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受益于国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造船行业承接了来自全球的大批新船订单。今年集装箱船、气体船和汽车滚装船的订单非常多,目前共有24艘,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东莞证券表示,国际航运市场逐步回暖,新一轮船舶周期已经启动,当前船舶板块业绩开始逐步改善,预计老旧能源船只退役更换将进一步推升行业景气度。
今年以来,在造船业订单爆发及“中特估”行情的加持下,中船系板块指数一路震荡走强。
行业数据方面,1~4月,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船舶企业效益增长,船舶工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1~4月,全国造船完工12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承接新船订单19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5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
招商证券指出,23年1-4月国内船舶市场数据明显向好,量、价齐升的逻辑继续兑现。根据克拉克森报告,4月底新船价格指数连续第13周上涨,达到167.33,相较23年初上涨3%,相较22年初上涨33%,达到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到本轮周期以船舶替换为主,叠加船厂扩产受限的背景因素,船价的价值信号将更加突出。从历史复盘来看,船价上涨/下跌也往往具有惯性,后续船价继续温和上涨的预期较强。
订单方面,随着油轮市场的复苏和船东对未来的信心恢复,中国造船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繁荣。从目前来看,新接订单积压至数年之后,已经成为各大船厂面临的共同局面。其中不少船厂在一季度新增订单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更有船厂目前在手订单已远超过历史最高年份。
中国船舶集团江南造船副总经理林青山称,到目前为止,民船订单已经承接了大概300亿元人民币,2026年已经全部接满,2027年接了快一半,甚至有些生产线已经排到2028年。
中船防务近日表示,公司近年来承接了多型防务装备、支线集装箱船、散货船、多用途重吊船、海上风电平台等重点产品,在手订单饱满,目前手持造船订单交船期最远已排至2027年。
中国动力指出,在船海产业方面,得益于航运市场复苏,带动船用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然而,相比造船订单的快速增长,造船产能的扩张却是非常缓慢,由于造船对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劳动力条件等要求很高,所以新增船坞数量相对受限。目前,国内造船厂只能通过提升效率的方式来扩充产能,而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航运资深专家、信德海事总经理陈洋表示,业内普遍注意到,目前船东的新船订单面临着船厂产能相对不足的限制,而且这种情况在未来几个月将会持续。来自多家机构的分析显示,2025年已经没有可用的船台,2026年的船台也正在迅速占满。例如,马士基经纪公司报告说,在2025年和2026年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船厂没有新船台可用。
申万宏源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闫海表示,新造船价格在很底部的区间,船价的上涨幅度还有非常大的超预期空间。
华西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当前造船行业基本面处于20年一轮的船舶大周期与订单高增长、业绩即将兑现的小周期,民船方面是周期复苏逻辑。而中船系的大部分船厂产品包括军船和民船,军品本身应具备较高估值溢价,此外我国军舰建造具有较高水平,已出口至巴基斯坦、泰国等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未来军贸空间广阔。此外,板块公司PB均处于较低水平,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共振。
相关概念股:
中船防务(00317):公司是集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装备四大海洋装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与防务装备企业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中船防务实现营业总收入18.99亿元,同比增长68.27%归母净利润亏损2666.5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231.88万元。
中国船舶租赁(03877):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船舶租赁船舶组合规模达到158艘,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其中,运营船舶129艘,29艘正在建造,运营船队平均年龄为3.2年。当年新签造船合同20份,总价值1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为该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
中远海控(01919):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473.53亿元,同比下降55.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7亿元,同比下降74.20%;基本每股收益0.44元。截至2023年3月末,集团经营船队包括475艘集装箱船舶,运力达289.34万标准箱。2023年1季度,集团集装箱航运业务的货运量为545.29万标准箱,较上年同期下降11.50%。
洲际船务(02409):据悉,洲际船务是一家综合航运服务提供商,其业务从最初的船舶管理服务拓展至航运服务,为客户提供海运业价值链上的一站式航运解决方案。就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的船舶数量而言,2021年洲际船务在总部位于中国的船舶管理服务提供商中排名首位。
中国船舶(600150.SH):公司船舶在手订单饱满,高端船型持续突破。2022年公司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70艘,共计450.77万载重吨。截至22年末,公司累计手持造船订单214艘,共计1744.68万载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