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银资本熊钢:机构要想持续生存,最终还要业绩支撑

创业
2021
05/18
18:43
亚设网
分享

自打资管新规施行,创投行业破旧立新,马太效应也愈发明显。绝大多数投资机构,无论大小,都面临着募资难题。那么,新的经济业态之下,机构分化愈发明显,VC/PE该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由投中信息、投中网主办的“第15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分化大趋势下,机构的可持续之道》这一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1.现在医药很热,但是其实有一些领域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长期下注一个赛道上,很有可能出现赛道黄金期已过,项目可能难以为继了,所以我们将投资阶段、投资领域的考量放前面,产业放后端。

 2.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可以保证你的投资的逻辑不会随便漂移,你的管理逻辑也不会随便漂移。

 3.衡量一个机构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生存,最终是靠业绩支撑的。业绩的支撑是三个数据:IRR,与时间相关的收益率;DPI,资金的回笼速度,有现金支撑的收益;MOIC,回报的倍数,基金的绝对收益。

 以下是熊钢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分化大趋势下,机构的可持续之道。

首先简单看一下数据,在2019年底——2020年初的数据中,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接近8万只,规模是15万亿,管理着2.5万家GP。这2.5万家GP中,有超过10亿规模的GP占1%左右,超过30亿以上的GP有100多家了。从这个角度来看,2万多家GP就分掉了15万亿的资产的规模。

  澳银资本作为早期专注于技术领域的投资机构,我们的体验是,低于10亿就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边界了,这10个亿不是整体规模,而是可以收取管理费的在管规模。总体来说,GP团队人均成本低于100万的话,机构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理解的是人均成本100万,在管规模10亿元,是GP生存边界。

    我看了最新发布的投中榜,调查了约1000多家活跃的投资机构,这5%是长期活跃和生存下来的机构。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从我们自身的感受,投资机构不管大小,都存在一个募资很难的问题。社会资本退出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在管规模低于10个亿的2万多家投资机构很可能会成批慢慢地消失掉,这就分化的结果。有人提出10%的机构管理90%的资金,有点夸张,但是趋势是这样一个趋势。

    简单看一个投资数据模型。如果以阶段来分,从天使轮到最后的IPO的阶段,你投资的价格、占股的比例通过一轮的稀释,从第一轮到最后的上市,天使轮投准的概率,可能是10%。我们主要是A轮、B轮,到现在为止,我的基金投资准确率没有超过30%的,越往后走投资的准确率越高。

    这组数据反映出来的规律是:大机构从天使轮到Pre—IPO全方位布局,重点布局后端,因为基金规模太大了,它要吸纳的资金大,投出去的资金大,所以重心一定放后面。这种分化趋势下,给了中小型机构前端下注的机会,只要做得好,就有下注的机会和赢得市场的机会,我们叫10%的准确率。它用10%的准确率,70%的差异化,投中一个,回报倍数是要超过后端的1.5倍和2倍到20倍左右的差异,这就给了早期机构机会。前提是你必须做得足够好。

    怎样做得足够好?我们的体验:

    首先要做差异化。我理解的是中小机构投资端一定要聚焦领域,绝不能全链条下注,一定是在你最熟悉的领域,最熟悉的阶段,甚至是熟悉的产业里下注。一是阶段聚焦,澳银70%聚焦在A轮以前;二是聚焦大的领域,如: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创意等,这三大领域我们聚焦技术领域;三是产业聚焦,产业周期变化非常快,如果你将所有的注下到一个产业赛道上,很有可能受到周期性的影响,会产生无法逆转的风险。现在医药很热,但是其实有一些领域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长期下注一个赛道上,很有可能出现过了赛道的黄金期,你就可能难以为继了,所以我们将阶段、领域放前面,产业放后端。

其次是管理上精准干预。不是随意干预甚至干扰,而是任何时候保持对企业的高度关注,提供更好的正向推动,对风险进行有效介入。

有效退出是指把我们VC投资的天花板从30%提到我们现在八只基金最低的退出率80%以上,这50%怎样提升上去的,就是有效干预和管理。

    资本是长周期的,什么样的资本决定了什么样的投资逻辑。澳银资本的基石投资人是家族信托,家族信托是可以持续、长期出资的。政府基金、政府的引导基金,这也是可以长期与你一起往下走的出资人。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可以保证你的投资的逻辑不会随便漂移,你的管理逻辑也不会随便漂移。

    最后,差异化竞争里一定要有技术。技术是解决管理上的一些问题的,很多投资行为里,大约70%以上都是合规性、事务性的工作。如果你可以采用经过优化的工具,可以大规模的节省人力和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摩擦成本,交流成本,这和你的流程、制度相关联,甚至是文化相关联。我们每年抽出5%—10%优化我们的系统,这是我们的底层。

衡量一个机构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生存,最终是靠业绩支撑的。业绩的支撑是三个数据:IRR(时间管理),与时间相关的收益率;DPI(现金管理),也就是你的资金回笼速度,有现金支撑的收益;MOIC(长周期收益),回报倍数,也是你基金的绝对收益。这三个指标从三个维度来衡量一只基金的整体表现。

简单介绍一下澳银资本情况。

    澳银资本专注于技术创新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美元家族信托母基金是有17年的时间,一家美国、一家以色列和一家澳大利亚的等7家GP创造了近16倍回报。人民币基金2010年开始设置第一支,一共募集了8只人民币基金,规模从10亿元起步,到30亿,目前来看从10多个亿的规模做到30多个亿的市值,回报倍数11年获得了2倍多。我们有一支基金去年被投中信息评为“二十年最佳回报基金”的第十位,是深圳华澳基金,IRR达到33%,DPI至今1.7,这支基金里有一个大项目退出,市值将我们的MOIC拉到9倍多。

还有一支基金是没有一个上市的项目,四年时间内DPI达到接近3倍,IRR同样是有30%左右,但是MOIC不到3倍,所以整体绝对倍数偏低。我们基本上延续了美元GP的特点,美元GP是整体3个指标的表现都非常均衡,这是我们的人民币基金要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觉得也许在5—8年内,可以看看能否接近美元GP。

我们有一个特点是家族信托,我们交给7家美元GP,全是10—15个亿规模的小型GP。其实像家族信托这样的财富属性,是比较喜欢这种小型的、管理非常好的GP机构的,所以我们也有信心看看能不能做成这样一个中小型、以家族信托为基石资本的,同时引进政府引导基金作为长期资本的管理机构。

    三个词概括澳银资本目标和工作:

    “专注”,95%的投资都是技术创新领域,接近100家都是技术企业,80%以上项目A轮进入,就是这一大的赛道,在这个阶段我们怎样聚焦。

    “精细”,基金的项目退出率均达80%,DPI均超过1,正向现金流形成时间最短4.2年,平均的时间最长6.1年,平均5年左右。

    “长期”,是对优质企业,我们一共投了一百零几家企业,虽然以早期为主,但是达到了将近23家,有直接IPO的公司和被上市公司并购的。那么23家基本上70%都是在A轮进入的,投资时长最长到了13年,平均投资的优质的项目时间大约为8年左右。

    以上就是我们澳银资本的分享,谢谢各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