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黑板洞察(heibandongcha),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为提升学历、提高国民素质,缩小与国外高等教育水平差距,21世纪以来,我国实施高校扩招计划。回看近二十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逐年增多,2020年毕业生数已达2000年八倍有余。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时间再往前数,建国初期,我国仅有205所高校,教育重点还在扫盲上;如今,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已经突破3000所。七十余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发展?“教育强国”之路走到了哪一步?
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人数为3947157人,占比52.04%,略多于专科毕业生。根据院校类型划分,由于部分本科院校中,存在专科院系,故201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数达4549674人,占比59.98%。其中独立院校毕业生数达592994人,占本科生数的13.03%。
根据高校性质类型划分,我们看到,我国综合类大学和理工院校毕业生数占比接近2/3。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高速发展,主要专注于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专业与专业之间缺少融会贯通。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类院校和理工院校数量增速明显,冠以 “理工” “科技”等字样的高校数量逐渐增多。2019年全国范围内体育院校毕业生最少,相应体育院校也最少,2009年统计结果显示仅有30所。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除去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
按七大地理地区划分后,高校(本科+专科)数量数据显示,华东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更为充足,院校数量占全国的29.38%。西北地区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华南地区高等院校主要集中在广东省。仅从数量纬度分析,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不平均现象依旧明显。
通过统计全国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我们看到江苏、广东、山东、河南等地高校数量已超150所,同时,这些省份也是高考大省。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数量最少,仅有7所,其中本科院校4所,多数集中在拉萨市。
“北上广深”中,北京高校92所、上海63所、广州82所、深圳8所,除广州外,其余地区本科院校均多于专科。整体来看,全国超2/3地区的专科院校多于本科院校。本科扩招从上世纪末就已开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专科)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年7月,教育部又发布高职扩招200万人计划。
通过分析北京、江苏两地普通高等学校成立时间,我们发现我国很多高等教育资源从建国前夕(大部分成立于民国时期)就已经积累下来,并一直受惠于民。建国成立初期,国家紧抓教育,对现有高校进行院校和系的调整,相当一部分私立高校合并或停办。大跃进时期之后,根据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大部分省市均先开办专科院校,保障社会快速发展。1961年,江苏省发文表示,将控制办学规模,今后2~3年内原则上不建新校。“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停止招收本专科生4年,研究生招生工作12年。期间,大部分工农名学员入学是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下降明显,不及文革前。
改革开放后,国家重新整顿教育秩序。从1992年开始,我国高校发展的方向从工科向综合型转变,院校合并与重组开始朝着规模大、学科全的综合性大学迈进,合并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194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只有205所高校,其中私立院校61所,占比29.8%,外国出资的教会大学21所,占比9.7%。不到五十年的时间内,我国高校数量猛增,到1997年,数量已经过千。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97~201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已经翻了一倍有余,其中专科院校同比增长230.16%。虽然总数依旧上升,但是已经明显感知到,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增速放缓。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先后实施了“211 工程”、“985 工程”、“2011 计划”、“双一流”建设,支持我国高校和学科的发展,带动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不仅缩短了部分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而且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995年11月,211工程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联合下发了《“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12所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2004年,根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印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启动二期建设。“985工程”共建设39所高校,均包含在211名单中。目前社会普遍认为“985比211好”。
与“211工程”、“985工程”不同,“2011计划”国家重点扶持的不再是哪一所大学,而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体。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三个单位在国内量子科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顶尖的实力,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不再允许其独自运作,而必须集群协同,力求1+1>2。“2011计划”取消终身制,每四年评估一次,2011年有14个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24个、2018年38个。
2017年,“双一流”建设启动,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双一流”的终期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去年年底,天津工业大学发布一则公告称,“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再开展普通专升本招生。伴随着专升本逐年扩招,未来这类学生大部分将会流入二本院校。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一流”高校生源水平,但也扼杀了目前准备通过专科过渡,想要升入高水平学府大学生们的希望。与此同时,国家开展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已有36所高校开展此项计划。
在我国2740所普通高等学校中,除公立院校之外,还有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办学和民办高校三类。但通常情况下,除了公立院校,其余的都被认为是民办院校。公立还是民办,成为家长判断学校好坏的一条无形标准。
民办高校的学费是公立大学的三到四倍。这是公民办院校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民办高校(不含中外合作办学)773所,民办本科436所,民办专科337所,其中独立院校257所。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办学条件达到本科高校设置标准的独立学院,可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根据教育部公示,上半年14所独立学院转设获批。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和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情况下也归为中外合作办学。
1995年1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规定中外双方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共审批和备案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580个(独立法人机构7个,非独立法人机构84个,项目489个),其中本科以上35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温州肯恩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均以环境好、学费高著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北京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中国社会工作文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发展。
回顾过去,从20世纪的规模取胜,到21世纪的质量取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改革与规模、结构调整,正在逐渐与发达国家缩短差距。由于过去我国教育经费及资源有限,建设高校基本分985、211、和双非大学三层,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建设正在朝着普惠、公平化发展,各层次高校均在朝着“双一流”努力。与此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规模“超额”完成规划指标,我国人才培养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期待2035年“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