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源IT桔子,作者吴梅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元宇宙社交 APP Soul 向 SEC 提交了招股书,申请美股上市。数据显示,目前 Soul 月活用户数达到 3320 万,日活用户 910 万,在面对腾讯微信、QQ 和陌陌这几大社交强敌面前,对一家成立 5 年的公司而言,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错。
这让社交创业者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差异化的、独特的陌生人社交 APP 仍有跑出来的可能性。Soul 被誉为「灵魂社交 APP」,产品设计上都比较强调对人内心的关注,而不是看颜值——比如用户的头像不能设置为自拍照等真人照片、通过一些兴趣测试来匹配交友/聊天对象、打视频电话时可以用软件的卡通道具遮住脸,还有随意吐槽的「树洞」功能等等。
不过,社交创业企业想要上市,并没那么容易。IT 桔子发现,这些年,一直有不少从从腾讯、阿里、陌陌出来的社交创业者都在试图再做一款火爆的社交 APP,但想要有一定规模用户量、甚至走向 IPO,确实很难。
不想做社交产品的大厂是没有的——小米做了米聊、阿里做了来往、网易做了易信、搜狐做了狐友、百度推出了一局;他们收购的脚步也不会停——2 年前,字节跳动收购了 biubiu 校园、快手收购虾头 app,纷纷布局社交。各家大厂对社交领域是不会死心的。
但拥有社交基因的大厂还是太少了,目前来看基因不错的,还属于腾讯、陌陌这两家,不过现在商务社交钉钉成了,也可以带上阿里。根据 IT 桔子统计,近年来从腾讯、陌陌、阿里这几个大厂离职后做社交创业的共有 116 家公司,仅占社交创业公司总体的 3%。这意味着不管什么背景的团队,都有试图在社交领域闯荡一番的野心。
即便这 3% 是 BAT 大厂出身的社交创业者,但结果并不算好——这其中 48% 的社交项目已经关闭,而且这些已关闭项目中,有一半是获投过的,知名 VC 机构也在这栽过跟头。
从这些死去的社交项目大概可以窥探出社交创业的小趋势:
首先兴起的是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2011 年智能手机潮流刚刚兴起,LBS 成为移动应用的一大杀手锏,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等新鲜的玩法层出不穷,以遇见 APP 为代表的 LBS 社交火了一把。微信最初的原始积累也离不开对 LBS 的运用。
2014 年后,微信已经完全转化成熟人社交,一股清新的匿名社交之风刮起来了,匿名+阅后即焚的玩法让网友们仿佛闻到了「自由」的味道。率先先走红的是秘密 APP,但由于社区内容审核不严,秘密曾被下架。后来匿名社交因为匿名的特性使得「人性的恶」得以尽显,行业黑料、恶意造谣无任何成本,最终在监管、市场的重重压力,这波潮流刮了一阵就没影了。
同期,图片社交也在国内火过一把。当时的 Instagram 已经被 Facebook 收购,在国外积累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但国内的发展形势是美图秀秀、美颜相机这样的社交属性极其弱的修图美颜工具产品大行其道。于是,有一批图片社交 APP 诞生了,Faceu 激萌也是在这时创立。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生活 in 记 in App,这款社交产品风格和国外红极一时的 Instagram 相似,但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比如用户群侧重女性、时尚属性,主打」明星爱用的图片社交软件「,为此还邀请过不少一线女明星艺人合作(小红书也用过这招)。2015 年 6 月,in 获得了经纬中国等机构投资的 B 轮 3 亿元融资,2016 年 in 在新三板上市,2019 年又退市了。
2016、17 年,在全民带宽和网速提升的技术基础上,实时互动的直播形态兴起,阿里系创业者做的 Tiki、腾讯系创业者做的画音 App 等此类主打实时视频聊天这种全新的社交产品一时深受用户的喜爱,它比此前的 IM 即时社交沟通方式都来得更直观,互动反馈更实时。此后,微信也很快地跟进了视频电话的功能。
总结一下,从 LBS 社交、匿名社交到图片社交、视频/直播社交,社交产品的风向经历了好几波变动;但不变的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社交的媒介从文字、图片到语音、视频的转变,交流方式也从异步通信转向为实时的互动。而微信总是能恰好地抓住这种趋势,不断地迭代产品,才能屹立不倒,使得其他大部分的社交创业产品丧失了竞争优势,沦为炮灰。
有意思的是,可以发现这些社交 App 全部是面向年轻人的陌生人社交应用,那个时候老年人大概还不会上网社交,而现在的老年人也沉浸在微信、抖音、K 歌社交应用里,老年社交产品也许还有市场机会。
在少数还存活的大厂系社交创业产品中,仅个别头部项目还活跃在应用市场上,更多的是活着但没有运营的状态(有的官网还在但 APP 已经在应用市场下架了);还有的项目改行了,比如阿里系创业者的项目杭州乐见科技(天使轮),原本做游戏化情侣社交 APP,此后转型线上盲盒、VR 游戏化泛娱乐产品开发。
在这些的大厂背景的社交创业公司中,腾讯曾经投资过的仅有 1 家——名人朋友圈,这是一个网文语言 cosplay 社交的应用。蝉大师数据显示,其在华为应用市场的总下载量有 817 万次。另外,像 Soda 、主打 K 歌社交的音遇是最近 3 年新成立的社交公司,创始团队来自陌陌,也都获得了资方的投资。音遇 APP 的表现更佳,其华为应用市场的下载量达到了 2206 万次。
尚存活的大厂系社交创业 APP 在单个应用市场的数据截图
我们统计到,目前已经上市的国内社交公司(注:此处指狭义的能够沉淀社交关系链的社交产品,不包括泛/垂直领域的 UGC 内容社区)屈指可数,满打满算只有这 5 家——陌陌、blue 蓝城兄弟、新浪微博、天鸽互动和腾讯。
除了腾讯和微博,其余几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没那么亮眼:做陌生人社交的陌陌,2014 年底上市,现在市值不到 30 亿美元。蓝城兄弟定位 LGBT 特殊群体的社交,2020 年上市,现市值仅有 2.5 亿美元。天鸽互动目前市值仅 16.5 亿港元。
从营收来看,陌陌 2020 年营收 150 亿元,同比下降 11.7%,净利润 21 亿元;蓝城兄弟 2020 年营收增长到 10.3 亿元,直播、会员、广告收入的比重约为 8:1:1,净亏损 0.4 亿元;天鸽互动的业务比较依赖新浪微博,早年间新浪微博投资了天鸽互动,通过资本实现业务合作的深度绑定。后来,天鸽互动就推出了新浪秀场,9158(18~30 岁的低线城市用户)、新浪秀(30 岁以上华北地区用户)等一对多/多对多实时视频社区。现在用户规模不断萎缩,2020 年天鸽互动营收为 3.8 亿元,已经连续 4 年下滑,净利润 0.8 亿元,虽然营收规模大幅缩水,却能盈利。
对社交 APP 来说,到二级市场必须要面对的一道坎是——产品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必然会受到投资者的巨大质疑。此外,如何在继续获取用户、保持高增长和减少老用户流失中维持平衡,如何避免产品沦为微信导流的工具,也是社交创业者心中最难解的题。
最后,回到本文的主旨,社交创业者本身是一个小众的创业群体,大厂出身的更是少之又少;但从结局来看,BAT 大厂经历,社交创业成功的概率并没有提升。我们看到社交免费 APP 榜单中排名靠前的,像探探(2018 年被陌陌以 7.35 亿美元收购)、Soul(申请上市)、伊对(视频相亲交友)、TT 语音(手游社交)、微光(在线一起看电影)、他趣(真人搭讪/同城社交)这些新颖的社交项目的创始人并非是大厂背景。
一言以蔽之,社交创业是比较纯粹的产品运驱动型创业,而非资源驱动型创业。做社交需要揣摩用户的心理,明白产品能解决用户的哪种需求,并将需求点落实在产品功能上,产品设计在前,运营推动在后,同时还要思考战略。光有大厂的简历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