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财经
2024
01/01
16:30
亚设网
分享

要点  

1、24年美国政策环境或与过去两年相比正好相反:财政被动紧缩,货币适度宽松,这将使得美债收益率适度下行,对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构成一定利好,但这将使得明年美国经济弱于过去2年。

2、24年全球“选举年”,或将对中美、资本市场等形成较多的扰动,全球贸易摩擦亦或将加剧,但最终全年看,不会有特别大的风险:拜登连任,仍是大概率事件。

3、

24年国内地产与楼市“均值回归”过程或强于市场预期,投资、消费、出口等复苏过程或依然将呈现“曲折性前进”的特点。

4、24年是“十四五关键年”,中央财政与产业政策在春季的显著发力将是24年经济最重要的亮点。

5、24年政策在“大刺激”等原则方面的定力,和改革方向的“初心”或依然将显著超市场预期。

6、24年将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其对行业生态的影响将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关注券商整合的主题投资机会。

7、24年财政动能切换将拉开大幕,关注公用事业市场化定价改革与地方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下的投资机会。

8、不止于AI,大国竞争下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硬科技国产替代将在24年继续深化。

9、24年资本市场风格或延续今年特点,两头配置:侧重防御(高分红、公用事业、黄金、债券),兼顾主题(北交所、微盘指数、科技、券商整合、地方国改)。

10、24年资本市场演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行情,主题为王。

一、24年美国政策环境或与过去两年相比正好相反:财政被动紧缩,货币适度宽松,这将使得美债收益率适度下行,对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构成一定利好,但将使得明年美国经济弱于过去两年

23年初,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今年将进入降息周期。而我们在23年初的资本市场十大猜想中明确:白宫对美联储态度鹰鸽取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回顾过去百年历史,现任总统谋求连任的“选举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往往呈现鸽派超预期的特点。故当时我们判断:为了2024年拜登“选举年”美联储转鸽,在23年,特别是23年上半年的选举“空窗期”及美国通胀仍在高位下,或将呈现鹰派超预期,以为24年留出空间,

23年美元指数依然将强于市场预期。

就24年而言,要特别注意: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基调相对2022-23年的“互换”:过去两年,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之所以在高利率背景下维持强势,一个最直接和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财政支出在22-23年一直呈现强势扩张。但是,伴随23年十一期间,美国众议院的混乱:民主党支持少数共和党保守派的主张,罢免了此前相对较为温和,且愿意与民主党达成一定程度妥协的共和党建制派议长麦卡锡,而新任议长为特朗普支持的共和党保守派代表约翰逊。

由于共和党保守派的主张会最大程度地对拜登政府相关财政支出方案形成制约,且不会轻易在任何议案进行妥协。可以预见,美国24年通过任何有力度的财政政策难度都将相对过去两年几何倍数增加,相应地,美国24年大概率处于被动的财政紧缩。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由于24年是“选举年”,叠加当前拜登民调支持率相对不高。在此基础上,美国很难财政、货币同时“双紧”,大概率通过美联储一定程度鸽派对冲财政的被动紧缩。故24年整体美联储将呈现偏鸽,美债收益率大概率在23年已见顶。

但也要看到,由于地缘变局下所谓的“全球供应链重构”,而拜登、特朗普为了自己的选举,对美国汽车工人等罢工“涨薪”要求的全力支持,加剧了美国国内工资上涨并使得美国通胀回落速度相对较慢。故本轮美联储鸽派周期与美债收益率下行斜率也或弱于以往“选举年”同期:明年美债收益率大概率呈现缓慢下行的特点,同时,美联储明年将开启降息周期,但全年降息次数或1-2次左右,降息时间大概率分布在下半年选举白热化阶段。

24年美国货币略鸽,财政偏紧或将带来以下影响:首先,由于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更为直接,预计24年美国经济大概率弱于22-23年,这将对我国出口构成一定不利影响;其次,美联储偏鸽与美债收益率下行,一方面,将对纳斯达克、黄金、新兴市场等全球无风险利率敏感类资产构成一定利好,另一方面,也将我国人民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空间提供支撑,故明年国内货币政策整体仍将维持合理充裕的基调。

二、24年全球“选举年”,或将对中美、资本市场等形成较多的扰动,全球贸易摩擦亦或将加剧,但最终全年不会有特别大的风险:拜登的连任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23年初的资本市场十大猜想中,我们指出:由于俄乌等地缘冲突,美国基于稳定全球秩序的需要,中美或将呈现一定阶段性战术缓和的特征,但美国对华高科技等方面的限制仍将强化。23年中美高层频繁磋商,中美元首APEC会晤与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限制不断强化,均说明了这一较为复杂的地缘环境。

就24年而言,全球诸多热点地区——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台湾地区进入“选举年”,市场普遍担心明年全球地缘风险将呈现“惊涛骇浪”的特点。但我们认为,明年“选举年”过程中候选人部分激进选举主张,伴随民调的起伏或将在全年对资本市场构成持续扰动,但最终回眸全年却整体风险不大。因为多数热点区域选举结果较为确定,基本以延续现状为主。

最为重要的美国大选为例,当前特朗普在美国共和党党内支持率遥遥领先其他候选人其激进的主张,如其明确表示“若再次当选,将全力着手与中国的脱钩行动”。这或将使得市场在24年下半年,因美国民调与选情的此起彼伏,而担忧特朗普再度成为总统,并开启新的对华关税战、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大选激烈阶段,两党往往为了选情采取对华较为强硬的立场,因此,24年全年相对23年,全球地缘的扰动对市场的阶段性影响或将更大。

同时,考虑到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对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产能“军备竞赛式”扩张,在24年全球需求难以快速增长及“选举年”下各国政党对于所谓“民意”的重视程度提高,预计2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间围绕上述产能增加较快的新兴领域,一系列反倾销调查、关税等贸易摩擦相对23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亦要关注这种全球贸易摩擦的增加对于我国部分行业出口可能的影响。

但我们强调,最终从全年来看,24年“选举年”整体很难形成重大地缘“黑天鹅”,原因在于:

在当前俄乌、巴以等方面地缘冲突尚未平息前,美国和西方整体对华态度,仍以稳定中美关系,进而稳定现有全球秩序体系为主,过于激进的对华升级举措出台概率并不高;

更重要的是,拜登连任概率实际显著高于当前市场预期:

第一,从逻辑上看,特朗普的激进主张和行为,无法获得对于大选其决定作用的中间选民和关键州的认可,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结果也均表明了这一点。

第二,从数据上看,尽管当前拜登民调似乎较大幅度落后特朗普,进而容易引发市场担忧。但从历史上看,早期民调一般和大选结果不一致,《华盛顿月刊》就统计,自1976年以来,只有三次大选,选举前一年的早期民调与大选结果差距不大。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从真实选情数据来看,23年以来,美国举行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大选指向意义的关键州——弗吉尼亚、俄亥俄等州的议会选举。尽管选前民调,共和党基本都占据某种优势,但最终选举结果民主党几乎在23年所有关键州选举中取得压倒性优势。其真实选情与民调背离的原因在于:

民主党的基本盘(如:年轻人、女性、有色族裔)人数大于共和党基本盘(白人、中老年人、福音派基督徒),但传统上投票率偏低。近年来,特朗普裹挟下共和党主张变得越发激进,这反过来激发了民主党基本盘的投票率:今年以来,上述各州实际选情与民调背离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共和党通过司法限制女性堕胎权方面的激进主张,激发了传统上政治参与率较低的年轻女性选民的投票率。

因此,在目前特朗普大概率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背景下,其激进的主张将激发民主党基本盘投票率,而如果民主党人的投票率拉到和共和党相近的水平,共和党人获胜的可能将大幅降低。故我们认为,2024年“选举年“最重要的美国大选,拜登连任的概率依然很大。这意味着未来5年,美国整体政策框架仍将延续当前偏建制派的特点,美国整体对华外交框架也将延续当前“竞争,但不寻求对抗”的特征:或继续强化在高科技限制、供应链重构等方面的努力,但大规模加征关税为代表的“贸易战”等

“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

就其他地缘风险而言,俄乌冲突的超预期演绎仍然是24年最重要,也是最容易产生重要冲击的地缘风险,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相关进展。

三、24年国内地产与楼市“均值回归”过程或仍将延续,投资、消费、出口等复苏过程依然将呈现“曲折性前进”的特点

在23年年初,市场整体认为:疫情放开后,国内经济将呈现强劲复苏态势,部分市场人士甚至认为核心城市会因新房库存较低或将出现房价暴涨。我们在23年资本市场十大猜想展望中明确指出:收入预期的降低将对核心城市地产23年上半年地产产生新的拖累,疫后复苏的整体过程也将比市场预期的更加“一波三折”。

就24年国内经济而言,地产形势的研判或是最核心因素之一。相对当前市场的基于今年以来房价下行所形成的低基数和新房库存较低等数据判断楼市与地产24年将企稳相比,我们认为,楼市与地产的“均值回归”是大势所趋,且在24年仍将延续。与地产投资、开发及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这些市场容易形成一致预期的方向相比,核心城市楼市——房价与销售当前仍存在较大的“预期差”:

首先,尽管相对历史最高点已出现一定程度调整,但无论从房价租金比,房价收入比等主要财务估值指标看,当前核心城市房价与全球主流地区相比仍普遍偏高。从资产价格定价理论看,此前支撑国内核心城市房价上述财务估值指标长期偏高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将国内核心城市地产看作“成长股”,其背后的成长性主要基于核心城市主力人群收入可以长期维持高增长的假设;如五年前的地产研究报告普遍假设,2025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或超过日本水平。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但过去几年,伴随疫情、地缘环境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一主力人群长期维持高增长的核心城市楼市成长性假设受到一定程度挑战。从资产定价理论看,高估值成长股一旦核心成长性假设受到挑战,其估值或将面临由泡沫化的成长性估值体系向理性的财务估值体系切换。这种切换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参考,23年A股市场锂电、光伏等行业在季报业绩仍表现优异下的股价表现。

在此基础上,当前核心城市楼市租金价格的下跌:大学生就业与薪资变化降低了租房市场的需求,同时,在楼市低迷下,房东将更多原本用于出售的“二手房”改为出租,增加了租房市场的供给。基于DCF模型角度看,核心城市租金价格的下跌,将使得分子端现金流预期下降,进而降低核心城市地产财务估值的内在价值。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激增与成交量的低迷,使得楼市流动性明显下降。就资产定价理论看,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亦往往要在DCF财务内在估值基础上给予一定估值折价作为补偿。

核心城市地产价格面临的上述三重压力的背后则是:一方面,居民房价预期、收入预期的变化使得诸多潜在买盘观望情绪增加,考虑到24年金融供给侧改革大幕拉开下,买房主力人群收入预期受到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公务员的薪酬体系改革或将通过对这些主力人群的“永续现金流”预期,影响其买房及高端消费意愿。

另一方面,95后、00后等新一代年轻人婚恋、婚育、买房等方面观念的根本性变化:一胎生育率,结婚率与结婚年龄,“双十一”数据中男性消费崛起等数据所反映的观念变化,使得传统住房市场“刚需”这一概念发生重要变化,“刚需”的变化减少了“二手房”市场潜在买盘量,并使得核心城市楼市重要支撑——“置换链条”开启难度加大。

就政策而言,参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24年管理层对于地产的重心或仍在防风险、城中村改造等“托底”,直接通过“大水漫灌”刺激房价上涨的政策出台概率极低:“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央行行长潘功胜12月4日在《人民日报》亦撰文指出:“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24年楼市的“均值回归“以及23年地产企业集中“保交楼”的完成将对明年地产后周期板块,如:建材、家电、家装等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23年土地出让金的减少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地方政府举债的更严格约束,将使得地方政府“加杠杆”投资的力度或弱于23年,这些都将使得内生经济在24年的复苏过程依然将呈现“曲折性前进”的特点。

四、“十四五关键年”,中央财政与产业政策的显著发力将是明年经济最重要的亮点

相对地产、地方政府投资、消费等复苏过程中的“曲折性前进”,中央财政与产业政策在24年相对23年或将显著发力,成为托举经济和春季行情的亮点。

首先,根据23年底政治局会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我们预计,在23年10月底万亿国债增发用于水利等工程建设基础上,明年两会前后还会有万亿左右的特别国债,赤字率相对23年也会适当上调。此外,旨在解决核心城市年轻人租房与聚居问题的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等预计亦将在明年显著发力,其涉及的资金规模亦或在万亿级别以上体量。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其次,12月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明确指出:“明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因为疫情、换届、反腐、主题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各类因素,“十四五”规划涉及的“新基建”等产业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其进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低于市场预期的现象。伴随23年四季度以来,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财政部、科技部等一系列关键部委人事任命的落地,以及此前扰动因素的消退,预计24年各部委涉及“十四五”规划的“新基建”招标采购的落地进度将显著大于过去2年。

从时间上看,由于一般中央财政发力与产业政策招标采购均在春季,两会前后落地较为密集,故我们认为,无论对于资本市场投资机会还是经济亮点,24年均将呈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特点。

从方向上看,“十四五”规划中的“新基建”可归纳为两大类: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型数字系统建设。其中,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又可以细分为:电网建设、海上风电等细分;新型数字系统建设可细分为:数字中心(算力)、信创等细分。以上细分相关的主题性机会,建议投资者在春季行情中重点关注。

五、24年政策在楼市刺激等原则方面的定力和改革方向的初心或依然将显著超市场预期

在23年初的资本市场普遍认为,疫情放开叠加换届完成后,23年全年政策将以持续刺激经济为主,这是很多投资者在23年初认为全年市场将迎来牛市的重要原因。但我们在23年资本市场十大猜想中明确:23年政策将以“安全”“人民性”与经济方面的“积极”并重。

尽管24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亦有降息降准空间。但我们要特别强调,上述政策均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和原则范围内,主要的出发点依然是防风险,至少在24年,部分投资者畅想的“大放水”“楼市大刺激”等所谓“反转型”政策或较难出现。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12月4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系央行行长对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学习领会,期间传递的信号非常重要:

第一,货币政策:文章明确”领导指出:“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都是无用之招。”“央行执行货币政策,要始终保持稳健性,管好货币总闸门”。在明年美债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降息、降准等政策均有空间,但幅度和频率或低于市场预期;

第二,地产政策:文章明确“

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也就是说,市场的楼市大放水、大刺激政策可能性极低。明年地产政策的核心一个是防风险,一个是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

第三,汇率政策:文章明确“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意味着,明年央行优先级除了首当其冲的防风险,紧随其后的就是稳定汇率,这一优先级也意味着明年货币宽松的空间或比市场预期的要少,国内利率下降的幅度或小于美债收益率下行的幅度;

此外,24年秋季或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历史上多数“三中全会”均是围绕中长期经济改革前景展开,故本次会议或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主旨,但要注意改革的内涵的重要变化:参考二十大报告精神,特别是《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强调的:“我们的目标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也必将在人民支持下实现”。以及23年底政治局召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发言:“坚持高质量发展,反对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反对华而不实、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反对竭泽而渔、劳民伤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预计24年秋季“三中全会”依然将围绕“改革的初心”——共同富裕、安全、强化党的领导、财税改革、重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更进一步的明确工作目标和部署。

六、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对行业生态影响将显著超出市场预期,关注券商整合的投资机会

就明年经济政策而言,防风险是优先级最高的政策目标。23年10月底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就政策角度而言,当前市场关注的地产、城投风险,这些主体的高杠杆,很大程度的来源是信托等配资渠道,这背后则是18年前对于信托监管的缺失;核心城市房价的高波动,则源于21年前经营贷等杠杆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极大增加了居民购房的杠杆,背后则是对于中小银行监管的不足,其本质则在于当前金融机构过多过小过散,使得金融监管难以落实到位。

故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预计24年将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元年,行业的深刻变化将远大于市场预期:中小金融机构的产能去化,从业人员的考核与薪酬体系优化,头部金融机构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行业龙头集中度大幅提升。

这其中,券商整合的投资机会尤其值得关注:并购重组加速本身就利好券商股,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又将提高龙头券商的市占率和收入、利润的稳定性,平台话语权的进一步增加,也将有利于券商成本的控制能力较往年大幅增强。

七、财政动能切换,关注公用事业市场化定价改革与地方国企资产证券化提速下的投资机会

相对23年初产业方向方面,资本市场一致看好新能源板块在23年全年的表现,我们在23年初“资本市场十大猜想”时,就明确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央企价值重估将是2023年最重要的产业逻辑。“中特估”板块在23年全年,特别是上半年,成为市场最重要的两个主题之一。

相对23年央企在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我们认为,24年要重点关注地方政府财政动能切换带来的两大投资机会:公用事业市场化定价/混改与地方国企资产证券化加速。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即:上一年财政收入决定下一年财政支出。由于23年楼市的下行,带来的地方政府收入占最主要因素土地出让金锐减,这必然加大24年地方政府整体财政压力。同时,由于23年的土地出让金下降排除了疫情等扰动性因素,这将使得地方政府在做后续财政预算时,将更多的从长周期视角,重视必须减少土地财政依赖改革的紧迫性。

其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新增债务的严格约束,将使得传统地方政府另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借助城投平台加杠杆,在24年面临重大转变。而12月“党外人士座谈会”对于“明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的明确要求,又要求地方政府在十四五规划重要目标、项目的招标采购落地方面,必须迈出比过去两年更大的步子,这势必又将带来24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新的压力。

因此,地方政府传统财政收支、资金来源在24年面临的重要挑战,必然将推动地方政府“财政动能切换”的改革在24年全面加速,这一重要变化,也将带来资本市场重要投资机会,我们建议关注如下方向:

第一,  

公用事业市场化定价改革。国央企公用事业,如:电信、电力等板块是23年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主线之一,市场配置上述板块的逻辑主要在于其稳定的分红和现金流下的防御价值,这种防御价值,我们认为在24年全年的市场环境下,仍将受到资金更加紧密的关注。

除了防御属性外,更应看到公用事业本身改革及盈利增长的重要潜力及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作用,从空间上看,当前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如:东南沿海、北京等地公用事业收费价格与当地居民收入的比值,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时间上看,我国多数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体系亦并未随社会物价变化而进行调整,长达十年之久。这一较低水平的维持,所依赖的是地方政府财政的持续补贴,背后则是土地出让金收入。

23年以来高铁的票价已率先开始“浮动价格”改革,多地高速公路收费的市场化定价改革亦拉开大幕。我们认为,伴随24年地方政府财政动能切换的迫在眉睫,更多城市的轨交、公路、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参考上述模式实现包括“阶梯价格”“浮动价格”在内的市场化定价改革,在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基础上,大幅提高其内生盈利潜力或是大势所趋。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第二,  

地方国资资产证券化加速股权财政改革。在土地财政日益不可持续的基础上,24年地方政府或将加大力度盘活其拥有的其他类别资产,以应对财政支出的压力。通过梳理各地此前国企改革文件的目标要求,当前全国各省份国有资产证券化率平均水平或在50%左右,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24年在地方国资推动旗下资产上市的进度或大幅加速。

同时,考虑到当前证监会对于“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即IPO发行节奏的控制,预计24年地方国资通过主板直接上市将面临一定的挑战,其更可能通过以下两条路径实现资产证券化,并带来相应板块的投资机会: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1)借助北交所扩容契机,提高资产资产证券化水平。相对主板IPO门槛的提高,23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明确提出:“常态化推进北交所市场高质量扩容”。预计其将在24年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最重要通道。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以融资导向的特征,历年来凡是资本市场大扩容,政策往往倾向于活跃相应市场,并引导资金入市,进而带来相关市场赚钱效应较好的行情,如:05-07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主板牛市;13-15年,创业板扩容带来的流动性牛市行情;19-21年,科创板、创业板及主板全面注册制改革带来的结构性牛市行情。预计24年伴随北交所的扩容,相关资本市场政策,如:降低做市商门槛等政策等,亦将引导资金加速入市。预计北交所或北证50将在24年反复活跃。

2)资产整合下的地方国企“类壳资源”。充分利用当前各地方现有上市公司资源,通过资产整合、注入等方式,是盘活国有资产,提升资产证券化的另一路径。近年来,伴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与地产“均值回归”,各地方国企均有一批市值小、价格底部、机构持仓近乎为零的国企“类壳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产、商贸零售等传统行业建议积极关注24年上述板块地方国企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八、不止于AI,大国竞争下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硬科技国产替代将继续拉开大幕

“先立后破”是年底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4年经济工作任务最重要的定调,所谓“先立后破”,新华社在12月10日权威发文明确指出:“长远来看,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是要破掉,但“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

与此同时,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4年的经济工作任务中,将科技创新取代扩大内需放在首位(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排序中首要任务为扩大内需,第二位为科技创新)。这些均表明,政策希望尽快形成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以替换下行的传统产业动能的紧迫性。

对于科技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这里提到的诸多技术,均是今年全球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海外前沿科技突破,如:Open

AI的ChatGPT在人工智能大模型,Space X正在尝试的“星舰”在商业航天,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缓解肥胖等方面的重要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无疑是非常高瞻远瞩的。实际上,我们在今年的《“新大航海”:大国竞争下的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周期》中就明确指出:纵观历史上四次科技革命无不与大国竞争与对抗直接相关具体而言:奥斯曼土耳其对欧洲基督教的航路封锁与不断扩张,倒逼了大航海与第一次科技革命。英德的竞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下,铁路、电力、电话蓬勃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计算机、航天火箭、喷气式飞机等则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的武器竞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则是源于美苏冷战下科技竞争。

2024全球与中国资本市场机会与风险有哪些?

因此,本轮全球科技革命的本质在于18年以来,伴随东西方竞争的日趋激烈,主要经济主体均显著加大对于前沿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故而开启了新一轮“人类竞争-创新大周期”的序幕。因此,本轮全球科技革命绝不仅限于AI。尤其考虑到,24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后,科技企业资金成本相对过去两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我们预计,24年在上文提到的诸多前沿领域,还将不断出现层出不穷,不断超市场预期,且对产业生态有重大革命性影响的新科技突破。因此,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海外科技突破及主题映射所对应的A股投资机会,如:人型机器人、AI应用、创新药等。

此外,就国内而言,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愈加重视自主可控及明年“十四五关键年”产业政策全面发力的背景下,预计国内围绕“硬科技”国产替代的进程亦将继续加速,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光刻机、华为智能驾驶生态链、种子安全、算力、信创等方向,或者央企科技ETF等。

九、明年资本市场风格或延续今年特点,两头配置:侧重防御(高分红、公用事业、黄金、债券),兼顾主题(北交所、微盘指数、科技、券商整合、地方国改)

就全球资本市场而言,美联储“由鹰向鸽”变化之下,流动性敏感的资产,如: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进一步深化的纳斯达克,“选举年”下地缘扰动下的黄金,供应链重塑下的新兴市场或都将在24年继续获得较好的表现。

就国内大类资产而言,伴随楼市、投资、消费等方面复苏过程中“曲折性前进”的特点与防风险、化债政策的发力,24年固收类产品或仍将取得较好的收益。

就股市而言,站在大周期角度,24年或将是“牛熊转换之年”——21年开始的三年调整期的最后一年。伴随海内外一系列重要风险的释放与明晰化,或将加速政策框架的转向,并带来历史级别的战略配置机遇。

就股市风格上看,明年风格或仍是今年风格的“加强版”,两头配置,“侧重防御(高分红、公用事业、黄金、债券),兼顾主题(科技、政策主题,北交所、微盘指数)”,全年看好:红利指数、北证50、微盘指数、国证2000等,消费等机构重仓股相对收益表现或仍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

十、“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行情,主题为王

就全年资本市场节奏而言,我们认为,历年来中央财政、产业政策发力与资本市场主题行情均以春节前后为主,叠加美债收益率下行期与全球地缘风险空窗期,我们认为,春季或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时间窗口,投资者应高度重视,即:“一年之计在于春”。

同时,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整体定调为“总量政策定力与产业政策发力”,以及美债收益率下行期全球流动性宽松,故我们认为,春季行情,将呈现以小市值、主题活跃的特征,即:“春季行情,主题为王”。综合前述分析,建议春季行情重点关注如下主题:

1)北交所/北证50;

2)国证2000ETF/ 微盘指数;

3)有整合预期的券商;

4)产业政策发力(电网、数据/算力中心);

5)地方国企注入预期(地方国企商贸零售、地产等“类壳”板块);

6)科技突破相关的AI、人型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主题亦值得关注。

本文转载自“李迅雷金融与投资”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编辑:汪婕。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