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创业
2021
04/26
16:38
亚设网
分享

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编者按:本文来自BT财经,作者BT财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传统媒体人创立的梨视频,以新闻资讯视频打开了品牌知名度。但是近几年梨视频在内容上作出较大调整,从生活、感情到旅游风光,梨视频去新闻化已经箭在弦上。

梨视频去年入围了《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被视为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高成长性潜力企业,成为传媒娱乐板块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但短短一年后,就陷入“大规模裁员、可能涉及三分之一的员工传言。”

高光出道后,梨视频近年一直在转型的漩涡里寻找方向,这匹以高质量内容著称的”传媒黑马”,能否通过试炼成为独角兽?

裁员传闻背后的转型试验

据《炣燃科技》透露,有消息人士称,梨视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涉及约三分之一的员工,其中不乏副总裁、副总编等高管岗位。

消息人士还表示,裁员原因可能是“快撑不住了”。也有梨视频的内部员工向《炣燃科技》表示,这次的原因其实与梨视频的转型有关,战略调整后,以新闻为主的员工已没有留下的必要。

这对于以新闻视频起家的梨视频颇具讽刺意味。回头看看梨视频的起家,公司创办人邱兵曾任东方早报社长,2014年领命创办澎湃新闻并担任CEO,参照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核心团队集资持股,努力将澎湃新闻打造成为“具有纸媒精神的新兴主流媒体”。

2016年7月,邱兵宣布辞职并投身短视频项目“梨视频”的创业。在这样的基因下,2016年上线的梨视频最初就是以新闻资讯视频打开的品牌知名度。2017年后,梨视频在内容上做出了较大调整,转向聚焦“关注年轻人生活、思想、感情”。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今年梨视频的主要领域为地理风光与名人故事等,不管梨视频未来瞄准哪个内容方向,摆脱新闻资讯短视频已是箭在弦上。

截至2021年4月24日,尚未有梨视频对裁员的回应。

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把时间推回到2018年以前,短视频风口方兴未艾,梨视频凭借优质独家的内容,加以在微博等渠道分发,成为短视频品牌中的佼佼者。2018年新榜报道显示,梨视频上线短短17个月就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拍客网络,每天可以产出高达1500条资讯短视频,全网日播放量超10亿次。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微博上看到@人民网、@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大V转发梨视频的内容,总能第一时间契合突发的热点事件,并清晰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让梨视频冲上热搜更是屡见不鲜。甚至特斯拉CEO马斯克还在推特上转发过梨视频内容。

可以说,在内容分发并带来的品牌传播效果上,梨视频是整个视频赛道里做得最出类拔萃的选手。

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在资本层面上,梨视频曾经获得过不少明星资本的加持,包括成立之初就获得天使投资,2017年11月人民网基金1.67亿元的Pre-A轮投资,2018年4月宣布获得6.17亿元腾讯领投、百度等跟投的A轮融资,2020年获得新华网基金战略入股。

一块牌照难倒“英雄汉”

牌照问题是梨视频发展道路上避不开的绊脚石——新闻资讯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型?其中牌照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一问题困扰梨视频良久。

在梨视频创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牌照问题就已经浮现,并让梨视频不得不转型内容风格。据《时代周报》当年的报道,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梨视频在没有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两项资质的情况下,开设原创栏目、自行采编视频、收集用户上传内容,大量发布时政类视听新闻信息,违反了法律法规。为此,相关部门责令梨视频立即停止违法违规行为并全面整改。

随后梨视频创始人邱兵亲自发表文章《劝君更尽一杯酒,醉了就看梨视频》,表示梨视频的内容创作焦点将从时政突发类新闻,转型为关注年轻人生活、思想、感情的内容。

与之相映的是,彼时手头也缺牌照的今日头条,通过收购运城市阳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曲线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解决了“无证上路”的困扰,在资本层面上让公司能获得更好的估值,在商业层面上则为后续的贴片广告投放完成了铺垫。

说回到梨视频,直到最近的2020年5月,梨视频还遭遇过一次全网APP下架事件,其中原因究竟为何在公开报道中难觅原因,有公司内部人士回应称“是技术整改”。

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没有走买牌照路线的梨视频也并不是没有动作,有知乎答主认为,人民网基金1.67亿元的Pre-A轮投资“一定意义上使梨视频成为了短视频领域的国家队”,也引用了当时媒体的观点称“(人民网基金的入股)意味着梨视频将借助人民网的合作重回时政类新闻资讯的队伍中”。

可无论怎样,结果都是梨视频目前的内容确实和时事资讯相距甚远。对于纸媒出身,传统采编人员为核心团队的梨视频来说,这样的转型无异于放下了最拿手的兵器,转手拿起不擅长的兵刃投向新的战场。

PUGC模式能等到拨云见日的一天吗?

不过传统媒体转向纪实类,也并非说不通,BBC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不过显然,梨视频距离动辄耗资过亿、筹备数年拍摄的BBC式的纪录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梨视频的内容并非全部来自自有团队拍摄制作,而是大部分来自合作“拍客”。这样的模式也被称为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在某一领域(如历史、地理、人文)有专业背景团队将作品上传至梨视频,由后者筛选素材和后期编辑,同时经过类似传统媒体的审批流程,最终得以发布。

这样的模式带来的优点是专业性更强,专业的视频编辑可以保证视频内的信息密度足够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梨视频的质量普遍较高。

然而这样做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就是花费高昂。邱兵曾经接受华尔街见闻对话时表示,相较于同行,梨视频对内容质量的把控要投入得更多。每条内容都会付费给拍客,梨视频成立以来的融资金额有一半左右花在了拍客网络上。

PUGC的本质还是在搭建一个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梨视频很难称得上成功。几年前梨视频APP是会被拿来和抖音、快手比较的,在互联网版权意识增强的头几年里,甚至有观点认为版权意识更好的梨视频APP是比抖音、快手更具潜力的发展平台。

不过随后市场就发现,梨视频APP的发展明显掉队。三者比较不难发现,抖音和快手的UGC模式“来者不拒”,既有高质量的内容,也容得下低质量产品的存在,不同圈子不同喜好的作品融合在一起,反而形成了巨大的雪球效应。后来抖音借助头条系强大的分发算法、快手以高粘性的社交社群属性分别脱颖而出,成长为现象级短视频APP。

相比之下,梨视频既不推崇算法,也对视频质量严格把关,带着“老编辑部”一样的脾气和倔强,固守着传统新闻价值观。这样的情节固然可敬,但遗憾的是这也令梨视频APP没有赢得市场。

“每个人都看梨视频的短片,但没有人用梨视频APP”——这似乎是对梨视频现状最好的概括。2021年4月,笔者查询发现,在苹果APPStore休闲娱乐和视频类应用榜单Top 100中,都没有觅得梨视频APP的身影。

讲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整体回顾一下可以发现,梨视频在渠道分发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PUGC的平台搭建却一直没有成功,真正留存下来的自有用户数量和粘性都不足,这势必导致商业化(比如视频贴片广告)进程不顺。而缺乏商业化,一切业务模式都会是空谈。

梨视频新闻梦夭折?

商业化另辟蹊径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两年我们看到了梨视频的更多尝试。

首先是继续拓宽加深各个渠道的合作。比如从2018年开始,梨视频先后和《重庆日报》、《山西晚报》等地方媒体展开渠道及内容合作。同年十月,梨视频携手中广联合会移动电视宣传委员会,推出合作项目“中国60秒”,将梨视频的内容覆盖多省市地区的交通、楼宇等终端屏幕。与此同时,公司还分别和百家号、趣头条对接。2019年梨视频还和“学习强国APP”平台签署《正能量内容传播战略合作协议》。

其次,梨视频也在尝试更多商业模式,比如短视频带货试水电商领域。早在“李子柒现象”和直播带货风口前的2018年,梨视频就曾经宣布与淘宝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全新IP“淘宝吃货”,本质就是通过优质视频内容为淘宝美食商品“带货”。邱兵接受《中欧商业评论》采访时曾表示,将梨视频讲故事的特长可以和淘宝电商结合,共同探索“好内容+好商业”的融合模式。

另外,随着国内版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视频IP变现也是一个有希望的商业方向。邱兵在2019年曾经对《全天候科技》透露梨视频正在搭建一个短视频版权销售的平台,该平台2018年收入为1000多万,2019年可能达到5000万左右。

相比找到内容转型的方向,梨视频更急需解决的是自身定位的进一步清晰化——究竟要做优质内容的制作者,还是连接专业创作者和普罗大众之间的平台?如果坚定要走后者的道路,那拿什么从流量至上、算法至上的抖音快手们的手里争抢份额?拭目以待这匹传媒赛道优质内容“黑马”的表现。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