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投稿,来自富途安逸,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开年以来,港股走势表现强劲,以龙头科技企业来说,腾讯股价最高达到767.5,美团股价也突破400,市值双双创新高。
就新股来说,表现同样毫不逊色。开年第一大热门——快手科技超额认购1200倍,认购500手才能稳中一手,富途暗盘最高涨幅266%,火爆程度也是无需多言。
宏观层面的数据同样趋势明显。刚刚过去的一月份,港股通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3000亿港元,单日净流入多次突破200亿,恒生指数月内最高涨幅达到10%。
为什么港股最近这么火爆?
港股的火爆主要就是因为,A股真是越来越贵了。
港股一直以来就被称为“价值洼地”,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市盈率与其他主要资本市场相比,长期处于低位。
尤其是跟A股相比,差距非常明显。以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例,这个指数主要追踪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的股票,A股相对于H股的平均溢价。指数水平越高,则A股相对越贵,港股相对越便宜。
去年下半年开始,AH股溢价指数持续走高,到10月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一家公司,A股平均比H股贵接近一半。
数据来源:恒生指数
▲AH股溢价指数走势图
此外,2020年12月底以来A股蓝筹泡沫愈演愈烈,据国君策略团队报告显示,市场中估值与盈利增速的背离正迅速拉大,“二八分化”越发明显,蓝筹股的估值泡沫已经开始显现。
相比之下,港股的资产真的是“物美价廉”,对内地资金的吸引力自然是越来越强。
从资金流入走势图可以看出,南向资金从12月下旬开始,流入量逐渐加大,并在1月19日达到历史高峰,单日净流入265.9亿元。大量涌入的资金,不断推高港股的市值。
▲南向资金净流入走势图
港股除了便宜,还有很多A股所稀缺的行业以及新经济龙头企业,而这也是港股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港交所于2018年修改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未盈利生物医疗企业赴港上市,以及为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提供便利条件后,港交所IPO开始焕发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内地新经济企业选择来港上市。
以2020年为例,当年共有22家生物医药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康方生物、沛嘉医疗、泰格药业等等均在富途录得超百亿认购。此外,中概股二次上市也同样如火如荼。2020年共有包括网易、京东在内的9家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接下来据说哔哩哔哩、百度等也蓄势待发。
过去港股主要以金融、地产等传统企业为主,伴随着新经济企业的前赴后继,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曾经南下资金主要增持的是像中国移动、建设银行等相较于A股明显打折的传统大型企业。
去年开始,南下资金重仓股中,除了腾讯这个港股老大,美团、小米等A股稀缺的科技企业也开始受到热捧。
上市公司的质量越来越好,促进更多优质、长线资金流入;优质资金的流入,反过来让优秀的公司股价凸显,价值被认可——这种互相促进,对港股来说,形成了非常有益的正循环。
对于计划在2021年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来说,香港的这种“热度”是企业选择上市地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们都知道,上市时机的选择,对公司日后股价走势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企业上市时处于市场狂热阶段,那公司估值就很有可能比预期高出许多,估值高了,稀释相同股比,拿到的钱也就会更多。当实体经济与股市走势发生背离,那能多拿点钱,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就非常必要。
此外,行情火爆,投资者认购也会更加积极,股价首日更大概率高开高走,这就为未来的走势做了奠基,对公司上市后的流动性,以及后续再融资都会有非常大的好处。
思摩尔首日涨幅150%,截至2020年底,累计涨幅374.19%;明源云首日涨幅86.06%,截至2020年底,累计涨幅181.52%。这些优秀公司,给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另外,香港独特的金融地位,无论相较于A股,还是美股,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一方面,香港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成熟资本市场,在融资快捷性、政策稳定性方面可以与境内资本市场形成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以沪港通、深港通为代表的互联互通机制,使得香港成为连接内地资本与海外资本的桥梁,虽然目前香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仍然以外资为主,但是大陆资金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也会使得以大陆公司为主的香港资本市场的估值更加公允合理。
当然,企业在考量上市地时,不仅要从市场火热程度来评估,对标公司的所在地、监管制度的契合度以及再融资成本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美关系非常紧张,中概股面临监管风波的2020年,赴美上市的公司数量依然不减,反而融资额较2019年翻4.4倍,创历史记录。
对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说,港股的热,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也要多方面综合考量,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上市时机和上市地。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