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据相关媒体报道,DRAM原厂均已进入长时间亏损衰退,目前价格跌无可跌已成共识,巨头涨价潮似乎已在酝酿之中。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三大原厂都想要拉合约价,目标涨幅7%-8%。华鑫证券认为,存储芯片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变缓的状态,周期底部区间基本确认。存储行业周期性极强,本轮周期拐点或将来临。
存储芯片三巨头集体酝酿涨价 存储市况已降无可降
据悉,DRAM批发价格为存储厂商和客户间每个月或每季敲定一次。业内人士称,目前价格还在季末的拉锯战中,个别厂商面对的情况不一样,若下游企业本身的库存水位高,会不会接受价格调整还需再观察。
报道称,在合约市场,目前主要在拉扯的还是DDR4的产品,DDR5勉强供需平衡,市况比较健康。在现货市场,价格止跌的现象则已很明显,现货市场的价格也都较强硬,已无下跌空间。
此外,近期部分手机和服务器厂商订单释出已开始有所起色,由于调涨产品涨幅也在接受范围内,加上原厂减产效应预计下半年将开始显现,因此核心客户基本已默认接受存储市况已降无可降的现实。
TrendForce亦在近日报告中表示,DRAM现货市场中,近期低价DDR4产品出现零星涨价;由于芯片供应充足,DDR5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之后该机构另一份报告指出,DRAM市场中买家与供应商已开始讨论第三季度合同,初步报价显示,DDR5与LPDDR5X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另外,预计今年全球DRAM需求将超过1054亿片2GB芯片,超过预估的1043亿片供应量。
行业已度过低谷 存储芯片巨头释放强劲业绩预期
市场消息,6月29日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布截至6月1日的2023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提到,美光对当前季度的销售额预期非常乐观,表明存储芯片行业供过于求的局面正在缓解。从芯片行业背后的强周期性逻辑的这一重要角度来看,美光的业绩复苏趋势以及乐观指引暗示整个存储芯片行业已迈入周期复苏的重要拐点。
美光在业绩预测部分中表示,预计该公司第四财季的销售额将高达41亿美元,超出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8.7亿美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Sanjay
Mehrotra在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存储芯片行业已经度过了销售额低谷,随着行业供需平衡逐渐恢复,我们预计未来利润率将有所改善。”
AI浪潮催化存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AI浪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催化存储行业的需求复苏。
在2023年中国闪存市场峰会上,江波龙副总裁闫书印表示,在DRAM方面,AI高性能计算会对存储带来高性能、低时延的产品需求;云计算、边缘计算、AI大模型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会要求在网络端配置大容量的DRAM资源训练。而在NAND
Flash方面,AI会需要高速的Flash产品;其次大量数据会带来大容量需求。
闫书印认为,从趋势看,AI大模型对存储的需求会增长,同时针对AI的存储需求将是覆盖从云端到边缘端等环节。这都是未来在存储方面积极的市场机会。
同时,美光管理层也看到了AI带来的新机会。Mehrotra在电话会议上对分析师们表示:“正如我们之前所预测的那样,AI服务器的DRAM存储的需求量是普通服务器的六到八倍,NAND的需求量是普通服务器的三倍。事实上,一些客户已经开始部署具有更高内存容量的AI服务器。”
根据东吴证券测算,2023年全球AI服务器存储市场规模为81亿美元,预计2026年能达到492亿美元,23-26年CAGR为82.5%,AI服务器带来的增量主要体现在对大容量DDR、HBM、SSD产品的拉动。
该行在当前时点看好存储产业尤其是国产化进程加速,在景气度反转前提下,格局未来有望呈现国产化加速的局面。基于产业配套及国产化替代等逻辑,该行认为存储产业投资重点看三条主线:1)建议关注国内存储芯片材料设备、设计、晶圆及代工厂、模组、封测等产业链相关厂商;2)利基存储及配套芯片IC设计厂商;3)国产化产业链。
相关概念股:
上海复旦(01385):作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中产品线较广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囊括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四大类产品线。此外,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为客户提供芯片测试服务。
中芯国际(00981):公司预计Q2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都高于一季度,销售收入预计环比增长5%到7%,毛利率预计在19%到21%之间,打消先前市场担忧,好于市场预期。目前,中芯深圳已进入量产,中芯京城预计下半年进入量产,中芯东方预计年底通线,中芯西青还在建设中。此外,存储扩产好于先前预期,晋华、粤芯等二三线晶圆厂合计资本开支有望持续提升。
华虹半导体(01347):公司主营晶圆代工业务,专注于特色工艺平台的研发和升级,主要提供功率器件、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工艺的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此前表示,公司将强化与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产业链客户的业务协同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求壮大公司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功率半导体等平臺的市场供给,使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