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股供股秀尽财技 四海国际(00120)“妖股”再现?

财经
2023
11/28
20:30
亚设网
分享

继前期大涨大跌之后,四海国际(00120)再度走妖。

11月27日,四海国际盘中一度暴涨超过60%,成交额较此前交易日大幅增长。截至收盘,涨37.53%,报5.35港元,成交额5137.82万港元。

合股供股秀尽财技 四海国际(00120)“妖股”再现?

从基本面看,四海国际的业务并不性感。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涵盖物业发展及投资(现时专注发展中国内地业务)、金融资产及其他投资项目。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为2350万港元,同比骤降97.7%;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830万元,去年同期则为8780万元。

继11月9日、10日连续两日大涨之后,四海国际便沉寂了一段时间。此次四海国际受到追捧的原因是什么呢?

公司晚间的一则公告似乎给了答案。四海国际公告称,公司将发行2.55亿股四海红利股份及14.82亿单位的四海红利可换股票据。于本公布日期,除获联交所批准有关四海红利股份以及四海红利可换股票据股份的上市及买卖外,所有四海红利发行的条件均已获达成。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资本运作似乎成为驱动四海国际股价起飞的“金字招牌”。

送股合股接连

股权集中度过高

公开资料显示,10月份以来,四海国际资本运作动作频频。

10月4日,四海国际发布公告,将于12月4日以“2送1”基准寄发红股。10月5日,四海国际公布将于10月26日除权除息,10股合为1股;10月27日除权除息,1股送2股。

在智通财经APP看来,四海国际先通过合股,将总股本从63.92亿股变为6.392亿股,再大幅发行股红利股份及红利可转换票据,扩大总股数。这对投资者而言,只能继续投资现金认购发行股份,才能保证其所持股份不被稀释。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0年以来,四海国际进行过多次拆股、合股操作。同花顺显示,2010年8月30日,公司总股本由22.64亿股(2010年4月27日)扩大为113.2亿股,变动原因为股份拆细;2014年7月14日,公司总股本由219.99亿股(2013年9月16日)变为21.99亿股,变动原因为股份合并。

在合股和供股运作中,四海国际的股价就会迎来过山车的境遇。比如后复权后,2010年8月30日以前,公司股价区间约在20元至26元左右,拆股后一度飙涨最高点为98.725港元,随后又在2014年的并股举动之下,股价曾降至冰点9.99港元。尽管可见多次拆股并股对高位买入并持有的投资者多么残酷。

投资者谈“供股”色变的原因在于,因为一旦公司突然宣布合股,比如10股并1股,投资者原有持股数量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了,若不参与供股认购,股权会被稀释,供股之后,又继续下跌,当投资者无力供股时,大股东就会以更低价格配股或供股,让手中的股权在集中,如此循环往复。到最后,普通投资者要么资金耗尽离场、要么所持股份被不断摊薄。

四海国际有过拆股并股的“前科”,如今在并股后宣布大手笔发行红利股票,对投资者又是一波考验。

而且,四海国际有较高的股权集中度。

四海国际官网显示,四海国际母公司及关连公司包括世纪城市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百利保控股有限公司、富豪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及富豪产业信托等,均是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实力雄厚,信誉昭著,并长期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援。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四海国际前四大股东分别为P&R Holdings Limited、富豪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百利保控股有限公司、Valuegood International Limited,四者的最终控制人均为罗旭瑞。简言之,罗旭瑞通过上述四者持股比例高达80.1%,股权高度集中。公司仅有少量股票在外流通,加之总市值相对较小,因此少量股票交易也能引起股价大起大落。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股权高度集中,且股价容易被操控的四海国际来说,纳入港股通无疑放大了其股价波动的风险。

经营状况不佳

业绩剧烈波动

基本面来看,四海国际的业务及业绩均不乐观。

根据财务数据,四海国际发展可分为2017年以前和2017年以后。2017年之前,公司的营收甚至没有跨过3000万元(单位:港元,下同)的门槛,归母净利润端则波动剧烈,常年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四海国际营收突然突破亿元关口,随后进入波动状态。2017年至2022年,四海国际的收入分别为8.30亿元、21.47亿元、1.20亿元、0.70亿元、16.39亿元及10.16亿元,起伏较大。

利润端仍不稳定,2017年至2022年,四海国际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2.02亿元、-1.70亿元、-1.24亿元、0.34亿元及0.04亿元,亏损仍然不能避免。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大幅下降98%,净利润亏损约1亿元。

业务来看,四海国际物业投资及发展业务占比约98%,主业单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主业布局较为集中,分别在成都、天津和新疆,其中成都和天津地区只有一个综合物业项目,新疆地区的物业则尚未开发。业务布局狭窄,依赖少数项目,自然会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截至今年上半年,四海国际成都的项目包括一幢商业综合大楼(包括一座六层高购物商场之裙楼)、五幢写字楼大楼以及一幢酒店大楼。其中一幢写字楼大楼之部分写字楼及商铺单位已分别于二零二一年及二零二二年开始预售,但销售进度缓慢。迄今,只有约192个写字楼及5个商铺单位已获订约预售或被准买家认购。天津项目的销售计划也延至稍后适当时间推出。

从行业来看,今年上半年办公楼市场并没有迎来预想的复苏,受宏观经济、市场新增供应等多方因素影响,办公楼市场去化端持续承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国办公楼开发投资额累计3036亿元,同比下滑9.7%;办公楼销售额累计值2224亿元,同比下滑16.6%。整体来看,商办投资市场表现欠佳。

简言之,办公楼市场抗压前行,业务布局集中的四海国际表现欠佳。展望未来,预计2023年涉房政策仍然将保持温和,开源证券预计房地产行业供需双向收缩,总量指标处于筑底阶段。四海国际若不积极对主业进行调整,或将继续负重前行。

综上,四海国际基本面羸弱,且2000年下半年开始,再也没有分红举措。主业发展不力的同时,公司不乏资本运作,尽管在合股供股之后,股价会迎来阶段性上涨,但是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对投资者非常残酷。因此,如今再度炒上天的四海国际,或许“飞”不了多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