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共有78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598个账户,累计成交224单试点业务,未偿本息合计369.93亿元,同比增长99.22%,平均本金回收率54.72%,平均折扣率30.19%,参与主体数量和成交规模稳步增长。
原文如下: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2年)》正式发布
2022年,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首次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1年)》,全面分析总结了试点业务开展情况,为市场机构深入了解试点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银登中心继续组织编印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年度报告(2022年)》并于近日正式发布。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监管部门继续督促金融机构加强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于2022年底正式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2〕1191号)(以下简称“第二批试点通知”),进一步扩大试点业务机构范围;试点机构用好试点政策支持,积极开展试点业务转让,试点业务成交规模稳步增长;银登中心立足试点平台定位,认真贯彻监管部门要求,不断提升市场服务质效。试点业务总体平稳有序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和良好示范效应。
一、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政策与市场环境
政策引导精准发力,为促进试点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监管部门多措并举,督促金融机构做实资产分类,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推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在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取得良好示范效应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发布第二批试点通知,进一步扩大试点机构范围,延长试点试行期限,明确不良贷款后续处置要求和转让合规要求,开启了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发展的新篇章。鼓励支持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独特功能优势,助力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
市场共识逐步形成,为提升试点业务践行社会责任质效发挥积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共有78家机构在银登中心开立598个账户,累计成交224单试点业务,未偿本息合计369.93亿元,同比增长99.22%,平均本金回收率54.72%,平均折扣率30.19%,参与主体数量和成交规模稳步增长。通过参与试点业务,资产管理公司逐步建立完善个人不良贷款处置制度、系统、人才队伍,为个人不良贷款规范处置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完善。转让的试点业务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有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平台功能有效凸显,为构建试点业务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银登中心作为试点平台,积极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标准、和谐共生的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发展格局。通过加强全流程信息披露管理、按季度公布成交业务统计数据、发布试点业务年度报告等方式,有效提升信息公开及时性、权威性、全面性。研究制定标准转让协议、起草业务数据标准、建设高水平业务系统,持续推动市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正式推出“推诚布信”资产推介会服务,依托自主平台和专业媒体搭建同业交流宣传平台,积极调研了解市场机构意见建议和业务诉求,切实发挥市场和监管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升市场服务质效。
二、2022年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情况
2022年,单户对公业务成交量稳步增长,累计挂牌175单,成交138单,对应不良贷款138户445笔,未偿本金合计147.66亿元,未偿本息合计194.23亿元,同比增长40.40%,占成交总规模的52.50%;转让价格合计107.41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72.74%,平均折扣率55.18%。一是国有控股大型银行户均规模相对较高。国有控股大型银行累计转出66单,未偿本息合计140.70亿元,同比增长59.50%,户均本息2.13亿元;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转出72单,未偿本息合计53.53亿元,同比增长6.80%,户均本息0.74亿元。二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规模显著增长。26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收购109单,未偿本息合计86.86亿元,同比增长93.14%。三是底层资产中流动资金贷款占比最高,转出笔数和未偿本息分别占比51.69%、53.09%。四是不良贷款质量比较稳定。普遍具有担保措施,逾期时间主要集中在2年期内;已核销贷款比例有所上升,笔数和未偿本息占比相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9.96个、15.62个百分点。五是华东、华北地区表现活跃。近6成借款人来自华东地区,华北地区资产更受投资者关注。六是借款人多为中小型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来自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七是单户对公业务转让价格相对较高。平均本金回收率72.74%,平均折扣率55.18%,有91单业务实现本金无损转让,18单业务实现本息费无损转让。
三、2022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情况
2022年,批量个人业务成交量大幅增长,累计挂牌104单,成交86单,对应不良贷款44,296户68,349笔,未偿本金合计57.18亿元,未偿本息合计175.70亿元,同比增长271.01%,转让价格合计4.68亿元,平均本金回收率8.19%,平均折扣率2.65%。一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出规模占据优势。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转出80单,未偿本息合计174.68亿元,同比增长287.80%,占比99.42%。二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收购主力。1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累计收购85单,未偿本息合计175.63亿元,同比上升272.66%,占比99.96%。三是底层资产中个人经营类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占比较高,合计占比约九成。四是资产总体贷款逾期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5—10年区间,贷款分类主要为损失类和已核销类,超八成资产进行了诉讼,诉讼进度主要为终本执行。五是借款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六是借款人授信额度主要集中在40万元以内,占比约81%,年龄主要集中在45—50岁,占比约70%。七是未偿本息金额小于1亿元的小资产包更受青睐。此外,资产管理公司对信用卡透支业务热情相对较高,平均每单业务合格意向受让方数量为6.75家,相应信用卡透支资产转让价格要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平均本金回收率约13%。八是转让价格受资产质量影响较大,与逾期时间呈现明显负相关关系。整体较2021年有所下降,平均本金回收率同比下降4.38个百分点,平均折扣率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九是批量个人业务成交率较高。总体成交率约86%,竞价模式主要为多轮竞价,占全年已成交批量个人业务95.35%,最高竞价轮数达480轮,转让价格平均为起始价的1.13倍。
四、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发展展望
2023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试点平台与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监管引导,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预计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将在政策引导下更加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第二批试点通知将有效拓宽非银机构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机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将进一步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促进试点业务健康发展。主体丰富,市场生态将更加活跃,预计各市场参与主体将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转让试点业务布局,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和人月2才队伍建设,加强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运用,为试点业务发展持续积蓄动能,充分激发市场生态活力。渠道整合,市场建设更加完善,第二批试点通知明确提出对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可以在银登中心开展,为建设统一的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创造了有利条件。银登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作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主动加强机构走访,举办行业交流活动,着力推动解决业务发展痛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市场建设,上线运行新一代业务系统,推出业务数据标准和标准协议文本,进一步提升市场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水平;大力深化市场服务,常态化组织业务培训会和资产推介会,完善数据统计产品,努力为市场机构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
本文编选自“银登中心官网”,智通财经编辑:叶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