。三是原有的基础病加重了,用药也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药也控制不住,或者出现心前区疼痛这些急症危重风险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四是儿童、小孩出现嗜睡、呕吐、腹泻、拒食等等,治疗以后不缓解的,超过两天以上的也要到医院。五是孕产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或者胎动异常这样的情况,也要到医院救治。

总之,居家隔离观察的时候,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护,同时有问题随时联系社区医生,必要时到医院进行救治,避免病情加重。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关注到之前一些地方存在着采取“硬隔离”措施这样的现象,比如用铁皮封门等等,群众对此意见也很大。想请问进一步优化措施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要求?谢谢。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 贺青华:

谢谢您的提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隔离”措施,本次优化的新十条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要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通道的畅通。采取“硬隔离”、一封了之的做法不是精准防控,而是懒政怠政、置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要坚决制止。对于确定需要封控的区域,封控区的党委政府一定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到位,对隔离人员要用心用情、关心关爱,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封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的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一旦发现有精神卫生方面问题的人员要及时转诊。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引导,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谢谢。

主持人 米锋:

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个问题。

香港紫荆杂志社记者:

对于养老院、疗养院等老年人比较集中的机构和场所,在疫苗接种方面将提供哪些便利措施?谢谢。

卫生免疫司司长 夏刚: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养老院、疗养院是老年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们疫苗接种服务的重点场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老年人养老院、干休所、疗养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人健身娱乐场所等重点场所的老年人接种工作。前期,各地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重点场所采取了多种措施,有序推进老年人接种工作,包括设立临时接种点、使用流动接种车、开设老年人接种专场和开通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等。

下一步,我们将延续这些好的做法,将及时总结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各项便民措施,最大限度的为老年人的接种工作提供便利。谢谢。

主持人 米锋:

谢谢,最后一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检测,这里的“高风险岗位”具体指哪些岗位?“有关规定”又具体指哪些规定?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您的提问。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明确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重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风险极高的,指的是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要求他们在作业期间闭环管理,每天进行核酸检测;第二类是指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超工作人员、快递、外卖等一些从业环境人员比较密集、接触人员比较频繁、流动性比较强的从业人员,对于这类人员,我们也要做好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这就是对高风险从业人员的一些定义和防控要求。谢谢。

主持人 米锋: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为我们介绍了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有关情况,后续我们还将继续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编选自“中国网”;智通财经编辑:刘家殷。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