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固生堂发布一则重磅人事任命公告: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计算机和医学跨学科专家扈中凯先生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
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先生在创立固生堂时,就提出企业使命:给中医插上IT和资本的翅膀飞向全球!随着固生堂2021年底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完成了用资本助力发展中医的使命。在新的发展时期,涂志亮先生审时度势确立了新的发展使命:给传统中医插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翅膀飞向全球!固生堂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诊疗业务,2022年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速近70%,互联网业务正蓬勃发展。扈中凯先生的加盟,将开启固生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发展,推进固生堂信息化及AI建设,进一步强化固生堂在中医领域的发展优势。
扈中凯先生200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5年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2016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扈中凯先生有丰富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工作经验,曾在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工作六年任数据算法专家,有较强的计算机科学和医学跨学科研究背景;在医疗信息化、自然语言处理和医学数据分析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深度参与初创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全链路产品研究和商业化项目落地;在计算机科学、医学等领域发表顶会/期刊论文十余篇,其研究成果已经有了广泛的商业应用并获得数项专利。
展望未来,扈中凯先生认为中医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固生堂作为全国中医服务龙头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将围绕以下方面发展:
一、中医的数字基建。从普遍现象来讲,中医行业的基建水平较西医医院还是有不少差距,12年左右的时候对比中美的医疗信息化差距很大,但经过这10年的行业积累,西医医院尤其是一些好医院已经有相当程度的医疗数字化基建,但我们必须要承认中医相对还是比较弱的,因此想要后续有长远的发展,必须旗帜鲜明的做好高质量的数字化建设,而且一定要是一号位工程,包括但不仅限于基础HIS/CRM系统,而且包括未来的数智化平台、中医知识库,而且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要做到有机的融合、而不是割裂的;基于高质量中医药数据打造的平台是中医智能化的基石,是循证医学的证据。
二、完善智能化技术产品矩阵,形成体系化的中医智能解决方案。这里要沿着固生堂本身业务的上下游,建立起系统的智能化,不仅限于现有的OMO互联网医院、待建的面向诊疗标准化的智能诊断硬件设备,还要从不同的客户视角(患者、医生-名老中医/年轻医师、药师、运营、管理等多种角色)、覆盖整个固生堂产业环节(因为固生堂的优势就在于它产业环节特别完整,时间维度-就诊-诊前、诊中、诊后,空间维度-门店-未来医馆/中药房样板间);我们要从不同的用户视角、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环节进行顶层设计,既要覆盖诊疗过程中的智能化系统(智能分导诊/预问诊、解决名医依赖的智能辅诊/处方推荐/治疗方案生成、打通线上线下流程的智能客服、秉承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等),又要覆盖生态环节(辅助医生职业发展的中医科研平台,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和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研发,当下大热的AI for Science中药新药研发,中医数字化传承)。体系化不代表大水漫灌,要分阶段、分重点、有选择的投入。
三、积极拥抱大模型。无论是国内的医联medgpt、哈工大扁鹊、深圳大数据研究院华佗,谷歌palm2-med、glass-ai、doctorglm,大模型对用户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交互方式,对技术人员提供了全新的研发范式,作为圈内人评价,大模型这个词也许是一个概念,也许不久后就会热度消散,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它给我们的服务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而且中医和目前的大模型有很多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比如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的区别,比如思维链chain of think的概念(神奇的咒语let's think step by step,其实就对应中医“病-征-机-法-方-药”的思维逻辑链)。
四、注重技术领域的生态建设,扩大行业影响力。无论是现在与中医院所的合作,还是未来联合更多机构要打造的技术生态体系(包括但不局限于积极参与中医智能行业标准制定、中医标准化数据共享、组织中医智能技术比赛、高水平论文/专利/器械证/药证、权威媒体发声),做好技术口碑。
固生堂作为一家处于发展早期的医疗服务企业,已经拥有近50人的IT技术团队,公司自创业开始至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保持着高投入实属不易。涂志亮先生始终坚守着创业初心,誓要用信息化推动中医发展,用信息化推动企业发展。公司目前已经拥有完全自研的信息化基础,例如HIS处方系统、门店数字化管理系统、CRM管理系统、互联网医院、运营中后台支持体系等,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已经做到了行业的绝对领先。
扈中凯先生的加入让固生堂信息化的发展如虎添翼,相信固生堂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和结果,一定能够实现固生堂的使命“给传统中医插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翅膀飞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