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味千(中国)(00538)大幅高开,截至收盘,涨12.37%,报1.09港元/股。消息面上,8月4日,味千(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中期股东应占溢利约8000万元至1.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约1.06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味千(中国)表示,全球疫情缓和,生活逐步复常,令餐厅营业额上升;另外,在疫情期间,集团积极梳理门店,将营运未如理想之门店关闭,并积极控制营运成本,令集团整体盈利比去年同期上升。
4月27日,味千(中国)发布2022财年年报。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28.37%,归属母公司净亏损1.44亿元,同比止盈转亏,2021年同期净利2094.00万元。
不过,味千(中国)2023年一季度销售已回暖。4月14日,味千(中国)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味千(中国)餐厅业务同店销售同比增长15.8%,餐厅业务销售同比增长8.5%。
据悉,作为日式快餐的初代网红,味千拉面曾凭借“大骨熬汤”的产品定位,在国内红极一时。2007年,味千以122家门店正式登陆港股市场,2010年,味千(中国)首次公开提出“千店计划”,预计在中国用5年时间实现1000家店面的目标。不过,自2011年“骨汤门”事件后,味千拉面在中国扩张明显受阻,2018年味千拉面又被爆出内部严重的“贪腐门”事件,再次让味千拉面陷入危机。
数据显示,2016—2021年,味千的门店数量分别是650家、704家、766家、799家、722家、737家。截至2022年6月30日,味千中国餐厅总数为669家。此外,2018年-2020年,味千净利润下滑态势明显,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5.5亿元、1.56亿元、亏损7786.8万元。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1.07亿元,关店68家。
事实上,近几年来,日式快餐在国内发展已显露疲态。丸龟制面、博多一幸舍、神田川拉面等多个日餐品牌都出现了闭店情况。
据了解,2012年,丸龟制面便已进入中国市场,2020年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一度达到40多家,不过,自2021年6月起,丸龟制面就开始加速闭店,最终于去年8月关闭了所有中国大陆的门店。
头部企业吉野家经营状况不佳。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海吉野家营收4521.07万元,净利润亏损99.18万元,负债总计1914.68万元;到了2022年上半年,吉野家营收863.57万元,净利润亏损534.94万元,负债上升至2281.56万元。与此同时,吉野家旗下的花丸乌冬面更是全面退出了中国市场。
中式快餐快速崛起,日式快餐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据东方财富网报道,2021年,马永记、张拉拉、陈香贵等10多个中式拉面品牌完成近13轮融资,总额超14.4亿元;2022年,老乡鸡、老娘舅、杨国福等中式快餐品牌纷纷进入IPO阶段。
行业巨头式微,整个日式快餐市场也开始萎缩。据企查查数据,近10年间,日式快餐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18年达到峰值,此后便不断下滑。2022年上半年,平价日料店开关店比例为0.56,呈现明显的收缩状态。
日式快餐发展红利期已过,如今,消费者已经逐渐回归理性,新生代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体验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给日式快餐品牌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味千(中国)今年以来业绩回暖或许是个好的开始,但是想彻底扭转颓势,恐怕并不容易。
二级市场方面,自去年11月底以来,味千(中国)股价持续反弹,截至8月7日收盘,累计涨幅接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