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17年,东北到了重要时刻

创业
2021
03/18
08:41
亚设网
分享

振兴17年,东北到了重要时刻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 urban_evolution),作者程晓玲,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东北振兴再次被提及。

之所以说“新突破”,其实不难理解,近几年东北发展无论是经济增速还是人口增长,都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2020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摆脱了去年上半年的下行趋势,实现由负转正,但放在全国来看,仅有吉林一地经济增速超过全国水平。

不过,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仅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则分别增长了2.6%、8.3%、3.6%。

“放眼长远,现在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辽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言之有物,国家在东北地区对铁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对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视。

自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至今,全局性战略布局进入第18个年头,或许到了时机成熟的时候。

5.03%的经济比重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起来的大规模工业基地,东北地区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也为东北地区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严重衰退的现象受到关注。

1991年新华社曾发表题为《“东北现象”引起各方关注》的通讯指出,

经济发展曾经居全国前列的东北三省近年来工业生产步履维艰,去年黑龙江 、辽宁和吉林工业增长率分别倒数全国第二、第四和第五位,经济效益也处于落后地位。这一异常情况正在引起各方关注,称之为‘东北现象’。

这是 “东北现象”的概念首次由权威媒体正式提出。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次年成立,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幕全面拉开。

17年过去,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上交了怎样的答卷?

以刚刚过的2020年为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6.9%、3.3%。

具体到重点企业上,一重集团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45.8%;鞍钢则创下全年利润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36.97亿元。

不只是工业,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曾经“投资不过山海关 ”的东北地区也有了不小的突破。

进入2021年,已有不少大项目相继落地——1月19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1月29日,韩国SK海力士布局大连,大力推进其对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收购以及新投资项目……

但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GDP总量仅排在全国第16、25、26位。放在整个区域格局来看,2020年东北三省GDP占全国的比重仅为5.03%,相较国内其他几个区域——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占比则分别为51.75%、25.76%、17.1%。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努力把区域协调发展推上更高的水平。”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要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内部协同的新机制

2月19日,东北“可以探索”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新闻一经曝出,再次引发了全国关注。而同天发布的另一个重磅消息则被不少人忽视——

为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下,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该文件不仅公布了工作机制的成员单位——由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国家21个部门单位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大连市人民政府组成,还划定了其各自职责分工,要求“加强地方和部门单位的对接、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形成推动东北振兴工作合力”。

长期以来,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往往存在因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等因素而导致的区域内部合作与交流不通畅、省际交界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现象。建立跨省跨市政府间联席会议制度,则有助于探索建立统一规划、合作共赢的新机制。

对此,一些区域早有探索。比如,在2008年1月,国务院就正式批复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其成员单位主要职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等。

此外,京津冀、长三角、中部、成渝等地区,均在不同领域建立有联席会议制度,旨在区域内部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长久以来,因为缺乏政府间协调,东北地区存在着较大市场壁垒,区域产业同构和同质竞争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些跨区域规划设计根本无法衔接……现在东北地区最急缺的,就是这样一个跨越三省一区的、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的国家级具体工作机制。

对于此次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的建立,《中国日报》报道评价,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超越东北四省区的“国家级组织”,让东北四省区其中一方协调另外三方,或由四方组成一个协调机构,由于相互间没有职能权威,各方只能从本地区利益角度出发,这样的沟通模式并无说服力,也不能真正产生成效。

向外寻找更大机遇

除了机制层面的政策利好,眼下的东北,还面临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

比如,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认为,“双循环”格局对东北地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是一次重要机遇,针对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应提升东北制造在全国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

关于东北地区如何在全国区域布局中寻求自身发展定位,丁晓燕建议,加强东北地区的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东北三省的发展能级;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合作,全力抓好战略对接等。

不难发现,当地已经开始着重发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由李晓安等21位住辽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联名提案备受关注。

该提案从交通区位、资源互补、产业关联度‘农副产品供给、生态保障功能等方面阐述了推进辽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基础,并建议从国家层面对推进辽宁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予支持。

此外,辽宁省长刘宁、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轶也在提议中提到“支持辽宁并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朝阳、阜新、葫芦岛三市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等内容。

显然,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迫切希望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产业转移,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升级。

据当地媒体报道,2020年底,辽宁曾赴京津冀招商,成功签约项目87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这条大动脉无疑将加快资金等要素向东北流动,让东北与京津冀两大经济板块联系更加紧密。

事实上,借助高铁经济,东北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日前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有关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中提出加快构建8条通道,其中的“京延通道”即是北京-承德-通辽-长春-珲春铁路通道。

继京沈高铁北京至承德段正式通车之后,承德-通辽-长春段高铁也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开工建设。京延通道建成后,长春将迎来第二条进京铁路大通道,这对于长春、乃至吉林省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