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之能(ID: almosthuman2017),作者力琴,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数字化转型变革发轫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迸发的时代。在疫情的影响下,也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经历2020年初的疫情后,企业普遍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下进行数字化转型,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我们试图从技术、战略、数据和组织变革四个方面,谈企业数字化转型会遇到的事情和变化。
不管企业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哪一时期,技术都是有必要的。据IBM在今年初公开发布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接受调查的首席技术官和信息官认为,提高基础设施灵活性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因素。
在疫情期间,有数百万人都受惠于云技术,满足企业对远程办公、业务部署等方面的需求。一位从事云计算行业的从业者告诉笔者,在疫情期间,所在公司刚推出不到半年的低代码平台使用量激增。
云计算、低代码等技术并不新奇,在疫情的催化下,才显得格外吸晴。在德勤2021年技术趋势报告当中,将这一点作为重要趋势之一。报告认为,鉴于其灵活、快速的构建方式,使得这一类开发方法、外部代码库和开发工具更容易让开发人员构建新功能,因此他们认为,企业需要利用云计算、低代码和平台战略等进行数字化创新。
如今,企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AI、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主流趋势。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第一步往往是从上云开始。
尤其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迫使企业迅速优化IT成本、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因此上云成为企业解决这些痛点的便捷手段。据Gartner在去年11月的调查显示,在如今使用云服务的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计划在疫情后增加云支出。
Gartner还预测,到2021年,全球最终用户在公共云服务上的支出将增长18.4%,有望达到3049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2575亿美元。
企业上云已成不可逆的趋势,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迁移到云上和现代化改造的成本可能会过高。印度《Analytics India》杂志谈到关于上云的成本,1TB本地存储设备一年的价格可能超过3000美元(约合1.9万元人民币)。而混合云的价格可能要更高。云服务的定价也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每月带宽的成本、存储和传输的数据量、跨平台成本、部署服务器的数量等等。
到2021年,大部分的工作都会在云上进行。即使是企业面临的成本难题,也会在新的一年得到解决。现在很多云提供商都在朝着可扩展性、成本效率和业务弹性的方向努力。
二 战略导向,数字化亦是方向
技术之外,企业需要回归公司经营的基本面,思考数字化战略的合理性。
多数情况下,战略的重要性摆在首位,企业可以用数字化重新定义公司今后的发展脉络,并寻求差异化竞争点。
更直观而言,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用数字化辅助业务增长,将业务线上化,并将线上与线下的渠道一体化。大量的公司正在通过数字技术拓展产品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例如国内大型商超天虹的数字化变革。他们将包括商品、会员、供应链、物流及到家等所有业务在线化,并在此基础上数字化,建立计算能力,为服务提供更精准、快速的决策能力。与此同时,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的一体化。
经数字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后,为天虹带来的效益也显而易见。在供应端,以往需要120人才能驾驭的超市,目前缩减至仅需不到70人。而库存周转也由40天减少至30天。线上与线下双渠道购物的顾客也比线下购物的顾客多。
又如便利蜂的数字化转型。便利蜂有近80%的商品都通过视觉技术采集,极少量用电的设备会用IoT采集,比如温度、声音等,并将这些数据集合到全员都信赖的“系统大脑”帮助决策。而且,全链路连着物流和工厂生产,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数字化,包括生产流程、各种配方、排班等,让整个的供应链体系都能应对多变的环境。
这些变化与来自德勤2021年技术趋势报告提及的趋势相符合,即供应链的数据价值正在被放大。报告认为,一些企业正在探索使用机器人、无人机及图像识别技术等,使得物理供应链交互对员工更加高效、安全。
另据IDC的2021年中国制造10大预测显示,到2021年底,70%的制造业供应链将投资能真正实现业务弹性所需的技术和业务流程,以使生产率提升10%。比如,全球轮胎制造商米其林便在产品中内置嵌入式传感器,收集并传输有关使用、距离和维护需求等有价值的数据。
三 转数据为洞察
通常我们所认为的数字化平台,是技术、应用与数据三者的承载平台,为公司的业务流程提供动力。在这方面数据能力也被凸显出来。最大程度上做到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
无论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哪一个阶段,几乎所有行业的各个业务都在以数据的形式留下足迹,从零售业的会员、客户及供应商动态,再到医疗健康行业的用数据连接医患、医生与诊所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在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记录。
但是现在系统产生的仅仅是数据,而不是信息,更不是知识。从理论上而言,我们理应从数据中获得对现状的洞察,找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作出预测。
德勤关于2021年技术趋势报告认为,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帮助公司有效地发现模式,揭示异常、做出预测和决策,并产生洞察力。
随着AI和ML技术的成熟,大量的工程和操作规程可以帮助组织克服这些障碍,有效地扩展AI,以实现业务转型。为了实现AI和ML更广泛的变革性收益,手工人工智能时代必须让位于自动化、工业化的洞察力,企业需要利用MLOps(开发机器学习部署流程)将AI工业化,并让机器来管理数据,而不是让人来管理。
四 敏捷性组织的微创新
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有组织和商业模式上的。现在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要掌握具有创新性的数字技术,还要打造敏捷性业务,背后需要组织能力的推动。
在MIT研究者的观察中,注重强调了员工这一重要要素。他们认为,员工是业务运行最直接的推动者,「如果说我们从过去十年的数字化转型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员工既可能是转型成功的最大阻碍因素,也可能是转型成功的最大推动者。」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建立类似中台的概念,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借此赋能员工,让他们能够通过数字化科技的应用,敏捷、快速相应市场的反应和快速竞争。
譬如低代码浪潮席卷而来。最近阿里钉钉通过云钉一体战略,利用低代码帮助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所谓低代码指的是在大部分情况下用可视化等非代码方式取代手写代码。传统的开发过程便可以简化,在云中负载,业务人员也可以代替IT人员,进行业务的微创新。据阿里数据,目前阿里已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宜搭构建了12700个应用,其中99%是由HR、财务等不具备代码开发经验的岗位员工搭建。
在2021年,随着越来越多业务在云上部署,不少企业会利用采用多云管理,即多云集成管理和支持大型业务的方式,促进业务的敏捷性。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