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作者经纬创投。
当钉钉被小学生集体打一星,然后发布“钉钉求饶视频”;当你翻开联通、招行的B站首页,你看到的不是官方宣传片,而是一群JK小姐姐的宅舞……
我们在上个月举行了一次企业参访活动,其中哔哩哔哩是重要一站。让我们惊讶的是,很多学员并非抱着谈合作的心态来参访,仅仅是想来B站看看如何理解年轻人,原来每一位创业者都会担心自己不够理解年轻人。
任何品牌都有着一颗担心自己不懂年轻人的心,品牌老化更是每一个品牌人的焦虑所在。我们访谈了几位品牌内容从业者,他们认为要想与Z世代沟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低姿态。
在Z世代聚集的B站,我们能看到很多大企业、大品牌,在以自黑、自嘲等等方式博得年轻人的点击,他们作为先行者,已经在品牌年轻化的道路上走了好几步。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很明显Z世代与千禧一代的差异,要比千禧一代与老一代的差异更大。
“Z世代”(Generation-Z)泛指出生于1995-2009年间的一代。这一代也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是受互联网、即时通讯等科技产物影响很深的一代。按美国的发展历程,战后经历了明显的经济周期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在“婴儿潮”一代后,学者们以15年为界限,划分出X、Y、Z三个不同世代,不同代际的人,也展现出明显的习惯差异。
Z世代受益于经济稳定和富足,在消费观念上更加追求精神满足。Z世代非常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生活,他们甚至会拥有多个社交账户,以展示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有双重人格,比如上班时是一种,与朋友相处时可能是另一种。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品牌如何理解Z世代,如何与他们沟通,Enjoy:
据我们访谈的多位品牌投放人士,他们都认为如果一个品牌要想触达年轻人,那么B站是性价比不错的渠道。
目前B站的平均年龄是21.8岁,随着B站破圈的成功,平均年龄比之前的18-19岁被拉高了一点。B站已经渗透到中国Z世代人口(3.39亿)的45%以上,以及非Z世代的15%。
最初,在B站流量成本非常低的时候,第一批尝试在B站投放的品牌也是只做流量,追求ROI。那时B站可用的商业化产品也非常少,有的品牌甚至把能买到的UP主动态都买了一遍。
但品牌们越来越发现,在B站粉丝10万以上的UP主即有广告价值,并且因为中长视频的属性,其实是品牌广告的战场。
一切都因为B站的社区比较特殊,B站UP主的特点是关注成本很高,且细分程度很高、粘性也非常高。
B站适合的是精细化运作式投放,而非大水漫灌。虽然B站也有banner位、开机画面等等可售卖的广告载体,但B站最主要的广告承载,还是UP主的植入类广告。
一个好的中长视频内容创作周期很长,快的也需要10-15天。而有些个人UP主还未产业化,做视频的时间更长,比如著名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他更新视频的频率就是月更。
这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玩法很不一样,抖音、快手是围绕算法为核心的玩法。在抖音、快手上,并不能保证你发布一个东西,你的所有粉丝都能看到,还需要另买推广产品。比如在抖音上有100万粉丝的博主,若不发任何推广费用,新发一条信息大概只有5万人可以看到,然后是否推荐给更多人,取决于这则消息在推荐算法中的运行结果,和你是否购买了推广产品。
大量依靠“撞库”运作的营销公司,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存在。算法库的驱动逻辑是,会把新发的消息给粉丝中的一小部分人推荐,比如1000万粉丝中的1万人,然后根据这1万人的播放量、播放时长、完播率,来判断你的消息是否吸引人,再赋以不同权重,推广给下个10万人看,还是50万人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可以通过购买推广产品,来强行让更多人看到。
完播率是最重要的指标。营销公司们往往对推荐算法有研究,当需要推广一个想法或是产品时,先通过低成本购入大量创意短视频,比如用100元一个收入1000个创意短视频,然后先用小号去跑算法“撞库”,如果得出了不错的结果,比如0粉丝的新号收获了过千的关注,就说明这则消息被推荐算法认可了,再让大号去发或者重拍。1000个消息中,总会有10-20个最终跑出来。
罗永浩的直播之所以深受品牌方喜爱,就是因为罗永浩在直播环节往往会配一些梗,加入搞笑元素,然后品牌方再买下罗永浩的肖像权,就可以拿这个几十秒的完整视频去投放抖加(抖音的推广产品),直接买流量硬推,往往效果都不错。
在B站,还暂时无法用这种“大水漫灌”来做营销。B站仍更为纯粹,没有五花八门的推广产品与MCN体系,也无需“撞库”,UP主发送的内容粉丝都可以看到,至于标题吸不吸引人、粉丝会不会点开看,那就是UP主的事情了。
B站暂时未把广告变现当成第一要务,因为B站盈利主要靠游戏。一位熟悉各平台投放人士说,B站的商业化平台花火平台,甚至对UP主只收取5%的费用,相比于微博30-50%、知乎30-40%的抽佣比例,的确非常低,基本只是运营费用。
B站其实拥有150万UP主,但由于圈层很细,头部化程度不高。50万粉丝以上的头部UP主仅有1446人,占活跃UP主人数的0.08%;1k-50万粉丝的肩腰部UP主有33.86万人,占比17.82%;剩下低于1k的尾部UP主约为156万人,占比为 82.11%。对于想投放的广告主来说,B站生态必须精细化运营,而非大水漫灌,这也意味着投放门槛。
综合来看,B站虽然聚拢了很大的人群,但至今仍然是一块有待挖掘的流量洼地。
任何品牌、消费品的变迁,都离不开人口的变化,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品牌”。
“Z世代”生活在富裕时代,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也从未像老一辈一样感受过落后中国和发达国家在生活上的巨大差距,而对国际大牌等于高质量的好感度,也没有那么强烈。
在这种变化下,新一代消费者对海外大牌没有那么强的追逐,而是关心产品本身,和品牌所宣扬的价值观。一些符合当下潮流趋势的国产品牌,也有了崛起的土壤。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价格敏感度的问题。例如在游戏行业,以往70后或80后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他们的消费心理更倾向于花钱买一套厉害的装备就可以击败对手,立即获得快感。但新崛起的王者荣耀所设计的游戏规则,主要花费在皮肤上,顺应了95后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同理对于消费品而言,70后、80后更希望通过高级的品牌来展示自己,但95后则是在追求自我和个性化。
消费、文娱在很多趋势上是相通的。去年,在bilibili上中国动漫的观影人数,已经超越了日本动漫,奥迪植入国漫《灵笼》的成功,也令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注意到B站这个流量洼地。不过,与抖音、快手等算法驱动的玩法不同,B站还是以UP主为核心的社区内容玩法,需要品牌有深耕的意愿和能力。
总之,历史上很多大品牌,都是顺应了消费人群变迁而崛起,如今随着中国消费人群的变化、Z世代崛起,再加上中国成熟的供应链和多元渠道,很多细分行业都处于这样的变革机会之中。