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3月9日,硅谷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宣布出售210亿美元资产,并计划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以筹资22.5亿美元,引发市场恐慌。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倒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布接管。
如何理解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始末?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借短投长)在持续加息环境下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暴露。
硅谷银行起源于硅谷,主要服务PE/VC,以及科技、医疗和保健行业客户等初创公司,2020年疫情期间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中,相关客户获得较低成本融资,进而存入硅谷银行,银行则将其投资到长久期的债券中(比如美债和MBS住房抵押支持债券)。
2022年以来,美国快速进入加息周期,债券价格下跌的同时客户为保持正常运营取出存款,硅谷银行不得不变卖金融资产填补缺口,导致巨额亏损,详细来看:
1、降息周期吸收大量活期存款,投向长久期债券资产。
1)负债端“借短”:硅谷银行存款均来自企业客户,不涉及个人储蓄。2020年疫情期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3月初的1.59%,降到4月初的0.05%,一直到2022年3月都维持在0.1%以下。
这一时期全球迎来了科技企业、PE/VC投资热潮,硅谷银行的主要客群获得了大量低成本资金并存入银行,2021年底硅谷银行存款达到1892亿(单位为美元,下同),是2019年的618亿的三倍,其中无息存款达到1259亿,2019年仅408亿。整体存款成本率也由2019年的1.09%下降至2020、2021年的0.24%、0.13%。
2)资产端“投长”:公司在资产端大量投向了政府债和MBS,其可供出售债券和持有至到期债券合计规模由2019年的279亿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254亿,占总资产比重也由40%提高至60%。
拆分来看,2021年末的1254亿债券资产中,住房抵押支持债券859亿(10年期以上占97%),政府债245亿(63%在1-5年期)。
从利率角度,持有至到期债券和可供出售债券利率分别为1.64%、1.17%,能够为银行赚取不错的价差收入,但从久期角度,将大量负债端吸收的活期存款投资至长久期的债券则产生了明显的期限错配(同期硅谷银行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仅增加78亿至146亿)。
2、加息周期来临,流动性收紧造成挤兑风险,变卖资产造成巨额亏损。
1)负债端:美联储在2022年3月起开始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由0.08%迅速提升至2022年底的4.33%,当前进一步提升至4.57%。
流动性收紧下,硅谷银行的客户加快了提取存款支撑企业日常经营,2022年内硅谷银行存款减少161亿至1731亿,其中无息存款减少451亿至808亿(减少36%),造成了较大资金缺口,存款成本也由2021年的0.13%提升至1.13%。
2)资产端:加息环境下硅谷银行持有的长久期债券价格下跌较多,2022年末仅可供出售资产科目(10年期以上资产占比28%,远低于持有至到期资产)产生的浮动亏损就达到25亿,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未确认损失则达到了152亿。
3月9日公司公告将卖出210亿可供出售证券填补资金缺口,并确认18亿损失,而2022年归母净利润也不过15亿,净资产为160亿,若资金缺口继续扩大,变卖更多资产将会确认更多亏损,因此引发了市场恐慌,硅谷银行仅3月9日股价即下跌60%。
对国内影响几何?我国银行业出现类似风险可能性较低。
1、目前美国政府部门已出面控制风险,预计不会造成系统性危机。
硅谷银行宣布再融资22.5亿美元以填补缺口,而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于3月10日关闭硅谷银行,并指定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下周一开始正常开始营业。
FDIC将保证下周一所有受保险存款客户全额获得存款资金,并在下周向未保险存款客户预先支付一部分利息,未来随着FDIC逐步卖出硅谷银行资产,未保险存款客户或将获得一部分补偿,预计不会对美国银行业产生系统性风险。
2、我国银行业:出现类似流动性风险事件的可能性较低。
1)从利率环境来看:我国货币政策整体相对稳健。2019年至今4年多时间LPR合计调降仅50bps左右。2018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高低点相差约152bps,而同期限美债则相差428bps,波动明显更大,更易造成金融企业流动性超预期快速收紧。
2)从银行经营角度:监管引导下,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资产结构来看,我国上市银行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约28%,占比相对较低,银行资产端最主要投放仍然是贷款。
负债结构上,我国银行存款中个人存款占比接近一半(上市银行个人存款占比46%),在金融体系相对稳定情况下,出现挤兑风险较低。
监管也引导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比如同业融入占负债端比例不得超过1/3,也推出了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匹配率(三者均要求大于100%)等多个限制指标,预计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上市银行存贷比超过83%(硅谷银行仅为43%),一年期以内资产/负债(去掉活期存款)也接近90%。
板块观点:3月或为银行板块重要配置时点。
近期,银行板块在经济预期出现分歧、市场风格切换等原因下出现回调,当前板块估值仅为0.49xPB(lf),龙头银行,如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回调接近20%,估值仅为1.03x和0.92x,基本处于最近3年最低区间。我们认为,3月或为银行最要配置时间窗口,值得关注。
一方面,市场对于2023Q1为业绩低点已充分预期(贷款重定价因素导致),Q2以后或将稳步回升。另一方面,3月作为经济复苏观察窗口期,目前经济指标已有一定回暖
1)2月社融同比多增1.95万亿,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贷款同比多增9241亿,总量和结构均表现较好,除了企业端之外,居民端也出现改善。
2)PMI、出口数据边际改善:2月PMI回升至52.6,创2012年以来历史高点,1-2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0.9%,较去年12月的-0.5%也有一定改善。
3)地产销售数据好转:据克而瑞百强房企销售榜单显示,2月百强房企销售额为5184亿元,单月同比增长11.8%,这是2021年6月至今20个月内销售额的首次回升。受春节的影响,1月-2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9179亿元,同比降12.5%,但降幅已收窄19.3pc。
个股方面,推荐“宁波+组合”:
1)首推:宁波银行(002142.SZ)。当前2023PB仅1.03x,2019-2021年估值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均为1.6x左右,性价比高,有修复空间。而作为银行股的龙头,其估值提升,方可打开板块整体的空间。从基本面角度看,其经营环境、业绩均有望改善:A、规模有望保持2022年快速增长节奏;
B、息差率先触底,未来有望稳定甚至小幅提升;
C、资产质量稳定,地产相关风险敞口较小;
D、未来若资本市场回暖,代销业务可快速上量,中收增速将回升。
2)地产政策刺激、疫情管控优化后的消费复苏,优质国股行具有修复潜力与弹性【招商银行(600036.SH)、平安银行(000001.SZ)、邮储银行(601658.SH)等】。
3)综合考虑再融资诉求及转股空间、资产质量、业绩释放能力等因素,可考虑优质中小行【(苏州银行(002966.SZ)、成都银行(601838.SH)、杭州银行(600926.SH)、南京银行(601009.SH)、齐鲁银行(601665.SH)、常熟银行(601128.SH)等】。
重点数据跟踪
权益市场跟踪:
1)交易量:本周股票日均成交额8340.86亿元,环比上周减少130.24亿元。
2)两融:余额1.59万亿元,较上周增加0.42%。
3)基金发行:本周非货币基金发行份额462.73亿,环比上周增加6.57亿。3月以来共计发行677.84亿,同比增加126.41亿。其中股票型53.44亿,同比增加20.71亿;混合型137.29亿,同比减少88.63亿。
利率市场跟踪:
1)同业存单:
A、量:根据Wind数据,本周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8650.30亿元,环比上周增加4457.70亿元;当前同业存单余额14.27万亿元,相比2月末增加283.10亿元;
B、价:本周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为2.66%,环比上周减少2bps;3月至今发行利率为2.67%,较2月增加9bps。
2)票据利率:本周半年国有大行+股份行转贴现平均利率为2.39%,环比上周持平,3月平均利率为2.39%,环比2月增加20bps。本周半年城商行银票转贴现平均利率为2.54%,环比上周持平,3月平均利率为2.54%,环比2月增加2bps。
3)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平均为2.88%,环比上周减少2bps。
4)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本周新发行专项债1052.71亿,环比上周增加442.72亿,年初以来累计发行0.98万亿。
风险提示:房企风险集中爆发;疫情超预期扩散,宏观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改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马婷婷深度研究”,智通财经编辑:陈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