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从刚公布的会议报道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节点非常关键,意义十分重大,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经济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央对目前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保持极其清醒的认识,世界经济艰难复杂,中国要更强力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尤其是强调内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核心支撑作用。推动新能源车等重点领域发展。
1、明年世界经济向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12月2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全球年会上表示,世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三年的疫情冲击使食品和能源等各种物资的价格大幅上涨,并导致各国财政政策收紧。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放缓。IMF预测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7%,但实际增长率有25%的概率会低于2%。2023年,预计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国家将陷入经济衰退。
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的冲击而显著放缓,包括通货膨胀快速上升、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俄乌冲突、部分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以及持续的全球供给侧瓶颈等。今年全球经济预计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4%,发展中经济体增长3.7%。展望明年,IFF报告预计,2023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和金融状况继续趋紧的情况下,全球复苏将保持疲软,预计增长2.8%,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2%,发展中经济体增长3.9%。
世行最新的综合研究报告《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显示,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经济衰退。预测印度增长6.9%、俄罗斯为负增长-4.5%,日本增长为1.2%;2022年11月22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经济前景继续恶化,美国增长0.5%、欧元区增长0.5%、英国增长0.4%,预计未来一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至2.2%。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过去5年的发展,为未来中国继续引领世界发展制定明确工作要求,也确保中国经济在走出疫情影响后的加速回升。
2、美联储加息风险大
美联储日前将利率再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次加息决定标志着美联储在连续四次加息0.75个百分点后加息幅度有所回落,基准联邦基金利率至此已升至4.25%-4.5%的区间,达到15年高点。
2022年以来,美联储为了遏制处于近40年来历史高位的通胀,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最快步伐将联邦基金利率从近零水准一路大幅上调。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如果更广泛的金融条件没有“反映出我们为降低通胀而实施的政策约束”,那么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将利率提高到更高水平。美联储新版经济预测报告显示,大多数美联储官员都计划在2023年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5.5%的峰值水平,并将保持这个高利率水平直到2024年某个时候。在今年9月份时,他们曾预计到明年年底把利率提高到4.6%左右。
美联储加息的直接后果就是全球经济陷入衰退,而明年中国经济明确要加速发展,这也是中国逆全球下行压力的独立发展之路。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逆势而上的方针预计增速在5%左右
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对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放在稳增长上,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预计2023年政策将围绕这一主线密集推出,呈典型的稳增长取向。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是“房住不炒”及“三去一降一补”;2017年主题词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和”
破、立、降”;2020年主题词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和“强化反垄断”。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及“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去年的相应表述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这里的变化在于:第一,往年强调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而这次更加强调扩大内需战略;第二,去年讲“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其中“稳就业”排第一,而这次则明确把“稳增长”排在第一。
根据描述,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将在5%左右。这相对今年的预计3%的增速提升较大,体现了新的5年的开门红的高起步发展的强势态势。
稳外资、稳民营,稳定投资主体。文件明确:吸引并利用外资。三大亮点以吸引外资流入,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融入CPTPP。“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也是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4、汽车消费是稳增长关键
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2023年整体中国经济社会增长压力仍然相对较大。尤其是美联储加息带来的世界经济衰退,对2023年的整个中国经济还是带来较大的影响。
从拉动经济的出口、内需、投资三方面来看,预计明年出口的下行压力极其明显,也是今年出口增长面临不可持续的增长压力。而投资方面,由于连年投资的较强的持续推动,未来的增长的潜力也并不是特别大。房地产带来居民巨大的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耗损消费能力。
预计中央和各地将陆续出台一系列促消费的政策措施,随着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消费有望持续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达到8%,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190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汽车零售总额增0.3%,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8490亿元,下降0.2%。明年最大的消费压力是石油及制品的消费将暴跌,国际油价将大幅回落。今年的国内成品汽油价格上涨到9500元的均价,涨幅25%,拉动国内石油及制品消费金额到2.3万亿水平,增10%左右。
目前欧盟已经对俄罗斯石油限价60美元,未来国际油价也会持续回落,对应的国内石油及制品消费金额将大幅降低到2万亿水平,可能损失3000亿消费额。因此拉动燃油车消费的意义重大。
2023年内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核心重点。从全国社会消费的结构分析看,衣食住行的消费增长潜力差异较大。目前衣食的消费总体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房地产相关的住的需求相对疲软,相对的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的消费在今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压力,未来仍呈现相对较大的下行的影响,所以未来稳定社会消费压力大,最佳选择是靠汽车消费拉动消费增长。
自2002年车市爆发以来,中国汽车消费有2009年和2015年两次车购税拉动的消费增长特征。尤其是2009年到2010年,车购税减半政策对消费拉动比较明显,2009年减5%,2020年减2.5%,形成连续两年对车市强大的拉动,使我们中国车市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而2015年10月开始,我们推动了第二轮的车购税的减免政策,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底实施了减5%征收的车购税政策,2017年实施的减征2.5%的车购税政策,总体来看对车市拉动达到了极好的效果,也使我们车市达到了2420万的近期乘用车消费的峰值,而这两次车购税的减税政策对车市促进巨大。
5、车购税优惠政策推动汽车消费恢复增长
前两次的车购税减半政策都是实施了两年以上的政策,而且对车市拉动效果相对比较明显。今年的车购税减半政策实际上有多种选择,是按照2009到2010年方式,还是2015-2017年的方式,从目前车购税的起始的时间点是从今年的6月份开始启动,可以选择实施一年半或两年半的时间跨度。
由此也形成了三种车购税的退出方式。第一方案是2023年依旧实施5%的车购税减半政策,2024年实施2.5%的车购税减半政策;第二个方案是2023年的上半年实施车购税5%的减半政策,2023年的下半年实施车购税2.5%的减半政策,实现平稳过渡;3、第三个方案是2023年全面实施2.5%的车购税的减半政策。
我们认为这三个方案各有各的利弊,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们传统燃油车的消费,目前呈现持续下行的较大压力,需要持续政策的有效支持,相对缩小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政策优惠力度,减缓传统燃油车下行的压力,这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跟行业的运行状态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比新能源车基本不征针对性税收,燃油车即使减税依然能贡献税收,且后续的用车环节产生的税收金额也是巨大的,这对于疫情困扰下、压力颇大的国家财政很有助益。因此应继续刺激汽车消费。
根据目前车市碳达峰和新能源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按照2015-2017年的特征运行的拉动效果比较突出,能为社会消费总量实现有效的拉动。建议以3年为期,引导购置税减征政策平稳退出,即2023年延续车购税减半,2024年征收7.5%燃油车购置税,2025年恢复购置税征收。
6、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对车市促进巨大
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一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持续提升传统消费。释放出行消费潜力。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便利二手车交易。
汽车限购政策是为应对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而推出的应急举措,随着城市智力水平和车辆智能化的提升。未来中大型城市的限购政策将有所松动,通过科学公平的手段,鼓励汽车消费者合理使用路权。前期是简单粗暴的通过源头限制购买车辆,限制外地车辆进入,控制汽车总保有量。但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且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拥堵难题。
为协调百姓购车和道路拥堵矛盾,未来放开限购,加大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大的汽车消费,提升保有量,控制部分拥堵时间和地区的使用。
7、新能源车仍需要政策的持续支持
再过不到1个月时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将终止退出。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补贴为乘用车发展曾立下汗马功劳,带来10大贡献:1、推动乘用车减碳环保。2、推动了电动车产业链崛起。3、推动上游产业链及早布局。4、推动公共领域的绿色出行。5、推动三元电池发展。6、推动优秀企业全面进入。7、推动市场销售的波浪拉动。8、推动整车技术创新9、推动自主品牌的崛起。10、培育新能源二手车消费。
虽然新能源补贴面临退出,但我们发展新能源车形成的综合的新能源车消费环境体系仍将对新能源车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未来中国新能源车将持续高增长。
目前燃油车市场急剧萎缩,我们的乘用车汽油消耗量已经基本达峰,并逐步降低,早于其他行业10年实现碳达峰,这也是新能源车鼓励政策结果。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1:公共领域的燃油车逐步退出,电动车成为刚性要求,目前全国的出租网约有80%是纯电动车,这也体现了新能源车低成本的产品优势。很多出租司机已经主动改用电动车,油费太贵了。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2:特大城市燃油车的购买需要摇号或拍牌,这也是几万元的成本,甚至有10万元左右,因此新能源车的牌照价值也是等于补贴了数万元。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必然发生转变。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3:大城市的燃油车限行政策力度强。买个燃油车,每周只有四个工作日出行,其购买价值大幅下降,有一天的出行无法解决,因此更多的大中城市消费者将选择新能源车。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4:随着中国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追求大排量的车型热情下降,精打细算的思想逐步回升,电动车的电价低成本和汽油油价高价格,必然让更多消费者改用电动车。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5:新能源车的车购税仍然是全免除的,因此拉动新能源车销量的税收措施还是会拉动未来两年的年末增量,未来国内新能源车市仍将较快增长。
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力量6:燃油车是高税收的消费品,电动车的针对性税收几乎没有建立。大排量燃油车有消费税,汽油有消费税,而电动车没有税收,因此电动车的高端车的税收裸奔。未来车重税等还没有落地,电动车仍将高增长。
未来新能源车在这诸多综合政策的合力之下,必然仍会较强发展,如果再有燃油车减征购车税等政策的支持,汽车消费市场发展应该会更快。预期会形成消费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新能源车推动消费增量,燃油车稳定存量和稳定成品油消费,实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本文编选自“崔东树”,作者:崔东树;智通财经编辑:汪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