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作者刘润,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经常有人问我:
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
我自己是技术出身,后来也做过市场,在微软待了14年,见过一些产品,也参与过一些产品。
自己创业后,也尝试做过一些产品。
对于产品,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我也把这些思考,分享给你。
做一款产品,不管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实物产品,都要挖掘需求。
但是所有的需求,再往下挖,都是源于底层的欲望。
仔细观察生活里很多文化、习俗、规范,其实都是对底层欲望的社会化封装。
比如西餐文化。
西餐中的刀叉,分为肉类用、鱼类用、前菜用、甜点用。
汤匙除了前菜用、汤用、咖啡用、茶用之外,还有调味料用汤匙。
杯子,也会分酒杯、水杯、咖啡、茶杯。
在文化里,这是礼仪。但在欲望里,这是展示资源优势的工具。
我比你典雅,我比你高贵。
再比如,西方人家门前会有草坪。
为什么要种草坪,不种点菜呢?
因为在以前,草坪一般都是由仆人来打理。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优势。这种展示和比较的需求,都是源自底层的欲望。
做一款产品,要挖掘用户的需求。
所以,作为产品经理,其实是要爱上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爱上自己的产品。
只有爱上用户的需求,才会不断去修改产品,打磨产品,甚至推翻产品。
做产品的严父,做需求的慈母。
严父,是对标准的严苛,对结果的苛求。
慈母,是对需求的关心,对用户的理解。
如果颠倒过来,很难真正做出一款好产品。
对自己的产品,当然应该要有疯狂的热情。但是在必要的时候,又应该能冷静地掐死它。
同理心,是你能不能认识到,别人到底在想什么。
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目的?他做这件事时,有什么想法?
站在他的角度,还原他的需求和动机。
没有强大的同理心,很难做出一款好的产品。
比如,家装行业。
这个行业,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但是还比较缺乏好的产品经理。
设计师,有很好的美感,对美很有追求。
但是,少了点体验的提升。
一张床,最大的用处,当然是用来睡觉。设计师,可以把床做的很漂亮。
但是,床的使用场景,现在变多了。
许多人坐在床上,看书,看电影。
床,在看书观影的两个小时里,其实一张沙发。躺下去睡觉的时候,才是床。
有同理心的产品经理,也许就会把坐的那个地方,做的软一些。否则久坐之后,会很痛,很不舒服。
这是同理心。
我经常觉得很多产品,理性有余,人性不足。
我在《5分钟商学院》举过一个例子:我出差时,在机场休息室里看到的咖啡机。
咖啡机贴满了小字条:不要按这里,按那里。
这是理性的。但是,这也太反人性了。
什么是“顺乎人性”的产品?
你走进冰冷的房间,冷极了,赶紧打开空调,把温度调到了30度。
其实,20度就够了,为什么你要设定成30度呢?
因为你希望房间立即、马上、一下子暖和起来。你其实知道,就算设成300度,温度提升的速度也不会更快。但,这就是“人性”。
想让产品变得有点人性,有一些简单的办法。
比如说,指示。
不需要解释,一看就知道怎么用。
希望门被拉开,就设计个拉手,一看就知道要拉。希望门被推开,就设计一块小平板,一看就知道要推。
比如说,反馈。
反馈必须及时,甚至即时。遥控器按下后,指示灯必须变亮。手机开机时,必须要震动一下。
这些反馈,哪怕慢了0.1秒,有时都会让用户变得疑惑,甚至暴躁。
没有美学的产品,在这个时代,可能是一种灾难。
某些银行的App,某些公司产品发布会的PPT,某些线下店的设计草稿,某些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看这些东西时,我常常有一个感觉:
太丑。
真的是太丑。
有人问我,好看有什么用?
好看,能当饭吃。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好看,你就没饭吃。要饿死的。
因为没人喜欢你。
用户对颜值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审美上也越来越有自己的独特品位。但显然,很多生产者还没有跟上这样的变化。
消费者有美学,生产者无美感,是今天特别明显的一组矛盾。
一款产品,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再往上还有体验需求,再往上还有个性化需求。
这些更高级的需求,需要审美作为补充。
做一款产品,“颜值”绝对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好的产品经理,还是应该懂点技术。
“懂点技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理解。
1,借助技术,对用户需求做出更好的分析。
挖掘用户需求,除了个人的经验和洞察之外,也许还需要更多数据的验证,更多维度的分析。
这对产品经理提出更多的要求,要有逻辑推理能力,运营的能力,写代码的能力。
懂点技术,在工作中不仅会更有效率,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也会更有效。
2,明白需求的边界。
很多产品经理之所以能提出变态需求、无脑需求、搞笑需求,往往是因为不懂技术。
不知道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不知道什么是能做到的,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代表用户的利益,为了用户的需求据理力争,当然是对的。但是,还是要知道什么需求是可实现的,什么需求是天方夜谭。
3,对未来发展的判断。
我曾经分享过一条公式:
未能实现的欲望+科技创新=明天的需求。
这一点,尤其在工业设计上,特别重要。
就像做一款手机,如果你不懂电池技术的发展,摄像头的未来趋势,屏幕的进步方向,很难想象你要如何做出一款好产品。
需求还是那些需求,欲望还是那些欲望,但是满足需求和欲望的方法却一直变化。
而科技的进步,会让所有的产品,都值得被重做一遍。
如果不懂技术,很难有前沿的思考,也很难有更好的创新。
产品经理,总是想把产品做到最好。
堆最好的料,铺最好的资源,用最好的技术。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不允许。因为资源有限,因为条件限制。
那怎么办?
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能让用户有好的体验?
很重要的一点,是峰终定律。
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吃饭时要怎么点菜?
一个基本方法是:一个男人一道荤菜,一个女人一道素菜。七男四女,就七荤四素。如果全是男的,素菜也别少于1/3。
但是,怎么安排顺序?
最重要的,是两道菜。
一道是冲向颠覆的“大菜”。通常在第6-7道菜的时候上。
另外一道,是即将结束的“甜品”。酒足饭饱后,最后还有完美的满足感。
这就是“峰终定律”。
所以,哪怕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保证不触犯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集中配置资源,在“峰终”两个关键节点做好服务。
好的产品经理,当然也应该是聪明的。应该是有战略视野的。应该是有格局的。
这种聪明、战略视野、格局,就是我们常常说的:
点线面体。
一个人,一款产品,附着在什么样的“体”上,依靠在什么“面”上,绑定在哪条“线”上,做出什么“点”的努力。
投资北上广深的房子,购买腾讯的股票,这是个人的战略选择。
进入高速成长的行业,做更多人使用的核心产品,这是产品的战略决策。
点线面体,会影响,甚至决定产品的走向,公司资源的投入程度,成功的概率。
决策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决策前的思考,思考的质量,产品经理和产品经理之间是完全不一样的。
好的产品经理,会有很好的微观体感,同时也会有很好的大局观。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真正一流的产品经理,会有一种强大的势能:
价值观势能。
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个性。
为了这些难得的价值观,有时甚至需要一些偏执和独裁。
张小龙在一次微信公开课的结尾,引用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一句话: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用户需要被真诚地对待。
大家习惯了诱导、欺骗、收割用户,这些是很“聪明”的做法,但也许不够“善良”。
好的产品经理,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拥有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
善良比聪明更重要。
共勉。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