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富海陈玮:宁做榴莲,不做香蕉,本土GP突围之路

创业
2021
05/12
20:38
亚设网
分享

投不进,退不出,中国本土GP面临的压力究竟该如何解决?未来,真正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认为:

1、当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创业环境。但是创投环境仍有很大改善空间,注册制虽然缓解了退出难题,但当前的穿透核查,为退出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募资、税收等掣肘因素依然存在。

2、中国本土GP正面临四大压力,分别为LP国有化、LPGP化、中国资本市场港股化以及投资白热化。只有差异化,做榴莲不做香蕉,才有可能突围而出;

3、相比当下,未来企业的价值更值得期待。未来中国产生大公司、科技型公司的时代刚刚开始;

 4、20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转型,要转型就要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以下为陈玮发言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谢谢各位!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宁做榴莲不做香蕉》,我也不吃榴莲,榴莲也不适合在公共场合吃。所以我要谈的是什么呢?

 三大确定性机会已现,科技型公司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当下,中国正在面临的中短期压力包括外部疫情风险还有流动性风险,而放眼中长期,中美摩擦和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容小视。我想再过三十年,当我们街上1/3都是老人的时候,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疫情过后的天平正在向中国偏移,中国有三个机会,未来15年一定会出现,这是做投资非常看中的。

 一是中国的GDP15年内不出意外会赶超美国。我们现在14万亿美金,未来还要增加10万亿美金才能赶上美国,所以经济总量的增量空间非常大,这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压力。过去40年才干了14万亿,未来15年还要干10万亿美金,而且这10万亿美金一定不是房地产和传统的制造业,是创新的高科技。

 二是未来15—20年,中国大概还会新增3亿城镇人口。过去40年,中国减贫取得重大成果,其中,不断推进城镇化,是减贫缩贫非常重要的手段。所以未来15年,中国城镇化的进程还会稳步推进,大概率还会增加3亿人口进城,这将带来了海量的消费等综合性需求。

 三是与投资最直接相关的。我认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会新增100万亿人民币的资产证券化,并且主要来自于新公司,而非当下既有的企业。未来中国产生大公司、科技型公司的时代刚刚开始。未来所增加的100万亿市值中,将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证券化,这是我们作为投资人将要迎接的巨大机会。

 “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人是创新创业的核心

 2020年,中国的经济划上一个分号,而不是句号。我们进入新的时代,“技术+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

 投资人的机会在哪里?就在这儿。如果继续修高铁、盖房地产和修高速公路,做创投的没机会。只有创新才有机会,新基建才是机会。

 2020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必须转型,要转型就要创新。围绕5G、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说白了,别人在哪里卡我们脖子,我们就必须发展什么。所以,透过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发展经验来展望,我觉得这些行业未来会持续增长。

 过去20多年,全球的网络流量增加了一百万倍,全球互联网市值增加了一千倍。过去三十年,互联网传输能力增加了100万倍,未来30年,还要再增长100万倍。所以过去20年在中国干投资,最重要趋势就是投资互联网,并且这里面还蕴含着巨大的科技创新的机会。

 另外,人工智能已经在围棋、游戏领域完胜人类,未来它将更加聪明,30年后AI的IQ是人类平均IQ的100倍,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此外是机器人,未来危险重复的劳动都会被机器人取代,所以2040年,机器人将超过全球人口数量的总和,这也是一个机会。然后是万物互联,2035年,IOT设备总量将达到1万亿台,人均IOT设备100台。还有健康领域,去年让大家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健康领域在2030年将达到16万亿的市场规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快速延长,但更希望有质量地延长,我们追求“活得长,死得快”。最好可以150岁跑步挂掉,而不用在床上待着。

 另外是消费,新消费。特别是00后、90后引领的新的消费模式,现在越来越多。并且中国在消费领域的人口红利还会长期存在。

 最后是碳中和。我一直觉得对碳中和和碳达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还是要冷静看待。中日两国政府合作的中日节能环保基金是我们在管理的,从实际情况来看,节能环保企业的客户更愿意为节能付费,因为能节约成本,但是为环保投入资金的意愿普遍不强。所以节能好投、环保并不好投。

 但不论是哪个行业,核心逻辑是聪明人创业,我们看到富豪排行榜上越来越年轻化,科学家也越来越多,近5年所投资的创业者中,科学家、院士、教授,名校毕业的人占比越来越多,所以创业、创新最核心的就是人。

 退出难题虽有缓解,但退出过程很难受

 过去二十年,以大宗商品、大制造为主的经济模式已经告一段落,创业、创新、创投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刚好站在了这样一个风口。中国的创业环境已经非常好了,全世界最好的创业环境在中国,但是创投环境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目前,退出问题基本解决了,有注册制,但是现阶段,退出的过程非常难受,穿透审核经常要“扒几层皮”才能完成。

 有的股东可能只占0.02%,穿透后只持有10来股,也需要层层穿透,会费上好几个月时间,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第二个是税负,中国个人LP承担的税负太高,基本高于30%,所以个人LP离场了;第三个是募资难,中国钱多,M2约226万亿,大于美国和日本的总合,但是募资不易,包括市场上腰部以上的机构普遍存在募资难的问题,所以募资难的问题仍待解决。中国的创业环境很好,但是创投环境确实需要改善。

 中国本土GP面临四大压力,突围的关键在于“差异化”

 中国本土GP面临的压力:

 第一个是LP国有化。去年募资1.2万亿,新增认缴出资中70%以上都是国有的。而2015年前这个行业50%以上、甚至70%以上的都是民营企业。国有资本当然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国有的机制,包括返投等行政化要求对行业的市场化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长期来看,以国资、引导基金为主的资金结构需要调整。

 第二个是LP GP化。很多LP都想干GP的活了,相比参投子基金,更愿意做直投,很多LP提出要看到GP管理基金所投资的底层资产再投资。换言之,中国还未真正建立成熟的长期资本的形成机制。包括很适合、也很应该做LP的保险公司尚未对创投行业进行规模化出资,这是中国面临的大的问题。

 第三个,中国资本市场港股化。60%的公司上市那天是最高价格,然后一直下跌,市场在分化,流动性也在分化,要想赚钱越来越难了。

 第四个是投资白热化。一旦出现好项目一起抢。所以我们面临几个压力:一个是CVC重金扫货;二是国资GP高歌猛进;三是头部巨无霸(红杉、高瓴)的资金优势。所以中国本土GP面临很大的生存发展压力。

 所以我提出所谓本土GP的生存“秘籍”,有七条建议:第一个投资要更早;第二个要投更硬,以科技为主,以产品为主,而不是以模式;第三个要创新能力更强,以前是Copy美国,现在是美国也没有的,中国原创,全世界领先的;第四个管理团队要牛,这是非常重要的,早期项目更重要;第六个更快,因为你不快别人就会把项目抢走。很多公司现在据说不做尽调先打钱,我们也不能太慢。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决策快;还有一个是要更便宜,原来天使项目都是两三千万的估值,现在都是1个亿,所以控制价格,讲求性价比很重要;第七个更大比例,早期项目要加大比例投资,投10%—20%以上,18年我们投了一个天使项目,占股30%,今年要IPO了。

 所以,宁做榴莲不做香蕉,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要差异化。

 东方富海的投资逻辑是:找准赛道、看清方向;只拿市场化的长线,我们是国内第一家做5+2存续期基金的,现在已经到7+2、8+2了;第二个,只赚趋势的钱;另外,基金专业化,服务平台化;把投资重点放在两头,要么早期投,要么后期投;然后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我们这种公司,人是最重要的。还有,建立一个每个人都清楚的赚钱机制,这个行业最容易挖人的,要想不被人挖,除了文化建设和美好的前景,还要让大家觉得有钱赚,我每投资一个项目,项目成了能挣到多少钱,非常清晰透明;让听见炮声的人做决策,我们去现场的就是拍板的人;帮忙、帮忙、只帮忙,是我们与被投企业的关系,我们不产生过多的利益往来或关联交易,除了投资就做增值服务;最后一个就是勤奋+认真,好好干活。

 我们的投资标准是市场空间大、技术创新强、产品毛利高市场大、企业成长快、团队胸怀广、管理能力强、上市估值高。所以我们投早期项目是看优点和长板,成熟项目看缺点,因为成熟项目要求规范,所以早期项目投科技、投创新、投少、投精和投多。

 我们投了速腾,还未IPO,但估值已经涨了大几百倍了。我们还投了无锡盛景、合合信息、涂鸦等等优质项目。成熟期我们投确定性强的,投完24个月能报材料的,然后投了行云汇、搜电、合肥晶合、迈威、喜马拉雅等等。所以成熟期的项目我们看重确定性和独特性,以及持续成长性。

 最后,投资中国是没错的,All in中国。虽然现在我们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中国是全世界最赚钱的股权投资市场。最后,我想分享的是:“悲观的人往往正确,乐观的人往往成功”,做投资一定要乐观,我总结做投资三个重要的基因:乐观、好奇、想赚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谨慎的乐观主义者,要相信常识的逻辑,更要相信创新的奇迹。因为中国迎来了创造奇迹的时代。

 谢谢大家!

 2021年5月12日-14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在上海外滩W酒店举办。更多峰会内容可点击(年会直播)查看。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