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挤进前25%的人,都能买得起房

创业
2021
03/10
16:38
亚设网
分享

努力挤进前25%的人,都能买得起房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 runliu-pub),作者刘润,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有很多读者问我:

怎么办?我还有机会吗?

显然,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

因为这段时间,有太多东西冲击着人们的认知,打破人们原来的生活。

比如比特币,比如基金,比如Clubhouse。

一边渴望了解,一边无所适从;一边担心落后,一边又觉得和自己没关系;一边认为要付出时间精力去参与,一边又害怕参与后没有结果……

看着别人在赚钱,看着别人在创业,自己总是会很焦虑。

所以,就问出这样的问题:

怎么办?我还有机会吗?

1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

否则,自己可能会一辈子都活在这种焦虑和痛苦之中。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我们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也总是担心失去或者错过。

这种害怕错过什么的心态(FOMO——Fear of Missing Out),甚至成为了一种危机。

有一些话,刺激着我们,让我们觉得被时代抛下了。

20年前你没抓住电商的时代,10年前你没抓住房产的时代,5年前你没抓住比特币的时代,今天你还想错过xx吗?

你一直错过,你一直错过,你还想继续错过吗?

这是普通人最后一次机会了。你还有其他的机会吗?

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让人觉得有点好笑。但是,这样的说法又是那么有效。

很多人嘴上不同意,但是内心却深深承认这些观点。

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不会骗人。

每当有一个新事物出现,一个新事件刷屏,你能明显地感觉到,更多人的动机不是“好奇”,而是“恐慌”。

好奇的动机,是了解,是发现,是探寻。

是这件事真有意思,那件事真是好玩。

恐慌的动机,是寻宝,是投机,是赌博。

是这件事我要赚钱,那件事我要成功。

然后,大家纷纷“下场”,然后又很快一地鸡毛“离场”。

这种“恐慌”,都是对于不确定的恐惧。

如果我没有做选择,我连机会都没有。

但是,在FOMO之后,人们又往往会陷入更深的焦虑:

FOBO——Fear of Better Option。

如果我做错了选择,怎么办?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机会?

然后,就会一直原地转圈,一直焦虑地转圈。结果就是:

怎么办?我还有机会吗?

如果这样想,一个人的恐惧和焦虑,就无穷无尽了。很痛苦的。

怎么办?

2

这是一种“病”。

“病”的症结,是总想要抓住什么,做出一个完美的选择。

完美的决策,需要充分的信息环境,需要极高的认知水平和决策模型。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情况下,信息是不完备的,人是有限理性的。

完美很难,合适就行。

有一个能令自己“满意”的决策,就应该谢天谢地了。

怎样做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不会后悔的选择?

1,先定下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2,考察评估手头上可选的方案。

3,如果可选的方案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就立马决定。

用这样的办法,快速决策。最后的选择,不会太离谱的。

如果你还是觉得担心,不够精准,那么还有另一个更简单,也许还更有效的方法:

37%原则。

什么意思?

《指导生活的算法》的作者布莱恩·克里斯汀和汤姆·格里菲斯说过:

你只要把决策,分为两段就行。

第一段的37%,用于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段的63%,选择满足“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第一个方案。

也就是,前37%的时间,你可以尽情地去找机会。后63%时间,就不要错过了。

比如说,婚姻。

你打算在19-40岁之间,也就是用21年来寻找理想的人生伴侣。你可以用37%的时间,也就是7.77年来交往不同的人。

到19+7.77=26.77岁时,坐下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从这天起,当你遇到第一个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就和这个人在一起吧。

比如说,招聘。

在你面前,一共有100份简历。前37个人,只面试,不录聘。用来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从第38个人开始,只要达到了你的基本要求,就立刻让那个人来上班。不要再去想:说不定有更好的。

比如说,创业。

假如你想用10年的时间,选择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前面3.7年,你可以大量的考察,学习,尝试,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可能的创业领域。

后面6.3年,当有符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就扎下去,闭着眼睛大胆往前走吧。

剩下的其他东西,就和你无关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战略定力。

当有这样的定力,也就不再会恐慌和焦虑。

3

做完了满意的选择,然后呢?

然后,专注。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我给你分享两个故事,你可能会更有感觉。

刘芹,作为小米最早的投资人,赚了866倍的回报,一战成名。

刘芹回顾曾经和雷军的沟通:

有次开完融资会后,我对雷军、林斌他们说,我可能只关心 一点,今天大家创业,能不能回到一个创业公司真实的状态。

大家还有没有能力一天工作12个小时,因为你们的团队成员有google,有金山,又有微软,有各种各样的背景,大家能不能建立 一个真正的小米文化。

忘掉你们是有成就的人,很厉害的人,可能不能豪华地创业,你得想清楚,你得在创业上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这件事你能确认,我的投资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你们是那种大公司心态,豪华创业,觉得我们都是一帮牛人,我觉得这个公司风险很大。

这其实就是在说,你们需要专注。

别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别受太多的干扰,专注地创业。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刘芹也曾经对某公司创始人说道:

你缺钱,我投给你,但你能不能答应我,在未来几年之内,不碰金融。

做金融没赚到钱,团队会元气大伤;

赚到了钱,团队会再也没兴趣艰苦创业,元气更伤。

这其实也是在说,你们需要专注。

专注地做,耐心地做,长期地做。不要急。

创业就像爬山。但是,很多人每次爬到一半,就下来再换一座山爬。每次都没办法到达山顶。

换来换去,每次都觉得很有机会,但每次都没有成功。

0.9*0.9*0.9*0.9*0.9=0.59。

换了5个方向,每次都做到90%,又有什么用呢?

不如踏踏实实,就做到1。

长考,少投,精做,长期。

最后的话

所以,当有人问我,怎么办?我还有机会吗?

我说,当然有机会。

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不是你的机会。

不是你的机会,就害怕错过。是你的机会,就不要客气。

吴军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观点,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解决焦虑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的公司还不错,努力做到公司的前25%,你的收入应该不低。

当你的收入和贡献,超过所在城市工作人员的一半,或者进入前25%时,你一定买得起当地的房子。

别担心错过,别害怕选择。

选择完就专注地做下去,努力挤进前25%,会有好结果的。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