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锋见。
从2020年开始,各手机品牌都在语音助手上发力,试图在未来的人机交互战场站稳脚步。但不同于和手机品牌一一对应的手机ROM,手机品牌对语音助手的态度显然要更加开放:除了手机自带的原厂语音助手外,用户还可以选择自己安装语音助手,以打通不同的软件生态。比如在海外市场不少用户都会选择来自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或来自亚马逊的Alexa,但除了这两家之外,市面上其实还有一款由互联网巨头推出的、配有完整生态的、国内用户也能正常使用的语音助手。没错,说的就是微软推出的Cortana(小娜)。
我知道,绝大多数人对小娜的唯一印象就是Windows电脑第一次开机时的那句「你好,我是小娜……」,几乎所有用户也会第一时间选择关闭小娜。但除了Windows 10内置的小娜,微软也推出了适用于iOS、Android系统的Cortana,以此弥补微软在移动端的生态空缺。可惜的是,这个用来查漏补缺的「备选方案」,将在本月底走向尽头:微软警告iOS端与Android端的Cortana将在3月31日停止支持。
2014年,微软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语音助手Cortana,并在2015年随Windows Phone 8.1系统正式推出。这个以光环游戏中人工智能Cortana为名的语音助手被微软认为是Windows未来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打通微软手机、电脑与其他平台的桥梁。
作为微软跨平台事业的第一座桥头堡,Cortana一经发布就成为了微软移动业务的核心,更是在短短半年后就「学会了中文」——2014年7月,微软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中文版本Cortana」。考虑到中国用户对「Cortana」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微软为Cortana安排了一个接地气的中文名——小娜。此时的小娜与其说是一个跨平台的语音助手,倒不如说是一个扎根微软系统深处的服务。
但随着微软企业定位的转变,小娜助手的身份也渐渐有了变化。2015年,微软启动了企业转型的计划,开始从传统软件公司转向全平台服务公司,核心产品也不再是单一的软件,而是理念超前的「服务」。对此时的微软来说,与其让消费者购买我的硬件,倒不如让消费者选择我们的服务。
为了让自己的服务可以登上更多的平台,微软进入了「顶级开发者」模式,在macOS、iOS与Android平台上「首发」自己的新软件。今天的主角小娜,也在2015年正式开放iOS与Android客户端下载,让自己的软件服务能脱离自己的硬件限制,扩大微软生态的影响范围。
既然小娜是微软留存老用户、招揽新用户的活招牌,也是不少iOS用户与微软唯一的联系,为什么5年后微软就要「拉闸」,停止对iOS、Android小娜的支持呢?原因很简单:小娜已经完成了扩张版图、吸引其他它品牌用户的历史使命。在手机品牌自带语音助手越来越强势,独占功能越来越多的2021年,一个第三方程序身份的语音助手已经失去了与自带语音助手同台竞争的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要放弃小娜,根据公告,微软将停止应用市场内Cortana的支持,但同时也会将小娜集成进Microsoft 365生产力应用中。也就是说,小娜虽然不再以独立应用的形式存在于手机中,但在微软生产力套件(Word等Office软件)中,我们依旧能找到小娜的身影。此时小娜将正式脱离手机App的限制,扎根在云端生态中为用户提供服务。
尽管小娜粉丝们可以松一口气,但从长远来看,我依旧不看好小娜未来的发展。过去小娜之所以能在语音助手大红海中站住脚步,离不开小娜出色的语音交互。而出色的交互需要出色的语音识别技术、智能的AI引擎与大量的服务供应商。但如果小娜真的被整合进微软生产力套件,可以预见小娜的功能将大打折扣。
再说了,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出于易用还是保密的角度,一个外来的第三方助手能否让人「放下戒心」也还是个问题。在多年前微软就曾在王牌生产力应用Word中内置了「智能助手」——Office Assistan,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那个常年盘踞在右下角,能变形成自行车「滚蛋」的回形针助手(Clippy)。但经历过Office 97或Windows XP的老用户都知道,这个「助手」在真正工作时有多么碍事。
停止独立运营后的小娜将以什么身份加入Microsoft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转为「生产力应用」的小娜将将迎来自己的第一次「身份危机」,「步入职场」的小娜能否及时调整心态,也将直接影响小娜接下来的命运。万一小娜无法在生产力应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与Windows Phone一起退出历史舞台将会是小娜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