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创业
2021
04/01
00:42
亚设网
分享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撩车》是创业邦旗下的汽车栏目,我们将以全新的内容形式,带你“撩”动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机会。

作者丨王贺 巴里

编辑丨子钺

在互联网世界中,雷军声名远播,他的崇拜者远多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创业明星。从金山董事长,到天使投资人,再到创办小米并成功上市、跻身世界五百强、手机出货量重返世界前三……让他拥有了传奇的创业经历。

当普通人取得巨大成功时,人们总倾向于将最大因子归结为运气。而雷军,无数“米粉”眼中的中国“乔布斯”,获得今天这一切似乎是情理之中。毕竟,他是一个“劳模”。

从一家无人问津的小公司,到如今的世界500强,离不开雷军的一手缔造。小米用十年时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雷军也早已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这位“劳模”如今仍保持高速运转,生生不息。

3月30日晚,在小米2021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初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虽然雷军不想再当“劳模”,但这一次,他希望在汽车领域再一次证明小米。“我决定亲自带队,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只是小米造车故事的序幕,对于小米集团却是重要的战略选择,而对于52岁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雷军而言,更是一次人生的大考。

这一次,小米要用造车赌明天。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雷军的选题

小米造车并不让人意外,智能电动汽车的未来已经是一个确定性的机会。在方正证券大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看来,手机巨头纷纷布局电动汽车,是因为数字化世界的三条赛道:To C的消费互联网、To B的产业互联网,两条赛道巨头林立、格局已定;To T的AIoT物联网,刚刚开始。手机巨头可以向下兼容,将所有长尾家电AIoT化,小米和苹果已经布局多年;向上突破,进入单品市场空间最大的汽车市场,数字化改造整个汽车行业,这是唯一的跨越成长之路。

在雷军面前,一边是已经红海的智能手机市场,另一边是市场潜力巨大的智能汽车市场。他的最终选择不难理解。

令人意外的是小米造车的时间点。2021年,特斯拉国产化不断加速,大众、福特等传统巨头入局,蔚来、理想、小鹏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屡创新高,苹果、百度等科技公司也纷纷宣布下场造车。电动汽车市场领域已经日益拥挤,小米为何选择此时进军造车领域?

“2021年,智能电动汽车很火爆,特别是在股市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因为造车传言,小米股价连续逆势抬升,这等于是让小米已经骑虎难下。”达睿咨询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对创业邦表示。

去年12月,网传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 S1,售价为84999元,并有多张图片曝光。

针对传闻,小米总办副主任徐洁云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徐洁云一定不会想到,在她发文之后,股市上也出现了一条铁律:但凡有小米造车的传闻爆出,小米股价就随之上涨。

2021年2月19日下午港股收市前,有媒体报道称,小米确定造车,并为战略级决策,或将由雷军亲自带队。受此消息提振,小米集团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2%。

3月19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集团正在快速推进造车事项,最快有望在1-2个月内立项,初步讨论的品牌定位与小鹏汽车类似,主打强科技属性的中高端市场,该计划的直接负责人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战略官王川。消息一出,小米股价直线涨超3%。

巧合的是,2月19日与3月19日均为星期五,以至于网友们总结出了放消息的规律:每逢周五必造车,每逢收盘必辟谣。一说是,一切为了股价。另一说是,雷军不造车,舆论“逼”他造。

在不断的爆料与辟谣中,“米粉”们早已懵圈,但小米造车的真相却愈发清晰。“狼来了”的故事终于可以收尾,“狼造车”的故事已是意料之中。

事实上,造车堪称小米战略上的一次大考。

根据IDC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小米当季全球销量4330万部,同比增长32.0%,市场占有率也来到了11.2%,排在全球第三名,国内第一名。

当华为由于缺芯困境,全球业务开始收缩之时,小米手机在国内外的销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目前正值手机业务突破特别是向高端转型的关键时期,小米此时下场造车,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造车的“矛”与“盾”

初入造车领域的小米,“矛”与“盾”均十分鲜明。

进入2021年,造车新势力、传统巨头在加速转型投入,科技巨头在跨界布局,小米将面临十分严酷的市场环境。

2021年伊始,特斯拉Model Y国产版降价近16万,掀起了电动汽车市场的价格“屠杀”战。加之Model 3销量持续占据销量榜前三,特斯拉已牢牢占据国内电动汽车市场领先地位。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占据先发优势,并且都在2020年实现了毛利润转正,不再亏本卖车。还通过首发上市、增发股票等方式,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现金储备,为后续研发、扩产以及销售提供了便利。

此前一直深耕燃油车领域的大众、福特等传统车企,先后推出ID.4、Mustang Mach-E等纯电动车型,开启了电动化反攻。

此前公布了IOS in the Car 计划的苹果,先传出要与现代起亚合作造车,被现代和起亚否认后,又再次传出要和日产、宝马合作;华为在近期已公开多项电动汽车相关专利,搭载华为Hicar车机系统的智能互联网汽车将于2021年上半年推出;百度则迈出了造车的第一步,与吉利联手打造的集度汽车正式注册成立。

与苹果、百度、华为等几家互联网巨头相比,小米造车的优势与劣势显而易见。

“小米的优势是拥有一大批年轻粉丝群体,还有相对完整的智能产品生态,可以与汽车融合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户复用、技术复用和营销复用。”马继华告诉创业邦。

截至2020年12月,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96亿,同比增长28.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11亿。根据2018年极光大数据报告,小米的用户有26.9%年龄在25岁及以下,35岁及以下用户的占比高达83.9%。

此外,在创业邦昨天的文章(6999元!雷军左手安卓之光,右手安卓机皇,小米终于“高端”了?)中有提到,手机 X AIoT已经成为小米迈向新十年的重点突围目标。显然,AIoT业务要成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智能电动汽车作为一大智能终端,正在成为AIoT最重要的一个场景,因此小米造车也是将原有的业务场景从家居延伸到了出行,将人机交互的载体从手机、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进一步扩展到了智能汽车。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图源:2021小米春季发布会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这一逻辑也得到了证实。雷军说道,“我们认为只有和手机和生态链产品全部拉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

未来在造车领域,基于庞大的年轻粉丝基数与完整的智能产品生态链,将智能设备的生态系统拓展到汽车领域,将是小米立足造车领域的核心优势。

不过,小米造车的难度不小,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算是“门外汉”。对于初出茅庐的小米来说,造车更是一件需要核心技术的瓷器活儿。

曾经将性价比视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小米,被外界所诟病的正是缺少核心技术的加持。

2015年,研发投入第一次出现在小米业绩报告中。2019年4月,雷军成立技术委员会,任命崔宝秋为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还在核心管理岗位上任命了14名总经理、副总经理,以突显小米对技术研发的重视。

从2020年初开始,雷军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公开承诺小米将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狂打“技术牌”。昨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也再一次强调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米2020年研发投入为93亿元,在2459亿元的总营收占比中仅为3.78%,其投入、营收占比、半年增幅甚至不如广告宣传费用。

过去几年,小米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未超过4%。作为对比,《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指出,华为每年将收入的10%到15%投入到研发,过去十年已累计研发投入约6000亿人民币。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2020年小米与互联网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数据来源:各企业财报,创业邦制图

同样,小米的研发投入数值、占比也大幅落后于ATM(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公司。

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阿里、腾讯、百度、美团的研发费用率约为8%、6%、19%、11%、16%,均大幅度超过了小米的3.78%。

再看汽车领域的技术投入,从2015年开始涉足汽车领域的小米,汽车领域的专利有834件,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从2017年至今,苹果已经申请了近百项汽车专利,涵盖了自动驾驶、电动汽车、车内软件、车身、安全保障等汽车的方方面面。

百度从 2013 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赛道,在此后的 7 年间,百度积累了2900 多件汽车相关的技术专利。

近年来,百度 Apollo 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V2X 等多个领域,也已经进入技术量产阶段,威马W6等新车型落地,使百度积累了丰富的技术量产验证的经验。

相比之下,此前小米在汽车领域的积累更多是通过投资来实现。据创业邦不完全统计,雷军个人包括通过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关于汽车类的投资事件达到了41项,涉及造车、汽车物联网、汽车后市场以及出行相关的企业。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雷军系汽车领域投资版图,数据来源:睿兽分析,创业邦制图

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7年,雷军先后投资了蔚来和小鹏,不过几乎都是以跟投为主。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算不上传统意义上与小米协同紧密的生态链企业。

截至目前,小米已经和大部分的新能源车企建立了合作。例如,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威马车主在车内就可以控制的自己家的小米智能家庭设备。

此外,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还曾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中国研发中心达成合作,参与车载系统服务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并且注册了“小米车联”的商标。

无论是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布局还是与车企的合作,都成为小米正式造车前的“试炼场”。

在合作商的选择上,小米没有选择与老牌汽车制造商合作。此前路透社报道的长城汽车将与小米合作造车的消息,小米予以否认。知情人士表示,雷军几个月前曾牵头对电动汽车行业的潜力进行了评估,最近几周做出了进军该领域的最终决定,据称,小米已经聘请了工程师来开发嵌入到汽车中的软件。

“小米造车,到底怎么个造法,还需要等官方更多的消息。成立子公司不代表就会造自有品牌车,也可以是合作合资或者对外赋能。”马继华说。

此外,小米的资金问题,也是外界对于其进军造车领域的一大担忧。毕竟,造车是烧钱的无底洞。李斌曾说,没有200亿不要造车。

在手机行业被视为“性价比”的小米,在造车这件事儿上似乎“一反常态”,已经做好了“烧钱”的准备。小米电动汽车业务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究竟够不够烧?

雷军表示不差钱。“到2020年末,小米集团的现金余额达到1080亿人民币,进军造车,我们亏得起。”雷军透露,小米造车所有的钱都由小米出,这也就意味着将不会从外部进行融资。

业内也有担心,未来小米向高端转型需要投入的地方还很多,如果把资金都用在这个竞争激烈、成功率并不会太高的造车领域,试错成本有点高。

52岁雷军最后一搏:押上“所有声誉”,10年砸100亿美元,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用造车赌明天?

4月6日,小米即将迎来11岁生日。

过去11年里,小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消费者逐渐成长。如今,走在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小米是否该用造车赌明天?

2021年被认为是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崛起的关键一年。从1886年一个叫卡尔·奔驰的德国人制造出世界上首辆汽车,汽车工业的巨轮已经发展近150年,历史见证了车企的繁荣与衰落。如今,汽车产业再一次迎来百年未有之变革,电动化、自动驾驶、数字化,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决战的关键。

这场造车盛宴,聚集了各领域的佼佼者,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成为一个“头部聚集”的市场。小米会在雷军的带领下成功突围么?

小米官宣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造车后,3月31日早盘开盘,小米股价应声冲高涨2.54%。盘中涨幅一度达5.66%,不过其后涨幅收窄,报收25.75港元,涨0.59%。

小米“朋友圈”公司似乎更为兴奋,股票大面积冲击涨停。胜蓝股份盘中暴涨超过10%,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智云股份、达华智能等多只相关概念股也涨停或涨幅超过10%。

市场中也不乏对小米未来的担忧。“小米造车很可能把公司拖垮。”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创业邦表示。

从2007年到2019年,特斯拉12年来的现金消耗高达109亿美元。直到2020年,特斯拉首次实现全年盈利,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利润19.94亿美元,净利润7.21亿美元。但事实上,其盈利的主要来源并不是来自销售车辆,而是向其他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商销售碳排放额度所得。

梁振鹏强调,销售消费电子产品相对来说门槛没有那么高,国内的消费电子代工厂家又比较成熟。但如果小米造车,现在电动汽车业务大家都刚起步,而且电动汽车业务还有很多用户痛点,是制造业都没有解决的事情。

“小米进入汽车领域,即使代工不涉及生产,最起码供应链管理、采购、设计、营销渠道、分发、售后服务等都得自己来做,小米没有这方面的资源。”

“当初我们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时候,刚刚创业的时候一无所有。”雷军表示。

在2010年雷军创业做小米手机时,一开始切入的手机市场也是一片红海,不仅有苹果、三星、诺基亚这样的国外大牌在竞争,也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以及各种山寨机的冲击。

用雷军的话说,创业,没有一步是不难的。

生性谨慎的雷军,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做还是不做真的是个问题,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太重要了。”雷军坦言这段时间的经历非常痛苦。

“经过10年打拼,小米取得了今天的奇迹,我们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还有没有10年前一样的勇气、决心、体力和投入?”

52岁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用小米和自己的未来赌一把。他将亲自带队,担任小米智能汽车业务的CEO,开启人生最后一次的创业征程。

“我深知做出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只要大家愿意等待,我们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雷军说。

“我只关心小米有没有能力为米粉做一款感动人心的好车。”这是小米造车的初心,或许也是雷军对小米明天的最好安排。正是米粉的支持,让雷军下定了造车决心,“只要小米敢造,他们就敢买。”

无论成败,这一刻的小米与雷军,注定成为中国商业史上浓重的一笔。

就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表示:我们要为勇敢者鼓掌,无论结果如何,当越来越多人这样之时,世界才会更灿烂!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