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松果财经,作者:宁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存量竞争的这几年,互联网平台围绕社交、电商的战火此起彼伏。2021年刚开始,字节跳动和阿里就在“端内搜索”上斗智斗勇。
在互联网流量见顶的压力下,各家都在拼了命地攫取流量。不断地推陈出新,适应更广阔的用户需求,毕竟,满足用户需求才是互联网产品的底层存在逻辑。
那么,2021年互联网产品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
“端”内搜索成新趋势 社交出现新玩法 2021年互联网产品新趋势大盘点
社交用微信、QQ,搜索用百度APP,短视频用抖音和快手,电商用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是用户在长期养成的习惯,也是早期互联网平台争夺的结果。
目前访问频次最高、时长最多的是视频应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微博、网络游戏。但现在互联网平台们都“不安现状”,不停地去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以期获得更多的流量。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2021年,互联网“亿级”体量产品的五大发展趋势。
(1)“端”内搜索成新趋势。最近刷抖音,会经常刷到抖音搜索的广告。2月17日,字节跳动CEO张楠透露,抖音视频搜索月活用户超5.5亿,日均视频搜索量已达4亿。
其实,不止抖音,牛年春节前后,各大互联网公司围绕“搜索”的动作开始频繁起来:2021微信公布了“搜一搜”月活达到5亿;情人节期间支付宝搜索上线,以情歌营销收获了一大波年轻人喜爱。
其实,搜索大战在pc时代就已兴起,直至移动时代,360搜索、搜狗搜索的接连败北,搜索大战才算消停下来。为什么如今战火又延展到了端内搜索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屏幕“狭小”,加之触屏操作便利性远弱于鼠标、键盘,用户会习惯在一个APP内完成大多数操作,PC端一个网址导航就能容纳一百多个网址入口,相比之下,小屏则将用户集中在一些主流应用上。
根据过去的调查报告,用户常用的APP平均也就在20个上下,而且近些年来移动网民人均APP安装总量逐渐减少,绝大部分流量被少数互联网平台大APP把持,这也是端内搜索新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据极光发布的《2020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移动网民人均APP安装总量下降至56款,其中腾讯系APP渗透率达99.8%,阿里系APP渗透率达95.5%,百度系渗透率达90.5%,头条系渗透率达84.9%。
而且,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添加端内搜索功能并不是仅仅为了发展搜索业务,它更是链接小程序、链接视频、链接品牌、链接店铺的一个重要桥梁,盘活整个APP生态的必要工具。
(2)社交出现新玩法。社交一直是互联网产品的发力重点,今年抖音App新增了KTV功能。用户通过KTV的入口成为主播后,即可开通一个直播房间,这其中有两种玩法,主播可选择KTV玩法,并邀请抖音好友参与K歌,另外,可以选择聊天室,即多人语音聊天,这是抖音为了增强社交功能的又一力作。
此外,支付宝也在今年情人节期间推出互动活动,在支付宝搜索“在吗”会出现一首情歌,这种新鲜玩法不仅很好的宣传了支付宝的搜索功能,也讨好了年轻观众。
(3)新增功能更人性化,照顾特定人群感受。滴滴推出老年人一键叫车小程序,于1月22日在全国正式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暂定名为“滴滴关怀版”,同时1月25日起在试点城市开通电话叫车热线,并根据用户反馈逐步推广到更多城市。
而百度上线“百度大字版App”,满足老年人对手机的特定需求,降低老年人使用难度,内容更突出视频、音频与生活服务。除了“大字”,百度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推出“陪伴电台”功能,以及 “识万物”、“语音搜索”、“休闲娱乐”、“带孩子”、“生活便利”、“查运势”、“政务服务”等日常服务。高德地图上线助老打车服务:推出大字体、新电召、一键叫车等功能。
(4)业务更加多元化,自动化办公产品成为香饽饽。近日,网易灵犀事业部打造的“灵犀”App,以冷启动的方式出现在各大安卓应用市场中。
其他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布局,阿里推出阿里云会议、京东推出京东会议、欢聚推出MOTOUCH会议、快手打造轻雀协作等,网易也推出有道云会议。
除此之外,网易宣布正式投入视频领域,并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扶持创作者。在线医疗也迎来新玩家,美团于近期上线了“百寿健康网”,该网站涵盖了医药招商、代理、展示,以及售卖、开店等全功能的医疗服务,更像是一个综合类医疗健康平台。
(5)在电商方面,补齐支付业务仍然占据主流。今年1月,抖音上线了“抖音支付”,意在为抖音电商保驾护航。此外,拼多多也在启动自己的金融业务。天眼查App显示,1月14日,拼多多关联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增一项“拼多多支付”商标申请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生活大佬美团的团好货的业务也在迅速扩张,于近日推出了独立的团好货App,此举意味着美团将全面提升电商业务的入口能力,并通过在App端加注功能更专业,分类更清晰的布局,更好地服务用户,力求在电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端内搜索战火激烈的同时,互联网产品的社交和电商之战也重新燃起,那么,这些具体变化趋势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理念呢?
从“拿大”到“抓小” 亿级产品APP的理念发展趋势是什么?
回溯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在智能手机不断普及的时间段里,微信QQ、快手抖音、美团微博、京东淘宝、滴滴支付宝这些大众化应用和超级平台成功地脱颖而出。攫取了大部分互联网流量。
但是,在“拿大”之后,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工具属性,争相想要做入口级APP,覆盖全生态。
比如支付宝不仅想做支付工具,还想做数字化生活平台,数据显示,支付宝小程序已经超过200万,月活用户突破6亿。而今年1月7日消息,“中国SaaS第一股”微盟也宣布与支付宝达成合作。
微信也不仅想做聊天工具,更想做一个覆盖用户更多场景的全能生态APP。在去年,不仅上线了“拍一拍”、“修改微信号”、“发送专属红包”等互动功能,还启动了视频号和直播业务。美团的野心也不止于本地生活平台,不断地涉及支付,金融,在线医疗,电商等业务。
在早期跑马圈地大战略后,互联网流量的天花板日现,“抓小”成为亿级APP的共同选择,从“拿大”到“抓小”,成为互联网产品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对于用户而言,哪个APP解决的问题越多,哪个APP打开的频率就会越高。
其实说到底,经过漫长的移动互联网混战,用户已经养成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类型的APP,而此时如果这些互联网产品能够提供一些衍生服务的入口,用户会跳过切换步骤,直接在APP内完成一些操作。
存量竞争愈激烈,战斗就会越残酷,2021年,互联网产品的新趋势已经显露苗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产生第一波红利。在互联网行业,最典型的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在追逐红利的路上,速度有时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