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财经琦观,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AMD已经赢麻了。
AMD的营销部门正在办公室内全体滑跪庆祝。
所有人都不曾想过,在CPU、GPU等“性价比至上”的单一决策购买领域,AMD居然能靠着市场营销赢下一城。
并且,靠的还是对手营销。
仿佛欧冠决赛,AMD与英特尔两军对垒。
比赛哨声响起,英特尔前锋开球传给中场,中场倒脚给后卫,后卫顺势推给门将。门将接球一个大脚,将皮球轰进自家球门。
进球的功臣名叫杨笠。
一位风头无量的新晋脱口秀演员,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因“男女对立”话题数次被顶上热搜。
而此次营销事件翻车,也同样是源于这一流量富矿。
盛况一角,如下图。
这里面有一个笑点需要解释。
苏姿丰是AMD的全球总裁兼CEO,这位网友的回答,好比建议天猫邀请刘强东去做代言。
男女对立这点事儿,像极了比特币。
在你还觉得这玩意儿有毒不能碰的时候,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它财富自由,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被埋在那里。
从陆琪,到咪蒙,到杨笠,在挑逗对抗中恰烂钱的自由主义精神,如火种般流传。
2019年7月,杨笠第一次登上《脱口秀大会》的舞台。
那一季的光芒,被一个叫卡姆的男人全抢走了。
四场录制中,有着最强新人之称的杨笠,拿了两场倒数第一。
那一年的她,肉眼可见的紧张。
毛病很多:节奏弱,会冷场,分寸感差(抠鼻屎的段子),严重口癖(反复说“你知道吗”),观点输出过强以至于影响包袱。
但其长板也是诸多成熟脱口秀演员所不具备的:金句制造。
那一年,杨笠靠着一句“为什么不上清华,是不喜欢吗?”让人侧目。
在脱口秀相关的论坛讨论里,老炮观众对于杨笠的评价是“字母歌不会投三分根本不重要,慢慢都能练出来,但几个投手能有字母歌的天分?”
换言之,杨笠的弱点都是可以通过训练修正的,而她的天分可以支撑自己在这条路上摸到很高。
训练来了。
卡姆夺冠后,杨笠被签入《吐槽大会第四季》,担任幕后的责任编剧。
在后来的专访中杨笠谈到这段时期称:“唯一真正有用的就是我做了一年节目(《吐槽大会》)。”
“在这里你是要替明星写段子——根本跟你自己没有任何关系,那就是纯技术训练。这个节目的训练不只是在数量上,还在浓度上。”
就在杨笠刻苦训练的过程中,笑果文化却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池子被迫着发出了最后的吼声。
思文程璐离婚,黑尾酱家里挂“东亚病夫”,卡姆吸毒被抓,疫情重创线下巡演,棚综同样疑云不定。
风雨飘摇之际,李诞亲自前往湖南,拉到了二线品牌商蓝河绵羊奶的赞助,这才勉强开启了第三季。
脱口秀这艘船都要沉了,那时的小演员杨笠,恐怕也不会有太大的企图。
大不了,再回去剧场做检票员便是了。
特训之后,杨笠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代表自己参加了第三季《脱口秀大会》。
然后,一炮而红。
我从没想过杨笠会走上女权的路子。
没错,她的段子确实以观点见长,但很多时候你仔细剖析,其中反而是对“傻白甜”女性群体的冒犯。
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中,杨笠给自己的标签是家里养猪的“猪猪女孩”。
围绕该slogan所衍生的段子,无一不是对精致女孩的嘲讽。
而“不喜欢清华”这一经典段落,同样也是建立在被“催婚”的情景上,对自己“找不到心仪对象”的自嘲。
第三季开播后,杨笠最先炸起来的段子是“脱口秀敲门人”。
其内核,同样也是对试图走性别捷径的女性的嘲讽。
当然,也有“黑寡妇”的超能力怎么能是长寿的嘲讽,旨在抨击当下的内容作品在强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替女性权益发声。
举这些例子的目的在于佐证,杨笠一开始压根就没打算搞什么“性别对立”。
其主航道,稳稳地开在喜剧创作的正途上,只不过是天然在两性话题上具有敏感性,但不难看出,其全部精力还是用在了包袱设计的技巧打磨上。
“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是杨笠的巅峰之作。
在喜剧维度上,我认为她目前为止所有的作品,都没有这一段表演来得精妙。
这是来自其天分的敏锐,充分源于文艺工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
现象普遍存在,可充分引发观众对类似场景的回忆共鸣。
视角聚焦于“低情商”场景,并言语引导放大其愚蠢性,进而激发受众的优越感,达成喜剧效果。
同时技巧上使用了明褒暗贬,进一步拉大了反差,增强喜剧性。
事实上,在该场表演中,现场的许多男性脱口秀演员都笑得很开心,丝毫没有感受到被冒犯。
在那场演出中,担任导师的罗永浩也评价道:“她这个高明就高明在这,把在座的男的都骂了,但每个人都坚信,跟自己没关系,骂的是旁边的人。”
所谓高明,其实就是辱骂现象,而不辱骂群体。
好比在进行外貌攻击时,在说脱口秀男演员丑的时候,程璐居然会大笑,然后看向王建国——没人觉得自己丑/情商低,进而大家可以放肆大笑。
但后续的段子中,杨笠丢却了这种高明,转而直接说出:“男人,垃圾”。
由于场景普遍适用和高度概括性,“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迅速被某群体广泛采用。
在反复的引用中,这句话被浓缩为“普却信”。与“蝈蝻”,“女拳”,“金针菇”等破词混在一起,加入了那场漫长而激烈的战争。
提供弹药有功,杨笠的知名度急速攀升,并尝到了流量的甜头。
与之相对,另一波激进群体对杨笠的风评则开始急转直下,从外貌攻击到业务能力质疑,最终发展成了举报。
一开始,杨笠跟每一个普通人反应是一样的,对铺天盖地的关注感到惶恐茫然。
关键时刻,李诞的一席话说服了她:“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你只需要找到自己的那部分观众,并服务好他们。”
找寻到理论支撑后,杨笠开始在这条路上一去不复返。
自此,杨笠的段子中开始大量出现“男人垃圾”,“贱人”,“男人没有底线”,“张大大是猪” 等非常粗糙的喜剧包袱,最多套用几个谐音梗和多音字,几乎没有任何设计与技巧雕琢。
尽管如此,在相应人设的帮助下,杨笠依然凭着这些破梗收获了不错的现场效果。
高潮来自迟早被人打死的池子。
在看过“男人垃圾”这段表演后,池子在微博写下“脱口秀可能是罗翔老师那样,但肯定不是杨笠那样”。
本以为是一次关于业务的吐槽,没想到却一脚踩进了男女对立的粪坑。
事后,池子在某访谈节目中谈起这件事:“我其实可以分析,罗翔哪个段子好,以及杨笠哪个逻辑不对,设计粗糙等。但我觉得,这么说是不是更伤人了?就好像我要教你一样。”
“我不想显得那样,但我又想把话说明白。其实在发微博的时候,脑子里是没想到性别这件事的。”
由此,第二波对立再次被点燃,双方裹挟着杨笠和池子作为靶子,做着二人心中其实都未必想看到的事。
放火者是无法控制火势的。
池子将举报这件事写进了段子里,并在线下开放麦演出。
“有一个傻逼,以为跟我是一边的。给我发私信,长长的好几千字。”
“我给大伙儿念一下啊,我都背下来了。”
“池子,我挺你,我认为我举报杨笠没有错。”
“然后我就把他删了。”
不过,“战士们”只是想趁火而起,池子的初心在那时也早已无人关心。
从杨笠的角度来看,最近几番事件的层次有着明显的分级。
“有人骂”——是难受的。但广告邀约水涨船高,如同《小时代》时期的郭敬明一般,随你们嗡嗡叫吧,无所谓的。
“有人举报”——这个很吓人了。从艺人生命来说,这就是要让“演员杨笠”这个身份去死,但终归没有引起实质性伤害。
“英特尔事件”——实打实疼了。商业利益受到了明显损害,此次英特尔是嘴硬也好,是服软也罢,都不会改变最终影响。
这一单生意的成败已经微不足道了。此次风波后,以后关于杨笠的所有商业邀约,都会掂量该“品牌”自带的负面影响。
从寂寂无名到全网热议,杨笠花了三年时间(2017年开始接触脱口秀)。
但从爆红到争议到风雨飘摇,杨笠则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一个前途无量的演员选择走向捷径,其本质就是在同魔鬼做交易。
关于此,主办方李诞非但没有阻止,而是竭尽鼓励,其本质也更像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
漂亮话谁都会说:“杨笠的未来只在其自己的手上。没人有拿枪指着她,一切选择都是自主自愿的。”
而主办方则已经收割了流量,扩大了影响,至于杨笠个人的未来命运,哪管你洪水滔天。、
最近,读了一篇关于衡中状元的采访报道。(从“小镇做题家”到“小镇演讲家”-全现在)
在评论区又一次看到了“普却信”的评价,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杨笠的价值,以及人们对于该段子的误读。
脱口秀演员,从来都不需要担负“教化”的责任,将问题呈现,将现象暴露,就是他们的极大贡献了。
至于后续的解读并向善引导,则需要更多大众来共同完成。
我们一直以为,“普却信”是一种嘲笑,是对男性的污名化,但仔细深究,这背后其实是长期以来的男女失衡。
在那篇报道中,我看到那位状元拼尽全力考进北大,脑袋里想着“和主席总理做校友,国家在未来会给他配司机。”
在北大期间,他也曾找到班级辅导员,问“自己毕业后能否年薪百万?”并在被否定后失望不已。
最终,他成了一个去各地高中到处演讲的励志师,说一些自己都不全然相信的话,在五年时间里赚到了近两百万。
文章主体还是偏嘲讽的基调,但我却看到了社会对男性的优待。
整个社会,一直都在鼓励男性去超越自己,去改变世界的,以至于每个男人从小就在内心种下了伟大理想的野望。
有人想建功立业,有人想为国为民,还有人想成为科学家。
最没出息的,也会像我一样,希望能成为奥特曼的一员,为保护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这样的欲望,女性却被强烈压抑了。
大学时期,偶尔几位好友闲谈。在谈到人生价值理想的时候,不论多么普通的男性,都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但另一边,纵使十分优秀的女性,往往也只是在扮演着父母及周边人心目中的乖孩子,更大的动力来自于满足外部的期待。
关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她们几乎都只是希望,在安全感的前提下(物质富足),有一个温馨的家庭。
整个社会,都在密谋阉割女性的个人梦想。
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保护。
上面提到的状元,在野望的裹挟下,毫无疑问地撞到了现实的铁板。
他曾加入一家投资机构,机构中约三十名清北背景的创业者。
在该机构中,每周例会都会有一个批斗环节,在那里他看了太多的人间奇景。
一位律政精英打扮的学生会干部,在投资人的压力下双膝跪地,痛哭,公开承认自己的男同性恋身份。
除了像状元一样的小镇做题家外,那里还有跨国企业老板的儿子,海淀鸡娃出身创业者,以及曾经手千万资金但非法集资入狱的“前辈”。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男性。
在建功立业的路上,有太多炼狱般的场景考验着男性的神经,他们在日复一日的考验中变得强大,扭曲,现实,并绝大多数败下阵来。
对男性而言,普通却自信是愚蠢的。
但接受自己的平庸,则又是另一种成长的悲哀。
真的女权,应当争取的是不再被蒙骗的权力,实现人生理想的权力,让后辈女性们亲自去尝试炼狱滋味的权力。
在男性“普却信”的愚蠢表象背后,是不甘心,是“老子迟早会如何如何”的希望,是活在彼处的美好愿景。
喜剧创作中,“普却信”的立足点在于对“低情商”的抨击。
但该作品所蕴含的能量,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维度。
我们要鼓励的,是女性的自信,是女性对改变世界的野望,是女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可能。
而在实际发酵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一双越来越紧的大手,试图扼死男性的野望。
无论是女拳的嘲讽,还是男性的耻感,其实都建立在这种“自信不可取”的基础之上。
没有人关注“低情商”本身,更没人在意女性的真正权力。
所有的“参战者”耳旁都有一个声音在低语:“不要自信了,要认命”。
在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故事
2015年,池子还在线下的开放麦说脱口秀。
当时国内这种所谓的“stand-up comedies”,总人数还超不过七十人。
偶尔会假模假式开一些圈内的会,池子和卡姆都在会上。
闹。像两条疯狗般对着狂吠。
折腾一通后,所有人都笑得肚子疼,大家回家的路上,没人记得会上开了什么。
在老书虫,池子经历了一件震惊圈内的大事——差点被观众打了。
当时,他在讲一个关于河南人偷井盖的段子。
讲得兴起,突然有一个大哥在观众席站了起来,指着池子的鼻子开始破口大骂。
池子说,我也是河南人。
对方一愣,说那你也不能这么说。
池子还想接着控场,但对方已经从观众席走到了过道上,向舞台上冲。
拳头差一点就要挥到池子脸上了,终于,被安保人员拉住,并请了出去。
喧闹,紧张,烦躁。所有围观者的心情,都像被猛烈摇晃后的气泡水。
池子再次跳上舞台,故作轻松:“看来河南人是不喜欢被调侃啊。那咱不说河南人了。咱们这边有北京吗?”
观众席里应和着:“有!”
池子加大音量:“好嘞!那咱就调侃北京人!”
“北京人,丫傻逼啊!”
气泡水被拉开瓶盖,现场彻底炸了。
这也算一个典故了。但我更想说的其实这件事中的一个插曲。
打人者被架出场外后,有一个假模假式的观众站出来,要演讲。
软糯的声音令人作呕道:“我觉得呢,这样说河南人,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太好,因为......”
话没说完,现场的北京大爷直接一嗓子:“不爱听出去!”
这就是脱口秀最初的观众。
他们很清楚,自己就是来找乐的。
而演讲者盛行的今日,这群观众再也不敢发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