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政策转变,稳增长政策效应陆续显现,市场信心得到提振。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信贷料将延续强劲增长势头,期内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
作为信贷生命周期里贷后的重要环节,催收是金融机构能够要回逾期款项的最后一个步骤。随着信贷行业的繁荣,催收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相关企业的IPO动作也随之活跃起来。
近日中国风险管理和债务催收解决方案提供商GoodFaith Technology(以下简称“承信科技”)在美国证监会(SEC)公开披露招股书,股票代码 GFCX,拟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上市。据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以4美元至6美元的价格发行300万股股票,按照拟议区间中值计算,公司将筹集1500万美元。
其实对于催收公司来说,想要成功上市并不简单。早在2015年,有着国内“最大催收公司”之称的湖南永雄就已开启了上市之路,然而至今未果。而另一家老牌催收公司一诺银华也在取得新三板挂牌同意函后,因政策限制处于等待中。
那么承信科技此次冲击纳斯达克能成功将“催收第一股”的名号收入囊中吗?让我们从其招股书中来一探究竟。
催收回款率增长持续,盈利表现略显波动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承信科技上市主体为离岸控股母公司GoodFaith Technology,注册成立于开曼群岛。而承信科技主要业务在中国境内,通过中国经营实体——苏州承信科技及其子公司开展所有业务。
从业务来看,承信科技主要是为中国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与信用贷款相关的定制审批贷前风险管理和贷后拖欠债务催收的有关产品和服务。
具体来看,承信科技的业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信用贷款预审批阶段,包含风险评估和偿付能力评估产品和服务。第二是信用贷款后阶段,即拖欠债务催收服务。
其中,贷后催收服务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及2021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1348.1万美元及1709.5万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4.3%及82.8%。而2022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进一步攀升至2344.5万美元,已超过2020年、2021年全年收入,收入占比更进一步增加至95.5%。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公司贷后催收业务的营收增长离不开市场需求的增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信用贷款收款管理市场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约258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0年的约65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6.4%。预计2021年至2025年,我国信贷贷款收款管理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以1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有望增至1160亿元人民币。
而近年来,在疫情影响及宏观环境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的不良贷款都有明显上升。据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71%,不良贷款余额3.8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人民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随着小型在线消费贷款产品的兴起,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到约122.9万亿元人民币。随着个人信贷贷款的未偿本金余额不断增加,这些贷款的拖欠率也相应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承信科技的催收总额及回款率实现大增。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催收总额分别为110亿元人民币、196亿元人民币、339亿元人民币及247亿元人民币,其中2019-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5%。
其中,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的催收回款额分别为3.2亿元人民币、52.7亿元人民币和110.3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1534%和109%。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催收总额达到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受益于此,近年来承信科技的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599.79万美元、2065.32万美元和2456.05万美元。
但承信科技的盈利表现却显得颇为波动。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分别为521.38万美元、361.15万美元及533.92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32.6%、17.5%及21.7%;净利则分别为127.41万美元、40.31万美元及316.58万美元。
对于2021年毛利及净利的波动,公司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收入成本的增加。据招股书显示,自2021年以来,随着公司贷款后拖欠债务催收业务的快速扩张和增长,其不仅扩大了运营中心的数量,还进行了业务人员的扩张。
大客户风险加剧,行业监管趋严
其实作为一家催收公司,承信科技的业绩增长离不开机构客户的支持。智通财经APP注意到,目前公司客户包括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平台附属财务公司、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从事消费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目前,承信科技在中国超过11个城市建立了一个由16个运营中心和3个行政办公室组成的全国网络,与超过75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当中不乏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
但需要注意的是,承信科技存在大客户集中风险,且集中度持续加剧。
承信科技于风险因素中坦言,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少数客户。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占比分别为60%、49%及79%。
公司表示这些客户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减少或取消公司服务的支出,因此公司无法保证主要客户日后将维持与公司的现有业务关系及合作。若客户大幅减少业务需求或者取消合作,都将对公司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催收行业的合规问题也备受关注。一直以来,提到催收行业,常伴随着暴力催收、泄露信息、影响正常生活的等字眼,这也让该行业长期蒙上不合规的阴影。
不过近几年,在强监管下,催收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单是去年一年就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催收机构、催收行为的政策、法规。
其中,在《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银行和其外包机构的信用卡催收行为,加强信用卡催收行为的管理与监督。《通知》中,对催收时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指出在没有获得债务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晚22点至早8点进行电话和外访催收。此外,《通知》还指出严禁使用“呼死你”等方式频繁致电催收;严禁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以骚扰、恐吓、欺诈等不当手段开展催收也对催收机构的不合规催收方式进行限制。
而在去年7月,银监会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中再次规定“不得违法违规提供或者公开客户欠款信息,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并要求从重处罚强制要求同意使用信息、将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用于不当催收、擅自办理业务等多种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
未来,若公司成功上市,承信科技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关注度将会大幅提升,从而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扩张。但对于承信科技来说想要上市并不容易,随着政策监管趋严,市场对于催收公司的管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承信科技如何在更强、更大的监管压力之下合规作业、守住底线,这也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