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潜行创新”:微医的价值创造与秩序“重塑”

创业
2021
04/06
12:39
亚设网
分享

5年前,当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医院在南方小城乌镇镇诞生时,人们可能想象不到数字医疗可以发展成今天的样子。而就在几天前,创办了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微医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在香港上市。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连接了中国超过7800家医院、27万名注册医生,注册用户约2.22亿,并运营了2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17家支持医保结算,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

招股书还披露,微医拟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WVR)申请上市。完成IPO后,微医将成为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第一家以WVR申请上市的公司。

根据联交所要求,只有符合一定标准的创新产业公司方能以WVR申请上市。此前,能采用这个架构上市的,只有小米、快手、美团等为数不多的互联网巨头。微医跻身此列,其在创新方面的探索历程值得一探究竟。

十年心无旁骛

创新不是为了满足一个理工男对科技的狂热,否则廖杰远不如利用先发优势,继续做他的AI语音。一头扎进“铜墙铁壁”一般严肃和复杂的医疗行业,创新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苦活”:抓不准行业痛点、解决不了患者难题,不能增进所有参与方的整体福利,创新便一文不值。于是,很多行业参与者选择望而却步或另辟蹊径。

然而,微医却是个独特的存在。廖杰远因为小侄子的误诊,立下“要用科技让老百姓看病没那么难”的志愿,在行业里已经传颂十年;早在疫情之前,廖杰远就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他的判断“数字健康是产业互联网最宽跑道”。创业初心加上战略定力,或许就是这家超级独角兽最大的驱动力。

从创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开始,微医的创新就从未停止。这些年来,它完成了首例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医保在线结算,推出了中国首个可有医保直接结算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还建立起中国首个以互联网医院牵头的省级数字健共体。如今看来,这似乎是一条“难但正确”的路。从招股书里我们看到,微医不仅尝到了创新的果实,更推动着整个数字医疗行业大踏步前进。

作为数字医疗改革的先行者,微医从哪“撕开”口子,翻过了哪些“山头”,做了什么“难但正确”的决定,未来又将带领数字医疗走向何方?

从1到1100

2015年,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成立。2018年,“互联网医院”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互联网医院”开始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这个行业的创新从来离不开政策的引领,而产业一线的创新实践又是推动政策逐步放开的关键。

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全国互联网医院已经超过了1100家。互联网医疗已经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必选项”,是需求的爆发和行业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2019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2.6%。伴随而来的,是持续增长的慢病患者及医疗费用支出,2019 年中国慢病患者超过3 亿,慢病治疗及管理费用占医疗总支出的比例近七成,大量慢病患者缺乏长期且有效的疾病管理。

同步增长的,还有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 。钱袋子鼓了,人们追求更优质、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并未缓解。

互联网医院,特别是连接医疗资源更广、更深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成为打开新局面的一把“黄金钥匙”。这一轮模式的创新,突破了旧有的医疗机构审批条例,突破了处方条例,也突破了医生执业限制。这些爆炸性的冲击,让行业从怀疑,到审视,到拥抱,再到“必选项”,用了足足五年多的时间。

作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创建者,微医如今运营着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根据招股书,其主营业务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服务,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让用户快速找到对症医生、获得“对症”服务;另一方面,抓准“慢病”这一切口,打破“以吃药为中心”的被动治疗,用会员式的主动、连续的服务模式,协同各级医疗资源,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全周期的管理,进而改善其健康指标,节约其整体开支。

据招股书披露,微医连接的7800多家医院中,包括了95%以上三甲医院,27万注册医生中约86%为主治医师及以上,注册用户约2.22亿。2020年,微医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元,占比61.4%。

创新是“生死线”

医疗行业因强监管、严肃性和复杂性,被称为“慢行业”,也考验着数字医疗创业者的耐心和韧劲。

互联网医院在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缺乏支付方的支持,难以实现真正的闭环,规模化显得举步维艰,其间唱衰行业的声音不断。带有“电商基因”的参与者一掷重金,用传统营销来提高流量,却发现是个转化率极低的无底洞——消费那套玩法适配不了医疗的低频。即便在疫情期间,医保开始全面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也鲜有互联网医疗主体能得到这个中国最大的医疗支付方的认可。

原因很简单。从流程上说,互联网医院打通医保,至少要“闯过”几大关:依托线下实体开设互联网医院拿到牌照;纳入医保定点,成为医保定点机构;打通系统和数据,实现在线复诊和核验,这也是区分“首诊”与“复诊”的关键一步;确保复诊医生多点执业且经医保认证,严格审核处方,并完成医保在线结算。

这几步尚未包括诊前分流、药事、诊后管理等服务闭环。由此可见,没有医、药、保、检、健等行业要素的多年沉淀及连通,连数字医疗服务的门都敲不开。

从效果上说,互联网医院作为行业的新兴事物和“后来者”,如果不能提升传统医疗服务的效能,不能给予患者更好的体验和结果,医保愿为其服务买单的概率极低。

据招股书来看,微医似乎在很早前就在思考并探索如何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第一,如何打造多服务场景,提高用户对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第二,如何形成多病种的标准化智能化辅助诊疗产品,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提高对患者诊断治疗的有效性;第三,如何为患者节省时间,节省费用,让国家少花冤枉钱。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廖杰远“用科技让老百姓看病没那么难”的愿景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数字医疗行业的前景也便堪忧。。

从-163%到-4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数字医疗破局之难,决定了这个行业必须走先挖道、再吃水的“先种后收”之路。

据招股书披露,除去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等影响,微医2018至2020年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4.15亿、7.57亿、8.69亿,净亏损率分别-163%、-150%、-47%,逐年收窄。

在互联网、科技企业里,战略性亏损的背后往往是控位市场和构建壁垒。数据显示,微医2018年至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8亿元、3.60亿元、3.44亿元,前两年的研发占比高达93.4% 、71.3%,研发费用几乎等于全部营收。2020年由于收入暴增262%,研发占比虽有所降低,也依然超过18.8%。

研发上的巨大投入,让微医收获了众多创新“光环”,也形成了独有的、极具竞争力的“重要资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在中国拥有超过470项专利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并建立了9大类累计超84万个标签的医学标签库,通过关系引擎和知识图谱精准匹配医患需求。其提供的眼底病变辅助诊断系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二分类的特异性达98.8%、敏感度达85.3%。

招股书显示,微医不仅完成了中国首例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的医保在线结算,还在全国拥有17家支持医保结算的互联网医院,这在行业里遥遥领先。通过互联网医院的赋能,微医在泰安推出了首个市级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为慢病会员提供包括复诊、慢病远程监测、配药和健康指导等全方位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2020年,微医每名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的平均收入约为3600元。

微医还率先在中国探索互联网医院牵头的省级数字健共体,连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区域内资源、责任和利益共享,联动大型医疗机构和公共医疗保险,提供基于价值的数字医疗服务。

从技术创新,到服务创新,再到模式创新,微医的投入是巨大的。而这些投入都在不断深化和固化其护城河,“数字医疗第一股”或是对其创新资产的最好评价。

同比增长262% “拓荒牛”尝到“活水甜”

创新“挖出”的护城河,可持续交付丰富的用户价值。在丰富且优质的医疗资源下,通过推动服务的数字化迁移,以及会员式的长期管理,用户在家庭、企业、社区、农村、医院等多个场景均可便捷获得全流程、全周期的服务,对平台的粘性也更强。

据招股书披露,微医互联网医院运营的糖尿病管理项目,以数字化的方式监测和管理用户的糖尿病指标,糖尿病控制率达到64.1%,远高于行业均值49.4%。2020年,在泰安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将用户续方和配药所需的平均时间由两至三小时缩短为约30分钟。

根据艾瑞咨询2021年1月发布的报告,微医的用户平均推荐分数为9.05(满分10分),主要受平台医生的专业知识水平、高响应率及丰富的医生资源所推动。

在山东,微医还为当地提供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医保智能监控系统等技术解决方案,堵住医保基金“跑冒滴漏”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医保的使用效率。以泰安为例,通过智能医保监控系统以及数字慢病管理服务,2020年当地单次处方金额较2019 年减少约12.7%,同时亦降低了泰安慢病医保基金支出总额。

此外,通过与医保商保的深度融合,以及创新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开发,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比如与友邦保险共同开发包括针对乳腺癌、白血病等专科医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还在山东省推出了一款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区域性健康保险产品“齐鲁保”,可为当地参保居民提供附加商业医疗保险和数字医疗服务的灵活选择。

微医这只十年“拓荒牛”逐渐尝到了“活水”之甜。招股书显示,微医运营的27家互联网医院中,有17家支持医保结算。得到覆盖全国95%以上人口的医保的认可,让微医可以持续、低成本地获得更多用户,从而形成业务上的良性循环。数据显示,其累计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超过14.5万名,企业会员数超1900万,流动医疗服务覆盖中国12个省69个县的2800万人口,2020年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达2540万名。

此外,微医2018至2020年收入分别为2.55亿、5.06亿和18.32亿,复合年增长率达168%,特别是2020年收入较2019年同比增长262%。与此同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计算,微医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市占率达到15.5%,超过2-5名总和,稳居行业第一。

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融合带来的“化学反应”,也使微医拥有更强大的业务复制和落地实力。据招股书披露,微医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城市覆盖面和会员体系,通过开发创新增值服务和产品以提高会员粘性,并利用自身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数字医疗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经过长期的培育和疫情的催化,数字医疗已迎来其爆发式拐点。持续的政策利好、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市场需求的攀升,都将成为数字医疗行业快速跃迁的机遇。勇于潜行创新、坚守价值创造者,相信必将在这个全新的行业里赢得头筹。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