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灵猫财经,作者灵猫财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出行,本该安全”,这是杨笠代言T3出行宣传海报上的一句话。
在携手百位职场女性探讨出行安全的脱口秀现场,杨笠说:“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眼睛,是用来寻找生活的,而不是用来盯住风险的”。T3出行高举出行安全的大旗,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出行安全的话题仍在持续。
2018年多件滴滴乘客遇害事件似乎一直停留在我们心头,滴滴的安全事故给人的印象有些深刻,到目前为止女性对“打车不安全”的主观情绪仍未消除。
而近日,滴滴IPO的传闻被放出。消息显示,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出行)正在与投行洽谈,或许滴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IPO上市。但据官方回应称,“IPO不是滴滴当前最优先的事项”。
当然,官方的回应或许有两层寓意。目前社区团购兴起,滴滴旗下橙心优选初露峥嵘,也许滴滴的精力放在了进击社区团购上。而另一方面,或许面对出行安全的大旗,滴滴仍未做好充足的准备。
左右护法,塑造更完美的出行未来
与目前市场现存的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公司相比,滴滴称得上互联网出行行业的鼻祖,目前在出行的体系上滴滴属于非常完善的状态,包括出租车、网约车、代驾、顺风车等等出行服务一应俱全。
从WEMONEY研究室发布的《滴滴独占出行市场,金融业务却黯然失色》一文中获知,目前滴滴占据出行市场的近8成份额,一直在行业中扮演“巨无霸”的角色。而对于金融行业的失利似乎也并未让滴滴丧失综合发展的信心。
如果以滴滴目前的状态来说,大概可以用“左手造车行动,右手社区团购”来形容。
滴滴造车也并非偶然的事情,早在2018年,滴滴就与31家汽车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目的就是推动共享化、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汽车产业变革。
而这种科技向上的目标,让滴滴在出行上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共享化的小桔单车,联合各家车企展开的新能源造车等,无一例外都是滴滴在科技向上迈出的重要行程。而更加满足滴滴计划的无疑就是近期“出行定制的网约车”。
这款网约车的车型为D1,滴滴创始人程维在介绍这款产品时,特意强调了它的“共享”属性,同时它也是第一辆专为共享出行设计的车辆。
造车这件事无疑对滴滴裹上了更加“高大上”的外衣,为其企业形象增添了一道亮点,但是右手的社区团购却成了其发展中不大不小的一个谜团。
如果说美团、拼多多在社区团购上发力是一种业务延展,那么滴滴更像是一种拼单凑数的行为,毕竟业务的跨度容易给人造成“你不行”的错觉。
但是滴滴作为互联网巨头第一家加入社区团购领域并推出橙心优选,或许目的本身就是流量互换。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滴滴出行为橙心优选引流,再将橙心优选的流量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出行本身的流量。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表示,社区团购被资本看重的原因就是其获客成本低,易于复制的特性。如同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模式被效仿一般,各家入手社区团购或许就是以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手段。
在获取流量的成本日益增高的背景下,社区团购似乎成了滴滴节省成本的“必须品”。虽然正常的商业竞争不会让人觉得反感,但是这种手伸到“菜篮子”的行为,却实实在在的降低了企业的形象。
一边是流量的增长,一边是业务的提升,滴滴早已在IPO的大门前徘徊了许久,但上市并非最优选择,除却自身的扩展,更要与受众紧密结合。
双症状“患”者: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以及黑马不断出现的忧患
与资本市场看重行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市场规模不同,消费者更看重行业或者产品为自身带来的体验,比如手机的功能、性能,服装的舒适度、上身效果等,滴滴出行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正是出行的便捷。
但是这种便捷建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上,因此有时行程中的变量就会对出行的体验造成影响。
比如,现如今女性经济不断增长,女性也成为流量时代里的中流砥柱。马云曾认为:女性正是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时代的主力军,抓住女性就抓住了消费。事实也在证明,“她经济”也为电商的崛起奉献了巨大的力量。
而2018年两大女性乘客受害案让滴滴的口碑跌倒低谷,使得乘客对使用滴滴有了很大的警惕心。2019年一次媒体沟通会上,滴滴高管曾反省工作的不足,也强调了对出行安全重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去车辆本身,滴滴对司机的筛选与管理也存在很多不足,才会引得事故的发生。
正是因为在管理和筛选上的不足,才将滴滴弄得像个重症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大病复发一般,而且滴滴的症状不止一种,内部和外部,都会影响到滴滴的运行。
虽然滴滴占据了出行市场八成以上的规模,但是并不能排除后来者居上的可能,比方说拼多多在短时间内冲上了电商前三甲的位置,无疑给很多头部企业敲响了一枪,“我虽在前,但黑马犹在冲刺”并不是没有可能。
据天眼查APP显示,新兴企业T3出行在网约车市场迅速成型,就是因为其背后占据了阿里、腾讯以及一些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信息显示,T3出行是一家网约车服务提供商,致力于网约车领域,采用车辆均为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涉及颇广。在与媒体访谈中,创始人崔大勇曾说到,在上线的的11个城市中,T3出行在网约车方面已经在武汉、长春超过了20%的市场规模,南京市也达到了16%以上。
也就是说,在网约车方面,T3出行的潜力甚大,这个创立仅一年左右的移动出行公司可以说是滴滴身后不容忽视的黑马。
虽然T3出行还未做到让滴滴大动干戈的程度,但是消费者的喜好倾向是多变的,打着“出行安全”大旗的T3,恰好点到了消费者的软肋,也塑造了好口碑。而消费者的喜好往往会引导资本的倾向,资本造势,才是对滴滴最大的影响。
晓之以“规”动之以“范”,才可直面科技的星辰大海
消费者就是市场,不管是出行安全,还是资本导向,无非是深挖制度规范,淡化以服务为主的噱头,来避开消费者的霉点,消费者满意才能扩大市场,然后再打动资本加注更多。
毕竟越来越多的“服务为主”的理念,让消费者膨胀,与司机(服务人员)产生矛盾,也使得司机心理不平衡。因此淡化这种病态的“服务”,在服务合理的条件下,主抓司机的人格方面,才能避免对企业口碑造成影响,加速企业发展。
就像果树的生长,修枝剪叶是在所难免的,毕竟养分是固定的,枝桠越多养分分散越多。同样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展开过多的业务线无疑是做不到精益求精,或许最多称得上规模大,但是却称不上质量优。
比如在社区团购领域出手,一众互联网企业被人民日报评说,不要贪恋几颗白菜,未来的科技更有无限可能。而滴滴未来的无限可能正是建立在自身的规范管理之上。
并且,滴滴早就涉猎了造车、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出圈的动作。金融对于滴滴来说已经相对疏远,人工智能领域虽然在近几年一直受到吹捧,但也没有见到哪家互联网公司有拿得出手的的作品,因此滴滴的大部分希望都在造车上。
第一辆专为共享出行设计的车辆的出现确实为滴滴赢得了一片喝彩,但是这个成绩并不是多么出众,据公开信息显示,滴滴至今亏损三百多亿,说是靠着资本续命也不为过,而造车更是个烧钱的领域,所以滴滴造车并不是特别被看好。
与之相比,虽然T3出行规模不像滴滴,但是在其背后站着身为0EM(代工)的大股东,完全可以应对无法造车的威胁。而且目前T3的车辆是完全自己掌控的,包括整个运营服务的过程,因此在管理上优势立显。
笔者认为,相比急切的引流、造势等一系列行为,或许稳抓经营管理,提高成为滴滴司机的门槛或许能够为滴滴出行带来更加明显的效益,最起码有益于把控口碑,减少受众的流失。
亨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五项要素共同组织下才是最好的管理,滴滴并不缺对科技星辰大海的憧憬,但是对于管理或许还需再加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