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说得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确存在泡沫

创业
2021
02/06
10:38
亚设网
分享

曹德旺说得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确存在泡沫

编者按:本文来自龚进辉,作者龚进辉,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素有“玻璃大王”之称的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说了番大实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泡沫,最终可能会浪费钱。

“现在没有特别好的投资机会,很多人看上新能源汽车算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或者风口,于是很多企业一窝蜂去投新能源电池和汽车。所谓的新能源汽车本质上是电动车,有些企业称其为新能源汽车无非是想拿补贴,但企业靠补贴是活不长久的。”曹德旺说道。

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可能已累积一定泡沫,可能最后会浪费很多钱,且面临产能过剩。我认为曹德旺言之有理、非常精辟。不可否认,从技术、政策、成本等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崛起大势所趋,完全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替代传统燃油车。

不过,颠覆非朝夕之功,而是在循序渐进地发生。目前,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还是蔚来、理想、小鹏总销量,都偏低,低到感人,且尚未实现盈利,上汽、比亚迪等年销量突破百万级的传统车企,市值竟然敌不过三个毛利率刚刚转正的“愣头青”,很难让人相信没有泡沫。

同时,即便蔚来、理想、小鹏的市值不能用传统车企的标准去衡量,盈利模式也区别于传统车企单一的卖车,但从最基础的市销率来看,小鹏市值是其收入的144倍,蔚来是38倍,而丰田、大众分别仅为1.5倍、0.2倍。

不得不说,小鹏市销率高得离谱,需要再赚144年的钱才能匹配当前市值,蔚来、理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因此,我倾向于认为蔚来、理想、小鹏有点过于被资本捧上天。换言之,新能源汽车行业泡沫化十分严重,我总结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沾了特斯拉的光

众所周知,特斯拉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从电池性能的大幅改进到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和芯片设计,再到整车制造工艺,特斯拉强势引领整个行业高歌猛进。去年,其更是以一己之力彻底带火整个行业,不仅自身迎来市值直线飙升,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市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今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入局造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与新能源汽车概念沾边有利于拉抬公司股价,而其也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因此,你会看到,无论是PPT造车还是真正造车,全行业都在积极向特斯拉看齐,都想借着特斯拉吹起的新能源汽车风口扶摇直上。

不过,很多投资者并未意识到,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与特斯拉并不具备真正可比性。简单来说,如果以特斯拉市值为参照物,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被严重高估,比如蔚来市销率接近特斯拉的2倍,这显然不合常理。在我看来,这种激进的估值方法把泡沫吹得更大,已无法从理性市场逻辑去解释。

曹德旺说得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确存在泡沫

二、资本估值体系的变革

判断企业估值的核心因素:现金流、增长和风险,都要从未来着手,所以估值思路也要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回顾走向前瞻,久远的历史数据不能成为拐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直言,2020年尤为不同,低利率时代逼迫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使得拥挤的交易变得更加拥挤,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非常夸张的前置。

这就要求投资者用新眼光来看待估值,做估值的朋友。以前说投资要找“好公司+好价格”,现在“好价格”需要重新定义。而我们的确正处于低利率时代,2020年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国继续放水印钱,低利率更低,代表钱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

尴尬的是,现在优质标的和朝阳行业越来越少,10年一次的科技变革并未到来。21世纪第一个10年迎来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第二个10年迎来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崛起,第三个10年AI、区块链均不成气候,只好寄希望于此前被唱衰的新能源汽车,成为2020年一大商业奇迹。

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思想变得非常浮躁,往往带有“宁愿上错车也不愿错过”的心态,不光投资时机前置,投资金额也着实不小。说白了,只要有一个行业或一家企业异军突起,资本就会蜂拥而至,一窝蜂扎堆投资,生怕错过潜力股,才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市值陡增,近乎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结语

从股价来看,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三强领跑新能源汽车行业,甚至未来可能统治整个汽车市场,但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不足,不禁让人对它们未来成长性表示担忧。换言之,它们的基本面与现有高股价并不相符,存在巨大泡沫。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在看待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时存在一大明显误区:

他们并未充分意识到新能源汽车这块巨大蛋糕将会被N多车企瓜分,而不是被走在前列的这几家创业公司强势垄断。原因很简单,汽车和互联网并非遵循同一个逻辑,后者画风是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前者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要知道,特斯拉的产品并没有粘性,不得不面对永无休止的巨大竞争压力,这意味着行业竞争一定是充分、完全的,最终呈现百花齐放,而非一家独大。其实,有深厚技术能力和制造功底的传统车企一旦杀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可以打造出一样甚至更优秀的产品,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注定要打一场硬仗。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