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苹果官方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周峰 编辑吧喱,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今年4月21日凌晨,苹果通过在线虚拟发布会,推出了桌面电脑、平板电脑、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等多项产品和服务。表面上看这次发布会是一场大杂烩,但结合苹果全面拥抱ARM架构芯片的战略方向来看,这次发布会背后的主线,实际上是M1芯片的补完。
“Spring Loaded”是今年春季发布会邀请函采用的文案。苹果在这里其实玩了个双关的把戏:从字面意思上看,文案翻译成中文是“春季整装待发”,但“spring”在英语中也有弹簧的含义。
邀请函上的苹果Logo也变形成了手绘弹簧的样子。国外有数码媒体把这个Logo拆开重新组合,发现居然能拼接到1984年,苹果第一代Macintosh发布时,在屏幕上展示的“hello”图片上。邀请函在各方面,其实都已经暗示了这次发布会,和苹果产品的性能提升有关。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搭载M1芯片,拥有7种颜色,外观重新设计过的iMac一体机电脑。
新款iMac的屏幕尺寸提高到了23.5英寸,支持4480x2520的4.5K分辨率,像素密度为218ppi。除了屏幕尺寸变化以外,新iMac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是更像一台显示器了。
从侧面看,集成了主板、散热风扇和显示屏的机身部分,从以往的台灯形状,被拍扁成了一个厚度1.15厘米的平板。作为对比,目前最薄的13英寸MacBook Pro,厚度都有1.56厘米。
得益于M1芯片的高度集成化,iMac的主板面积,从旧款的半个机身大小,缩减到了屏幕下方的一小块。由于ARM芯片的低功耗,新iMac也不必像老款那样,在机身中塞入巨大的散热模块。整机重量因此减轻到了5千克以下。
新外观其实是去年年底,苹果发布M1芯片时埋下的伏笔。首批采用M1芯片的MacBook Air、MacBook Pro和Mac mini,都沿用了英特尔时期的产品外观。但将这些产品拆解开,你会发现机身内部还有很大的可利用空间。
因此,M1芯片能给苹果的电脑产品带来更紧凑的外观设计,被普遍认为是大趋势。而新发布的iMac,就成了M1芯片影响外化的第一个案例。
至于性能提升方面,由于采用了同款芯片,苹果公布的数据和去年年底的电脑产品类似:和上一代21英寸iMac相比,新iMac的CPU性能提升了85%、GPU性能提升50%;机器学习性能也是旧款的3倍。这让人们在使用新产品处理图像、剪辑视频时,主观上就可以感受到性能提升。
当然,能够运行iPhone和iPad应用、增强移动设备和电脑联动体验、支持雷雳和USB4接口这些M1芯片带来的好处,在新iMac上也都没有落下。
除了外观和性能,苹果针对疫情中爆发的远程会议需求,在音频和拍摄系统上也提升了使用体验。
根据官方口径,新iMac上采用了3个录音棚级别的麦克风,可以避免多人远程通话中出现的啸叫,并且突出说话人的语音,免受环境噪音干扰。
此外,苹果在机身左右两侧各安置了三个高中低音单元,把扬声器数量增加到了6个,除了改进音响效果外,这种设计还能让电脑在播放杜比全景声格式视频时,通过计算音频技术实现空间音频。
机身摄像头的拍摄分辨率则从720p提高到了1080p。除此之外,M1芯片中集成的图像处理器还会优化拍摄画面,提升视频通话时的图像质量。
和设计语言变化相对应,iMac配套键盘的外观也有微调。除了色彩和机身统一外,新机型的键盘和触摸板增大了圆角弧度。键盘上增加了专门的搜索、表情、勿扰模式和听写功能键。
不过就键盘而言,以上改动带来的体验提升,都不如支持触控ID大。妙控键盘右上角的“弹出”键被改成了可以识别用户指纹的触控ID。在其他苹果设备上早已普及的指纹解锁和认证,第一次出现在了iMac产品线上。
新iMac发布后,苹果在官网上撤下了21寸旧款的产品信息和购买链接。作为新一代的iMac入门机,新产品的价格区间没有变动——最低配的256G硬盘+8GB内存版本售价9999元人民币起。最高可以支持2TB硬盘的中高端型号,起步价分别为11499元和12999元。
给iPad装上M1 生产力工具这次能成?
实际上,iMac并不是这次发布会期望中的主角。在发布会开始之前,更多的猜测集中在了iPad产品线上。
作为旗舰平板电脑,iPad Pro最近一次更新是去年春季。当时苹果在2018款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摄像头模块和激光雷达,还把旧款使用的A12X芯片更换成了A12Z。但很难说这是一次重大升级。
一方面,A12Z的性能相比A12X并没有太多提升。而去年下半年发布的iPad Air,和iPhone 12系列采用了相同的A14芯片,也让“Pro”的称号有些名不副实。因此,一款采用A14X芯片,性能接近M1的iPad Pro,就成了发布会前关注的焦点。
但苹果没按常理出牌,直接给新产品上了MacBook Pro同规格的M1芯片。这可能是这次发布会上最大的亮点和意外,也让iPad Pro在硬件上有了被称作“Pro”的底气。
根据苹果官方介绍,新iPad Pro芯片和去年年底发布的MacBook Pro一样,都采用了8CPU+8GPU+16核神经网络引擎结构。这让新产品的CPU性能提升了50%,图形性能提升了40%。
除了计算速度外,新iPad Pro也开始支持雷雳接口。与早前的USB-C接口不同,雷雳接口的有线传输带宽最高能达到每秒40Gb,让iPad可以支持专业视频制作环境中的6K分辨率显示器和高速存储。
和iMac一样,苹果针对远程办公和远程会议需求也对iPad Pro的前置摄像头做出了改进。新的前置摄像头拍摄分辨率提升到了1200万像素,镜头视角扩大到了122度。在视频通话时,设备可以调整广角画面,实现人物自动居中,模拟出跟拍的效果。
早前有传闻称12.9英寸iPad Pro会采用mini-LED屏幕,这在今天凌晨的发布会上得到了证实。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技术。在液晶显示屏背面安装的微小LED灯光阵列,可以分割成不同的调光区域,根据显示内容分别调整背光亮度。借助这一技术,液晶屏幕也能实现和OLED同等的显示效果,而且功耗更低,烧屏风险也更小。
类似技术被苹果采用在了2019年发布的专业显示器Pro Display XDR。在iPad Pro上首秀之后,有传闻苹果会把mini-LED运用在今年晚些时候更新的MacBook Pro产品线上。
当然,性能和显示效果的提升不是没有代价:iPad Pro的顶配产品价格首次接近2万元。根据官网信息,新iPad Pro全系价格从6199元起步,而配置2TB存储空间,支持5G网络的12.9英寸版本,价格高达18499元。
平板电脑能否成为生产力工具从iPad Pro诞生之日起就争论不休,而这次更新让iPad Pro真正具备了和笔记本电脑比肩的真正实力。从2014年起,苹果就在持续整合Mac和移动设备的生态。或许距离目标达成,只差一个更合适的操作系统了?
这个答案可能还得等到两个月后的WWDC才能揭晓。
AirTag终于现身 背后是长达两年的建网络、造芯片
在全场一小时的发布会中,苹果还公布了紫色款的iPhone 12与iPhone 12 mini,以及支持家庭副卡的Apple Card Family和播客订阅服务。但在所有一笔带过的新产品中,最值得留意的,还是一个小小的“钥匙牌”AirTag。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新东西。早在2019年,人们就已经从iOS 13的代码中发现了它的踪迹。在当时的讨论中,人们猜测这是一个小型的蓝牙连接器,通过与手机的绑定,防止物品丢失。
然而在过去两年中,这个隐藏在代码背后的产品一直没有现身。直到今天,苹果才正式将它推向市场,单只售价229元。
在发布会的演示中,AirTag像是一个圆形的磁力贴,只有硬币大小,用纽扣电池供电。这个小东西可以通过挂环挂在钥匙、钱包、宠物等物品上,通过蓝牙和UWB超宽频技术与手机连接,告知失主精确方位。
在官方的演示中,iPhone上的“查找”App会显示丢失物品AirTag的大致方位,引导失主前往。进入AirTag通信范围之后,手机会根据接收到的指示物品的方向,失主也可以通过手机使AirTag发出声音,方便寻找。
三星2020年推出的蓝牙防丢器SmartTag
图源:三星官网
就智能硬件市场而言,蓝牙防丢器并不是新玩意,而且市场也已经得到了验证。大到三星,小到智能硬件创业公司Tile,都在去年推出过类似功能的产品。在小米生态链中,也有类似的产品出现。
但和其他家不同的是,在正式推出硬件产品之前,苹果先花两年时间,搭建了一个让离线设备也能准确定位的“查找”网络出来。这个网络在去年WWDC上公布,利用iPhone庞大的保有量,AirTag可以和附近的苹果设备蓝牙通信,并匿名向网络上传定位信息,用众包的方式完成定位。
今年4月8日,苹果宣称“查找”网络中已经接入了数亿台设备,并向第三方智能硬件开发者开放。由于涉及用户隐私,设备需要通过安装苹果的U1芯片才能使用该功能。由此看来,苹果至少从2019年首款搭载U1芯片的iPhone 11起,就在排布这局大棋了。
无论是新款台式一体机,还是计算能力飙升的平板电脑,亦或是能帮你找到钱包钥匙这些离线物件的追踪器,背后实际上都是苹果在展示芯片研发方面的实力。从这个角度上看,苹果背后的芯片研发部门Apple Silicon才应该是今年春季发布会背后的主角。
发布M1芯片之后,我们能够看出苹果正在通过底层计算技术来统一桌面计算和移动设备的生态。而在今天过后,我们又能看到苹果通过芯片技术的布局,铺开智能物联网设备领域的版图。
在去年第四季度财报中,iPad、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Mac已经成为了苹果增长最迅速的三条产品线。对于苹果而言,摆脱iPhone依赖的突破口,或许就在这三个业务当中。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