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罗超频道,作者罗超频道,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拼多多、阿里巴巴与美团三家互联网获得最高规格的脱贫攻坚集体表彰。三家互联网公司都属于广义上的电商平台,不难理解,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销售额高达近4000亿元,帮助中国提前一年实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不过,拼多多、阿里巴巴与美团在脱贫攻坚领域的贡献又各有不同。
美团的重点贡献在于提供骑手岗位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并给贫困地区商户带来订单,《美团助力脱贫攻坚总结报告》,全国832个脱贫县中,已有超过98%的县接入美团,线上活跃商户达48万。全国已脱贫县商户在美团一年7亿笔订单,超10万骑手去年在脱贫县实现本地就业。
阿里巴巴与拼多多的主要贡献,则是“农产品上行”。
数据显示,8年来,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万亿元。最近3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的网络销售额超过2700亿元。据介绍,2014年起,阿里巴巴聚合淘宝天猫、阿里云、菜鸟、盒马等20多个业务,打造互联网助农体系。2017年,阿里巴巴设立脱贫基金,从教育、健康、生态、女性、电商等五方面,助力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为贫困县打造了寻乌百香果、砀山梨膏等50个农产品地域品牌,覆盖县域超过30个。湖北的秭归脐橙,2020年销量较3年前增长60多倍。
作为靠农产品起家、扎根三农的新电商,以及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依托“农地云拼”等技术创新体系,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依托“农地云拼”体系,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了1500个,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等在内的网红水果,持续通过平台脱颖而出,“农地云拼”体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表面上看,阿里巴巴与拼多多均是通过帮助“农产品上行”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但深入了解两家的农业电商模式后,又会发现两家的助农思路很不一样。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当时阿里巴巴与京东已经很强大。2016年到2018年,在电商巨头猛攻线下做新零售、去海外寻求增量时,扎根下沉市场的拼多多脱颖而出,成为电商行业的一匹黑马,2018年上市,最新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在下沉市场,拼多多一直以来专注两件事:通过“工业品下行”,抓住下沉市场用户消费互联网化的趋势;通过“农产品上行”,让物美价廉的农产品直达城市用户餐桌。正是后者,让拼多多拥有农产品电商基因。
2018年,拼多多招股书显示,其在2018年继续加大对“拼农货”计划的流量扶持力度,当时计划在 2018 年投入 100 亿元营销资源协助 500 个产地的农产品卖向全国,在拼多多上市前夕,创始人兼时任CEO黄峥给股东发出内部信,他以农产品为例,表示“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拼多多致力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
跟工业品不同,农产品往往有一定的销售季节,比如脐橙成熟后就一定要在一段时间内卖光。拼多多能够深度参与到农产品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基于“拼”这一模式,可以快速聚集消费者需求,实现农产品大规模的多对多匹配,同时基于成熟的低廉物流网络,减少中间环节,让农产品直接从土地到餐桌,让农产品最高效上行。
正是因为此,拼多多快速成为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19年,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成为中国领先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继续保持三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
在看到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干农产品上行风生水起后,阿里、京东与苏宁们才相继布局下沉市场,探索农产品上行,特别是阿里更是将狙击拼多多当成第一要务,公司层面成立数农事业部整合涉农资源,大力干农产品上行电商。
在干农产品上行的过程中,拼多多扎根农村,与农人们接触,意识到农产品上行对脱贫攻坚的社会价值:跟简单地捐赠类帮扶不同,农产品上行通过推动贫困地区农货上网,不只是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大农产品销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最终促进当地就业、实现农民增收,形成良性的助农扶贫模式。
对于拼多多来说,农产品上行既是商业竞争力,同时释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尽管农产品电商、互联网+农业概念出现已久,但行业一直没有出现规模化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前些年农村物流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民们尚未触网不知道如何做电商。拼多多成立前后,正是微信高速渗透到全民的阶段,基于微信,微信支付、拼多多、快手等平台在下沉市场快速普及,给农产品电商的爆发打下了基础。
拼多多顺势而为,率先探索农产品上行模式,走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拼多多形成了一套通过农业电商助力脱贫攻坚的方法论。
首先是围绕中国农产地模式,进行重度创新。
我国农产品生产地分散,当前大都停留在“家庭农场”阶段,供应链碎片化,中间环节纵横交错,整合难度极大。如果不能整合,做农产品上行就很难提高生产效率、很难实现按需定制、很难降低生产成本。针对这一痛点,拼多多在技术创新基础上,进行顶层模式创新。
2018年,拼多多推出针对农产品上行的“农货中央处理系统”和“山村直连小区”模式,以及“多多农园”计划,后来逐渐完善形成“农地云拼”技术创新体系: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AI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进而带动农产品大规模上行,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理解“农地云拼”:
广西百香果由原产地不同农户种植,在原来的农产品电商模式下,农户们各自为阵,只有少数农户靠自己在网上小打小闹售卖百香果。在拼多多“农地云拼”模式下,当地百香果供给被“虚拟化”到云端,拥有统一的品控、品牌与价格,基于此拼多多再聚集分散全国的规模化订单,实现商品与用户的最高效连接,农户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者得到实惠。
随着“农地云拼”的持续,拼多多还会反馈消费侧大数据给农产地,引导当地按需选品与种植,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正循环效应。
2016年,广西玉林村民庞志玉以两万元本钱在拼多多经营“玉林百香果”,4年时间,已累计卖出1500万斤,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目前,其店铺日均订单稳定在4000单以上,为其供货的果农在收成好的年景,每亩净利润能达到8000元。
拼多多“农地云拼”成就的小众农产品不只是“玉林百香果”,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了1500个,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等在内的网红水果,其中很多都来自边远贫困地区,当地生产者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提升,脱贫可持续。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
拼多多扶贫助农不只是单一技术创新,而是商业模式创新,在技术、产品、运营、生态等维度全面发力,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
其次是深入到田间地头,将农产品电商做重。
互联网公司天生厌恶“重”,因为“轻”意味着高效率、高利润、低风险、低投入。不过在做农产品电商时,拼多多却坚持做正确而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开始就扎根当地,大力投入,将业务做重,这体现在拼多多农业电商“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三大本地化策略,以及“培育致富带头人+探索科技扶贫应用+创新产业扶贫产品”的完整体系上。
诺邓火腿是一个例子。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云龙县出产“诺邓火腿”,原来的火腿都是农民各家自行腌制,还有少数小作坊生产,缺乏标准化、难以规模化。2020年8月,拼多多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沪滇合作平台,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捐赠240万元资金,正式在云龙县诺邓镇落户诺邓火腿“扶贫车间”,2020年底已投入使用,预计可达到量产值600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人口务工约1万次,全年给贫困户发放工资预计将达到120多万元。通过产业投资,“诺邓火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销售。
不只是重视当地产业带投资与扶持,针对农产品电商行业面临的“人才荒”问题,拼多多推出“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专门培育新农人,2018年创立“多多大学”,同步在线上线下展开“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系列课程培训,已培育本地学员6700多名,触达49万扶贫产业经营者,覆盖全国所有贫困地区。
最后是重视社会化协同,而不是单打独斗。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农产品上行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互联网技术只是其中的一环。没有一个互联网巨头可以凭借一己之力,解决好农产品上行的问题。
拼多多在做农产品电商时,重视社会化基础设施“借力”,比如拼多多会与当地政府合作对农户进行培训,再比如2020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拼多多启动“消费扶贫百县直播行动”,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拼多多针对100个贫困县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推动扶贫产品加入国民的消费清单,成为疫情下的减贫新亮点。
在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时,拼多多CEO陈磊就表示:在投身扶贫的过程中,拼多多见证了贫困地区大踏步赶上,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截至2020年底,我国贫困地区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都超过了98%。我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快递,公路里程、高铁里程、光缆线路、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等都是世界第一。在道路网和互联网的支撑下,贫困地区的农户们,可以面向全国市场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网购包裹。”
正是因为有交通、通信、物流与互联网等新、老基建的持续建设,农产品才得以大规模上行。农产品上行是电商企业的历史性机遇,拼多多们在享受这一红利的同时,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挥自身价值,反哺社会。
截至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标志着脱贫攻坚战收官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方向依然是电商助农。来自农业农村部的官方数据显示,在农民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已超过30%,务工收入约占45%,家庭经营收入主要靠农产品销售,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
长期来看,“30%”这一比例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4G网络已覆盖98%的行政村,随着新基建、5G、物流等将向农村延伸,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和科技人员入乡创业,农业电商将会得到跨越式发展。
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对电商与互联网助农寄予厚望。2021年是十四五开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国接下来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同时,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
这意味着,脱贫攻坚虽已收官,电商助农却没有终点。拼多多们多年来扎根农村,形成农产品上行的方法论、完善农产品上行的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农产品电商产业带、培育用户网购农产品习惯,培养新农商专业人才,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中,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更多互联网企业会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在电商平台外,旅游OTA平台可促进乡村旅游繁荣,短视频直播平台可扶持农村内容电商,云计算AI公司可落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金融科技平台可提供三农金融支持……科技助农将从单一的电商“独奏曲”,升级成“交响乐”,数字农业将成为接下来的重头戏。
电商是撬动智能制造的杠杆,农业电商则是数字农业的起点。
百度百科显示,数字农业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信息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农业生产规划、生产过程、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率,提高农业资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产量和价值的目标。
数字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创造更多产量,这将让农业得到根本性改变:
农业生产将从以往零散乱的小农经济,升级成有规模、有技术、有品质、有通路、有价值的农业模式。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体系将紧密衔接,农业生产前的规划、生产中的生产资料供应、精细化、无人化和自动化管理、农产品收获后的储藏、运输、加工和销售,都将数据驱动下运作。农业将从向土地要价值到向品质、向品牌要价值。这样的转变会让所有农业参与者受益。
作为脱贫攻坚中坚力量的拼多多们,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潮流中,也将乘势而上,成为数字农业的核心玩家,我们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